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字干货):如何创作一个鬼故事?

 小说写作指南 2018-07-12

作者:小涵      微信公共号:小说写作指南


朋友们,七月好,周五好


这期和下期咱们简单谈谈如何创作一个鬼故事

本文较长(1万余字),建议大家收藏后慢慢看


前言


小涵从鬼故事的概念,鬼故事的发展历程,鬼故事的作用,鬼故事中鬼的形象,鬼故事的类型,鬼故事在国内的发展现状这六个方面来谈一谈小涵对鬼文化的理解和鬼故事的看法


这期咱们谈一谈鬼故事的概念,鬼故事的发展历程,鬼故事的作用,即从道的方面谈一谈鬼故事是什么,人们为什么需要鬼故事

下期咱们从术的方面谈一谈如何创作鬼故事(会拿大量鬼故事做例子,胆小勿看哦)


小涵从小到大就爱听鬼故事,爱看鬼故事

小涵小时候在车站附近住,车站周边的小卖部除了卖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中南海揭秘,打工妹沉沦,黑社会互砍等地摊文学外,还卖一切怪力乱神的鬼故事书

看来那时候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就是权力,色情,暴力,金钱,恐惧这些简单粗暴的东西


小涵没事就蹲在小卖部门口看这些地摊文学,看的最多的就是鬼故事

当然,那些一两块钱的故事书的内容大多特别low,作者多为佚名

很多鬼故事我都忘了,不过很多故事的开头我都还记得,因为他们开头的第一句话大多是—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则鬼故事是这样的: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小孩晚上睡觉时,总听见床下有个苍老的声音对他说:

小朋友,下来陪我嘛,小朋友,下来陪我嘛

小孩很害怕,告诉爸爸妈妈好几次,爸爸妈妈却不以为然

有一天小孩他爸回家了,发现小孩在厨房用刀自杀了

于是他爸他妈找人把小孩的床挪开,并用工具挖床下的地板

挖啊挖,发现小孩床底下睡着一个老头,睁着眼睛对他们笑……


故事到此就结束了,可这个故事从此就成为了小涵的童年梦魇

每当晚上睡觉时,不想这个故事还好,一想这个故事,我就害怕得睡不着觉,可偏偏越怕越想,越想越怕……


除了这个故事外,什么校园里的鸡爪子老太太,厕所里的长发女鬼,墙壁里的微笑阿姨,医院里的黑白无常……都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为了消除内心对鬼的恐惧,我踏上了研究鬼故事的不归路


1

鬼故事的概念


鬼故事是什么?

鬼故事,鬼故事,肯定是鬼怪和故事结合的产物

鬼故事依托于鬼文化,鬼是人类想象的事物

鬼故事就是与鬼有关的故事

词典里对鬼的解释是,作名词,万物死后形成的魂灵称之为鬼

当然鬼还可以作为形容词,如,他这个人鬼着呢

当下鬼故事里的鬼,大多是人死后的魂灵,与万物相比,鬼的概念缩小了


2

鬼故事的发展历程


鬼故事是怎样诞生的?它又如何得以发展,走向繁荣?

小涵从鬼故事的出现,发展,繁荣这三点来简单谈谈鬼故事的发展历程



鬼故事的诞生丨万物有灵论丨寻求对世界的解释


原始社会,先民鬼神不分,鬼话即神话

梦的存在是鬼故事诞生的基础

先民们在梦中会梦到已经去世的人,于是认为人死后精神不灭,有灵魂存在

如果梦到自己,先民们就认为,人的灵魂能脱离肉体,自由游荡


再加上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不能正确认识自然,如地震,月食,狂风等自然现象

先民们就不单单认为人有灵魂,自然万物都有灵魂,于是就出现了早期的信仰—万物有灵论,万物都有灵魂,万物死后以鬼的形态存在世间


鬼从此就诞生了,与之相关的故事也就诞生了

此时鬼故事存在的主要意义是阐释功能,即寻求对世界的解释


为什么天会打雷下雨,人们把自然现象人格化,认为是雷公电母的法力

为什么人会失去健康,人们把疾病人格化,认为是病魔作祟

为什么人会无可避免地走向死亡,人们把死亡人格化,认为灵魂不死

为什么……


早期人类对自然万物的看法和解释现在看来虽然非常可笑,但正是因为人们主动利用鬼故事对事物寻求解释,才拉开了人类自立自强的帷幕


人们不再屈服于自然,在有限的解释自然后,想方设法的改造自然

于是,巫师出现了,祭祀出现了,祷告出现了


天不下雨?那我们就作法让天下雨

疾病横行?那我们就用仪式对抗病魔

人会死亡?那我们就祭祀让人灵魂永生


现在来看,先民们在错误认知的基础上产生了错误的行为,但无可否认的是,正是有了解释,有了认知,先民们才有了对抗自然,对抗命运的勇气,以此发展出一系列行为,用实际行动来维护人的生存


