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展预告 | 古蜀华章——四川古代文物菁华

 昵称2530266 2018-07-10



三星堆文化最具标识特征的器物之一——商代纵目青铜面像局部(图/范立)


【展览信息】


古蜀华章——四川古代文物菁华


展期

2018/7/19 - 9/19


地点

中国国家博物馆 北9展厅


主办单位

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川省文化厅

四川省文物局


参展单位

(排名不分先后)

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雅安市博物馆、彭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青川县文物管理所、茂县羌族博物馆、四川大学博物馆



一段小视频,感受下古蜀国的神秘


(视频/川博出品)


两段文字,述说“古蜀文明


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是由发源于川西北高原的岷江、沱江及其支流等数个冲积扇重叠连缀而形成的冲积扇平原。这里群山环抱,四季分明,气候温润,降雨充沛,土壤肥沃,河渠纵横,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我国古代文明中重要且瑰异的一支——古蜀文明。


古蜀文明,是以族属命名的古代文明。它的源头目前在岷江上游已发现端倪,可能即反映了蚕丛氏源于岷山的传说。至新石器时期,成都平原上繁荣的宝墩文化已初现文明的曙光。进入文明时期后,古蜀文明历经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青羊宫文化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在公元前316年秦并巴蜀这一历史事件后正式终结,并随着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等一系列开发项目的推行,全面融入华夏文明的版图。


本次展览展什么?


本次展览名为”古蜀华章“,主要通过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青羊宫文化的重要考古发现,勾勒出古蜀文明华美的篇章,揭示其在华夏文明生成过程中的重要贡献。


展览架构


序章 自然造物


第一章 伴月三星:三星堆文化时期

  • 1.1族群

  • 1.2权力

  • 1.3信仰

  • 1.4礼仪

  • 1.5陶器

  • 1.6交流


第二章 金沙光芒:十二桥文化时期

  • 2.1族群

  • 2.2权力

  • 2.3信仰

  • 2.4礼仪

  • 2.5陶器

  • 2.6交流


第三章 马家风尚:青羊宫文化时期

  • 3.1开明王气

  • 3.2巴蜀交融

  • 3.3闭而不塞


尾章 水润天府


看点展品剧透

商代·纵目青铜面像

高66厘米,宽138厘米,厚85厘米

1986年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方脸、宽颐、臣字形眼,双耳巨大、瞳孔纵出,这件硕大的青铜面像是三星堆文化最具标识特征的器物之一。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蜀人的先王蚕丛“其目纵,始称王”。三星堆的这件纵目面像,应当是古蜀人对先王传说的朦胧记忆,是古蜀人用以祭拜或供奉的神像。


晚商至西周·金面具

高3.6厘米,宽4.9厘米,厚0.03厘米

2001 年成都金沙遗址出土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这件黄金面具体量微小,大体上与金沙发现的青铜小立人、青铜头像可以匹配。十二桥文化时期,尽管古蜀人铸制的青铜人像或头像体量大不如前,但以金箔覆面的传统有很深的文化传承。与三星堆金面具菱形眼廓不同,这件面具的眼廓呈椭圆形,事实上也暗示了权力中心族群的变化。



战国·虎纹青铜戈

长25.3厘米,胡长8厘米,阑长13.6厘米

郫县红光公社独柏村出土

四川博物院藏


这件青铜戈带有中原地区青铜戈的造型特征,装饰纹样却以虎纹为主,胡部与援脊下部也铸有巴蜀符号,是巴蜀式戈的代表装饰。其精绝之处在于正面的援脊上部有一行巴蜀符号的刻铭,带有很强烈的文字意味。《蜀王本纪》称蜀人“不晓文字”,但从这行巴蜀符号来看,应不同于胡部的浮雕象形符号,也不同于援脊下部的浮雕抽象符号,可能是未能破解的文字。


布展剧透











(摄影 / 范立)



(摄影 / 杨曼)


(图文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