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嘴?难道我还要用鼻子说英语不成? 恭喜你,答对了! 话说,欧美人的鼻子不是白大的,以至于他们在说话的时候也要用到鼻子。 相信100%的中国人都认同,相对于我们说出来的英语, 英语母语国家的人说的除了更加流利(这事儿傻子都知道), 他们的声音也更厚重,更有磁性。 造成这种结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真的不是只用嘴在说话! 中国人和母语是英语的人说英语听起来主要有以下区别: 1、外国人说英语像流水,一顺到底;中国人说英语像刨坑,一步一停。 2、外国人说英语的声音听着像保温杯,温润;中国人说英语的声音听着像摔坏的保温杯,刺耳。 3、外国人说英语像滴水,落下即断;中国人说英语像刹车,踩了也要拖延。 4、外国人说英语像培养孩子,该教育教育该关爱关爱;中国人说英语像整治犯人,狠!不由分说,上来一通乱揍。 不得不说,白大姐吸血时的感觉,就像极了英美人说英语听起来的感受。 而我们大部分国人说英语的感觉是这样滴。 为什么会有这种巨大的差异?因为汉语和英语就跟男女一样,本不是一个星球上的生物。 首先,英语处处是鼻音,而汉语没有 有人说了,汉语也有ang、eng、ing、ong啊,怎么就没鼻音了? 请大家仔细想想,我们在说这几个音的时候,气流真的进鼻子里去了吗? 没有,早在口腔内,我们就把他们解决掉了。 而英语就不同了,发[n]、[m]时气流要经过鼻子, 发[ŋ]的时候气流更要穿过脑仁儿,过滤后再从鼻孔出来, 用当时本人外教的话说,能听到房顶的嗡嗡声,这个音才算发到位了。 而其他还有不少音都要有鼻子参与,才能发好。 其次,英语大部分时候很多声音才能表达一个意思,汉语一个音就是一个意思 英语的音节,说通俗点就是声音,通常是几个连一块表达一个词语或意思,再加上有辅音,所以说起来要有轻重;汉语就不同了,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坑都是辅音加元音,或者单独元音,所以坑坑都要重读。比如英语civilization,要发4个声音,1、3重读,且1要比3弱,那个费劲啊,而我们汉语“文明”两个声音,一下就完事儿。 所以,我们用刨坑的方法去干人家漂流的事儿,哪能那么快适应? 还有,英语有辅音元音,所以说话时候声音要有“粗细”之分,而汉语都是元音结尾,哪怕你闭着嘴说大家都能听出来说的啥 为什么我说说英语有“粗细”之分而不是口型大小(像很多教科书说的那样)? 请大家注意,看英语广播的时候我们能看出人家播音的嘴型一会大开一会闭合吗? 不会,反而好多电影里人们在低沉说话的时候口腔近似闭合, 所以以口型大小来判断发音是不是准确是不正确的。 那他们是如何掌控这么多类型音节的?靠口腔,而不单纯是嘴。 中国人说不好英语,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粗细”之分。粗,就是元音,一定要发饱满,不能含糊;细,就是辅音,一带而过或者有的干脆动动嘴就行,连声都不用出。 啃惯大肉的我们如何做到粗粮细粮荤素搭配?以后我们会慢慢分析。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个,英语语调讲究高低起伏,而汉语语调基本是平的 大家都有这个印象,老外说汉语我们总听着阴阳怪气儿的, 音调拐弯,声音不像我们这般字正腔圆,这就是他们把外语的语调运用到了汉语上。 相反,如果我们用说汉语的语调讲英语,他们也会觉得怪。 英语,不管你什么句子,问句也好,陈述也罢,总是升升降降的; 而汉语除了疑问句升调,其他基本都降调,即使抑扬顿挫地去表达, 也只是声音大小变化,每个音发的还是那么清晰。 如果说说汉语像在平地上溜达,说英语就是大小陡坡不停摆,这让不少国人一下难适应。 (至于以上几个问题如何解决,我们分步来聊,请大家继续关注本公众号。) |
|
来自: Haibian018 > 《社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