于是鬼(疾病,天灾,人祸……)害人的时候,人不是无能为力,而是运用祭祀等手段试着去理解,去改变鬼



鬼故事的发展丨祖先崇拜丨寻求人生的意义


人类以个体无可避免的悲剧性死亡换来整个种族的生生不息


在这个过程中,渺小的个体会质疑自己生存的意义,无论如何奋斗,取得多大的成功,人生的过程多么精彩,结局却早已确定

死亡,死亡,死亡,人最终都会走向死亡的宿命


没有什么永垂不朽

既然自己人生的归宿就是如蝼蚁般死去

自己为什么还要努力?还要追名逐利?还要成功呢?

就像加缪所说的,一个人在认识到生命的荒诞之后(即宿命论般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为什么不现在就选择自杀呢?


面对人存在的意义这个终极问题,很多民族抛弃了万物有灵论,选择信仰单一的神

希伯来人选择了上帝,印度人选择了焚天,阿拉伯人选择了安拉:我存在我活着的终极意义是为了侍奉上帝,这样我死后就能进入天国,换句话说,我活着是为我死后的荣耀做准备


我们的祖先没有选择侍奉虚无缥缈单一的神,而是选择了祖先崇拜


洪鹭梅在《人鬼婚恋故事的文化思考》中认为

“中国的生殖信仰有两大主题—延续与增殖,这两大主题分别有不同的实现手段,一般来看,人们求增殖时,大多采用生殖的手段;人们求延续时,则往往以死亡来作手段。”


金官布在《唐前鬼文化与志怪小说研究》中认为

“生存和自身的繁衍是古代社会人类面临的最重要的两大问题,因此,两性的结合有着功利性目的—人类自身的繁衍生息,与生育有关的事情也显得神秘而庄重,人类从繁衍自身的需求出发产生了生殖崇拜。

进入阶级社会后,血缘宗法制和祖先崇拜进一步强化了血缘的延续和族群发展的观念,个体生命将融入到族群的血缘链条之中。

因为谁都知道,个体的死亡是无法抗拒的,人类对其也充满了恐惧。但当人类意识到子孙后代是自己个体生命自然消失后生命的延续时,对于死亡的恐惧减弱了,同时期望通过生子来延续个体的生命,因此对延续血缘族群的不断发展有着更加强烈的渴望。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个人的生命不仅属于自己,也属于整个血缘群体。”


商周以降,我们选择了祖先崇拜,我们供奉的不是天上的神,而是曾经存在于土地上的活生生的人


我们的祖先认为他们的祖先死后,魂灵不灭,祖先的魂灵仍然在密切关注保佑着子孙后人

而自己死后,也能和祖先一样接受后人的供养,以另一种形式活在世间


从这点来说,鬼故事的存在帮助人们确定了人生的终极意义,解答了我到哪里去的问题

个人的人生意义,存在意义通过人死后为鬼,继续存留世间这一解答得以证明

即个体的生命是祖先给予的,而个体最终也将生命给予后人,生命代代延续,个体通过后人的不断祭祀和怀念得到永生


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活着的务实的不断向前看的民族,我们与那些信仰神祗,一出生就有罪,认为人活着只是为了赎罪,为了受罪,死后好入天堂的民族不同。他们觉得,人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死后进天堂,因此生活苦难,生命沉重,生性压抑,只为了死后的荣耀,为虚幻的天堂而存活在世间


