分享

我们该如何看待“微量元素”检查?宝宝到底该不该做这项检查?

 cys1 2018-07-10


自己的宝宝长得好不好妈妈们是非常重视的,宝宝哭闹不止、不爱吃饭、头发黄,就会担心宝宝是不是缺了微量元素。

什么是微量元素

一般来说,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如铁、锌、铜、锰、铬、硒、钼、钴、氟等,称为微量元素。

碘、 锌、硒、铜、钼、铬、钴、铁为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铅、镉、汞、砷、铝、锡和锂被列为具有潜在毒害,但低剂量可能具有一定功能的微量元素。


当人体内某些微量元素的含量异常便会导致疾病,例如缺铁会导致贫血,缺锌会影响食欲,摄入过量氟元素会引起氟斑牙等,这也是为什么妈妈们会常常担心宝宝会缺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检查有必要做吗?


给宝宝做微量元素检查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微量元素检测的采集方法和环境对化验结果影响大,会导致测验数值不准确。


1、头发检测

头发的生长和新陈代谢是需要时间的,那么用于检测的头发很可能是几周前、甚至几个月前的头发,即便结果显示很多元素都缺乏,也只能反映宝宝之前的身体状况,而非当下。微量元素本身在血液中就“微量”!而我们生活的整个环境中也都充斥着这些微量元素,说得更直接一点,甚至宝宝头发上残留的洗发水,都会影响检查结果。


2、指尖血检测

采手指的末梢血,扎一个小针眼,然后将血挤出来,在挤得过程中,会将组织液也混入血中,将血液稀释,化验结果数值一定会偏低。所以,通过监测血液中的钙元素含量,并不能准确反映出人体内钙元素的实际情况。

3、静脉血检测

抽血前,消毒时使用的碘酒、酒精本身就含有微量元素。擦拭后,看似干燥挥发了,但是血还是会沾到碘酒或是酒精,从而影响的数值。


微量元素缺乏该如何判断?


在临床上,如果医生需要确诊某个微量元素是否异常,不会只看单一的检测结果,还会结合一些间接的指标来判断。


缺钙

判断宝宝是否缺钙,除了症状表现之外,最具有参考价值的临床检查是拍手腕X线片,还可以检查血液中维生素D的水平。有时,微量元素化验单上钙在正常范围,也并不能判断机体不缺钙。


缺铁

判断宝宝是否缺铁,主要检测血常规和铁四项。血常规主要看血红蛋白的量,6岁以内的宝宝血红蛋白的量通常不低于110g/L。铁四项包括 a.血清铁;b.血清铁蛋白;c.血清总铁结合力;d.转铁蛋白饱和度。

缺锌

宝宝缺锌会有发育迟缓、食欲差或异食癖、免疫力差等表现。如果宝宝有这些症状,可以查微量元素,看血清锌的水平,然后结合膳食调查,看是否存在缺锌风险。如果血清锌低,膳食调查分析发现存在缺锌风险,可以初步诊断缺锌。通过补锌治疗一段时间,如果症状确实好转,提示确实缺锌。

 

所以,如果宝宝没有什么症状,一般不需要给宝宝做微量元素检查。其实,只要科学喂养,按时添加各种辅食,宝宝基本都不会缺少微量元素的。宝宝除了需要在出生2周,每天补充400单位维生素D以外,其他的元素都可以从日常饮食中获得,不需要额外补充。



点击蓝色字体“中国儿科前沿论坛”加关注,了解更多国内外更多最新儿科研究前沿资讯!

“健康,百事兴—健兴”为您温馨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