我们更加乐观,我们通过祖先崇拜构建了人死后灵魂不灭的共识

又通过后人对前人的不断祭祀和怀念,让前人得以真正永存于人间

我们的后人也通过这一方法让我们得以永生


我们脚踏实地的行走在泥土地上,我们不用通过宗教信仰确定自己存在,自己的人生意义,我们信仰活生生的人,他们也是为我们生命的本真服务


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夸父追日……

天塌了,我们的祖先就去补天

发洪水了,我们的祖先就去治水

太阳太多,我们就将其射下来

大海害人,我们就将其填满……


信仰神的民族在灾难来临时只能苦苦祷告神的庇佑

信仰人的我们以人的力量去和灾难对抗

人类为了意义创造上帝,却不知不觉间成为上帝的奴隶

上帝的存在有了意义,人类的生命失去了意义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鬼神,选择信仰地上的人,可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我们虽然没有成为天上的神的奴隶,但又有多少次成为死去的祖先的幽魂的奴隶

时代变了,西方的上帝也死了,我们民族的祖先则无法适从

清朝的闭关锁国,不知变通还不打着祖宗之法不可变的名义,凡祖宗,都是神,祖宗之法,都是良法,美法


祖先崇拜深深的流在我们的血液里,逼婚,逼子,家长们为了生命的延续无所不用其极



鬼故事的繁荣丨与宗教结合丨寻求确定性


鬼故事在原始社会诞生,在秦汉时期缓慢发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兴起


魏晋南北朝之前,庙堂之上的人做的是寻仙,长生梦

再加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对鬼故事很排斥

子曰: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

因此文人墨客也不屑于创作这类故事

民间的巫师为了生存创作了大量鬼故事,这些故事主要在民间流传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纷起,民不聊生,儒学式微,清谈兴盛

普罗大众过着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悲惨生活

人们的思想状态是压抑的,悲观的,时代氛围是黑暗的,无望的

著名的《古诗十九首》就诞生于这一时期,其中的“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等诗句是时代精神的最佳写照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于是佛教在这一时期兴起

佛教中的因果报应,阴间地狱等观念和中国的鬼神信仰相互融合

再加上门阀制度的确立使得上品无寒门,底层文人寻不到出路,主动创作鬼故事反映社会现实,表露自己的心迹,这些都使鬼故事得到了大繁荣大发展


宗教又为鬼故事赋予了一层作用,满足了人们寻求确定性的心理需要

人们通过鬼故事进一步确定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观念

这个世界不仅是可知的,可理解的,还是确定的,有规律的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好人有好报,作恶的人终将伏法受诛或遭受天谴


大自然有大自然的规律,人类社会亦有人类社会的规律

但大多数情况下,事物的发生发展还是随机的,不可控的,一切都是概率性的


不是必然,而是或然


就像有的人年纪轻轻不抽烟不喝酒不吃垃圾食品经常锻炼却得了不治之症,有的人抽烟喝酒作息不规律却活了老大岁数

有的人努力拼搏积极向上却过得很惨


这些都没法解释,一切都是概率问题

抽烟喝酒作息不规律可能会加大人得病的概率,但疾病发不发生,却是无规律的

事物只有发生了,人们才会去找事物发生的原因,寻求对事件的解释

一发生就是百分之百的必然,不发生不代表是零

就像薛定谔的猫那样,只有打开箱子的那一刻才有确定的结果


所以作恶的人可能活得好好的,善良的人可能不得善终

人类需要在混沌的世界里确定秩序,人类需要规律

如果明天是不可预知的,如果一切都是随机的,概率性的,人类如何面对?


所以我们需要逻辑,需要因果,更需要确定性


3

鬼故事的作用


小涵在前文简单谈了谈鬼故事的发展历程

鬼故事诞生于上古社会,发展于秦汉,在魏晋南北朝兴起

万物有灵论 — 祖先崇拜 — 与宗教结合,鬼神分流

鬼故事的出现有其时代必然性

鬼故事的作用,我在前文也提到了,有三大作用,解释世界,构建意义和建立确定性。除此之外,鬼故事还有安慰作用,功利作用等当然鬼故事作为鬼和故事的结合,他也承担了故事该有的作用



小涵这里重点说一说寻求确定性的作用

热力学第二定律认为自然界的万物总是自发的向无序演化(熵)

量子力学认为上帝掷色子,即自然界的万物是不确定的,事物的发生是随机的,概率的,无迹可寻的


就好比薛定谔的猫,在盒子里外界永远不知道它是死是活,亦或是介入半死半活的状态,只有在打开盒子的那一瞬间,猫的生命状态才被观测者确定,猫的生死永远是不确定的,概率性的,可一旦打开,原来不确定的概率就变为百分百发生


之前我们也探讨了鬼故事可以满足人寻求确定性的需要


精神分析学说中有一条很有名的原则—共时性

共时性原则由荣格提出,它是对随机,巧合事件的一种解释


这里举个例子来说明,在19世纪,发生过一件很惊人的事件

一群人每周都会去教堂做礼拜,有一天,大家都心照不宣的都没去教堂

正是在这一天,教堂发生了火灾,幸运的是没有一人伤亡

于是人们就认为是上帝显灵,是上帝庇佑了信徒们,所以这一天大家竟然都没去教堂


荣格对这一事件提出了自己的解释,如下图所示



去教堂

不去教堂

教堂不发生火灾



教堂发生火灾




在生活中,我们知道火灾只是小概率事件

所以教堂不发生火灾是常态


去教堂,教堂不发生火灾是普遍事件,也就是大概率事件

不去教堂,教堂不发生火灾是次一级大概率事件

去教堂,教堂发生火灾是倒霉透顶的小概率事件

不去教堂,教堂不发生火灾是幸运的小概率事件


而大家正好这一天都不去教堂更是小概率事件

这一天教堂发生火灾是小概率事件


可是概率在小,即使是0.01%,仍然不代表事件不会发生

当真的0.01%的事件发生后,人们无法忍受不确定性

于是把偶然视为必然,并加以解释,因为上帝的存在,上帝对信徒的庇佑,才让这不可思议事件变的合理有序


因为事物发生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们会在事物发生后套用各种各样自以为合理的解释


小涵再拿努力和成功的关系举个例子,大多数人都知道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


抛去其他因素不说,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呢?

努力,成功丨努力,不成功丨不努力,不成功丨不努力,成功



努力

不努力

成功

不成功


生活中的常态是什么?是努力成功和不努力不成功

可是这不代表努力不成功和不努力成功这两件事件不会发生


换言之,努力会增大你成功的概率。

但你不努力,成功的概率并不是0,


因为这是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事物的发展是随机的,不可预测的

所以我们仍然可以看见生活中的很多人辛劳一生,结局却无比落魄

有的人好吃懒做,却锦衣玉食,一帆风顺


我们会质疑努力,质疑成功,质疑很多事物

最终转而相信这一切都是命,都是运


命和运等神秘事物成为了我们追求确定性的手段

鬼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追求确定性的心理需要



解释世界:因为世界是不确定的,事物的发生发展是随机的,无法预测的,人们在寻求确定性的同时,会对各种事物构建意义,进行解释


很多人都有过鬼压床经历,那时候感觉自己的头脑是清醒着的,但是自己的肢体就是不受自己控制,想喊还喊不出来

于是我们想当然的认为是鬼怪作祟,是鬼压在我们身上让我们动弹不得


实际上现代医学已经给出了科学解释,医学上称其为睡眠瘫痪症,这种情况发生在人们进入熟睡开始作梦的快速动眼期,这时除了呼吸肌及眼肌外,其他骨骼肌都处于极低张力的状态,这是一种保护作用,可以避免我们随着梦境作出动作,而伤害到自己或是枕边人

而睡眠瘫痪症则是在快速动眼期中,因未知原因意识突然清醒,但肢体的肌肉仍停留在低张力状态,因而无法完成意识指挥的动作,好像身体被人压制,想动又动不了。


相比于枯燥,复杂的医学解释,人们更容易选择简单生动的鬼故事作为解释



构建意义前文提到的太多了,在此就不做多述

人们为什么需要故事,除去以上三点不表


鬼故事还具有安慰作用,我们生活中常常听见这样一类鬼故事

小孩能看见死去的灵魂,尤其是能看见死去的祖辈

或者是自己死去的亲人上身在别人身上交代一些事物,多是对后辈的关怀

或者是自己在遇到危险时死去的亲人忽然显灵保佑

或者是死去的亲人托梦,预言or交代一些事情

或者是,半夜里在家遇到鬼,原来是亲人的灵魂放不下自己来看自己


亲人的离世,可能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事

鬼故事,成了生者与死者沟通的桥梁,所有生前的遗憾,裂痕,不快,都在人死后烟消云散,留下的,唯有与亲人之间深深的羁绊……


鬼故事的娱乐功能

相较于其他文学类型,鬼故事直接与死亡相关联,直击人性

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的,人性的共同点无非是对死亡的恐惧,对生的留恋

鬼故事本身就散发着浓郁的死亡气息,直击人性对死亡的恐惧

抛去故事情节不谈,单单是故事中出现的鬼,就足够引起人内心的悸动,让人肾上腺水平急速上升


鬼故事的功利功能

在封建社会,封建政府是大力宣扬鬼故事和鬼文化的

鬼故事起到了教化民众,维护统治的作用

进入现代社会,毛主席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共产主义里没有宗教的位置,鬼故事一直难登大雅之堂,具有很强的民间性


我们现在很多人求佛拜鬼,是抱着很强的功利心理的,你能给我什么什么好处,譬如升官发财,我才信你拜你

很多达官贵人们,也相信风水命理鬼神,很大一个原因是他们为了寻求确定性,因为和自己同样聪明同样努力甚至远远超过自己的人多的是,为什么他们没有成功,反而是自己成功了

自己现在拥有了财富,地位,有什么方法保证永远拥有这些东西,而不是破产,落马?


这和很多人对待鬼神的心态是一样的,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西方的一位哲人说,倘若问我信不信上帝,我是相信的

我相信上帝,不是出于什么崇高的信仰,而是以下原因



信上帝不信上帝
上帝存在好处多多损失大了
上帝不存在没有损失没有损失


倘若上帝存在,我也信上帝,我死后可以上天堂,生前也能获得上帝的庇佑,好处多多

倘若上帝存在,我不信上帝,我死后只能下地狱,生前也得不到上帝的庇佑,损失太大了

倘若上帝不存在,不管我信不信上帝,都没有什么损失,所以也就无所谓了

可怕就怕在万一上帝存在,我又不信

为了规避损失,获得好处,我选择相信上帝


这和我们大多数人选择相信鬼神的心理差不多,先不管鬼神存不存在,我信了再说,万一存在呢?


四:具体创作思路


鬼故事的核心是一定要出现鬼,这个鬼是物理上真实能看到的鬼也好,还是心理上看不见的鬼也好

总而言之,鬼是主人公,是推动故事发展的核心角色


鬼的形象,一般有以下分类

1,按性别分,分为男鬼,女鬼

2,按死因分,分为吊死鬼,饿死鬼等

3,按年龄分,小鬼,古代的鬼,刚死的鬼等

4,按性格分,开心鬼,厉鬼等


当然还可以按外形,按特长,按出现的时间,地点进行分类

小涵在此就不一一细述了


接下来咱们再谈一谈鬼故事的类型,中国古代传统鬼神小说的类型多为,人鬼相斗,人鬼相恋,冤鬼复仇,还魂再生等等


五鬼故事类型


这里着重介绍一下小涵自己总结的鬼故事类型


小涵把鬼故事分为四类,如下图所示:



鬼主动找人鬼无意找人
人主动找鬼人鬼相斗盗墓探险、天师捉鬼、养小鬼
人无意找鬼鬼有求于人或要害人故事不会发生


鬼主动找人又可分为两类,一种鬼是善意的,一种鬼是恶意的:


鬼是善意的,鬼有求于人

比方说鬼附在人身上,借活人之口说出自己未了的心愿

冤鬼托梦给活人,告诉杀死自己的凶手是谁


鬼是恶意的,鬼要害人

比如水鬼要找到替死鬼才能投胎

冤鬼自己复仇,亲自杀仇人和无关的人


人主动找鬼也可分为两类,一种人是善意的,一种人是恶意的:


人是善意的,人有求于鬼

比方说人思念死去的亲人,进行招魂仪式

人得了病找巫婆,通过跳大神找出鬼魅


人是恶意的,人要借助鬼加害于人或鬼

比方说养小鬼害人,道士做法捉鬼

人去盗死人的墓,为了获取财物


对这四种类型进行排列组合:


鬼主动找人,人主动找鬼,最有看头,最有戏剧性

比方说盗墓贼进墓地想获取宝物,墓主人正好想借人身转生,两者进行一番恶斗


鬼主动找人,人无心找鬼,多见恐怖电影

一群寻刺激作死的年轻人去禁忌之地探险遇上鬼


鬼无心找人,人主动找鬼

法海收白娘子;下地府见死去的亲人


鬼无心找人,人无心找鬼,这还能成为故事吗?


以上只是小涵的机械式总结,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接下来小涵再用文学上的空间理论分析另一种创作思路:

我把鬼出现的场所分为私人空间,过度空间,公共空间


私人空间即与人的生活作息息息相关的场所,具有私密性

它多是指室内,包括家、学校宿舍、出租屋等等


出现在自己家里的鬼大多不具备危害性,多是主人公的祖先.主人公多与亲人一起生活在家中,即使闹鬼,也不是孤身一人面对,有家人的支持


出现在学校宿舍的鬼则有一定危害性。多是生前曾住过该宿舍,因意外而死去的学长(学姐) 的鬼魂

这些鬼含有怨气,可能会加害于生活在此的后辈。或者它们有未尽的心愿,有求于后辈替自己实现


主人公与同学住在宿舍中,此时人际关系开始变得复杂,闹鬼的时候,大家可能各怀鬼胎,尚能共同面对


出现在出租屋里的鬼往往比较可怕,租房子的人不知道之前屋子里发生过什么事,之前的租客是什么情况,屋子不属于主人公,主人公只是闯入者,临时住在这里而已


主人公大多是一个人住在出租屋内或和其他租客一起住,人与人之间彼此不熟悉,闹鬼的时候,可能会为了活命互相加害


从家到学校的宿舍再到出租屋:

主人公也从儿童到少年再到成人,每个人都要经历人生的两个关键点:离开家庭和离开校园

个体从父母(亲情)的庇护再到同学(友情)的支持再到孤身一人面对险恶的社会


人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发杂,外部不断增长的压力转化为内心的焦虑,即:孤身要面对的未知的鬼越来越可怕


除了压力的增加,我们的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

家庭是我们的城堡,家人是我们最放心的人,校园里的人际关系也相对简单单纯,人与人之间没有那么多小九九。生活在这两个地方,我们比较有安全感


一旦进入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陌生人急剧增多,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也增多,人际关系的变化让我们产生畏惧和警惕心理,让我们变得孤独和自私。即:真有鬼威胁到我们生存时,个体大多独自面对,而不是与周围的人共同面对


顾名思义,过渡空间是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之间的桥梁,如电梯,交通工具,墓穴,KTV的包间等,它具有临时性和密闭性


很多鬼故事的发生产所都在电梯或出租车(公交大巴)中,过渡空间是生死的交界之处,鬼怪的魔力只在这里起作用,主人公的生命在这些密闭空间里受到威胁,但只要逃出这些空间,危险就会解除


公共空间是与私人空间相对的领域,它是供人们共同使用的空间,如道路、坟地、医院等


在这些地方出现的鬼,往往最为凶残,而且在陌生的公共空间中,人和事是不断变化着的,当我们置身于陌生的场所,周围也都是陌生人时,个体的不安和焦虑不停地放大


再由鬼怪这个导火索加以引爆,一个精彩的鬼故事就诞生了


总结一下就是鬼出现的场所,从私人空间到过度空间再到公共空间

鬼的力量逐步增大,主人公的压力也逐步增大

个体的成长轨迹从依赖到半独立再到完全独立,当我们敢于真正面对世间的鬼怪时,我们才真正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


六 鬼故事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因为建国以来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动物不准成精的规定,鬼故事一直难登大雅之堂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传统鬼故事和现代网络相结合,出现了不少优秀的作品

如《冤鬼路》、《鬼吹灯》、《我当阴阳先生那些年》等等,天涯的蓬莱鬼话板块,百度鬼吧,灵异吧也有大量喜欢鬼故事的捅趸


我在上篇文章《我们为什么需要鬼故事上》简单说明了鬼故事的作用以及人们喜欢鬼故事的原因


这里我着重说一下为什么青少年群体特别热衷鬼故事


青少年处于从孩子到成人的过渡阶段,孩童喜欢探索世界的天性尚未退去,他们对一切纷繁复杂的事物都怀有强烈的好奇心,神秘的鬼故事给予他们灵魂的冲击,让他们学着面对死亡以及阐释死后的世界


其次,青春期的孩子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与认可,渴望与同龄人建立亲密关系,成为同龄人的楷模。鬼故事满足了他们的冒险野心,成为了他们的谈资。通过鬼故事,他们加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


最后,青春期的孩子希望摆脱大人控制,能够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可外在条件的拘束让他们无法潇洒生活。鬼故事成为了他们反抗这个世界的手段。鬼故事释放了他们的压力,给予他们警示和净化,喻示着他们终将成为独立的个体


当然,现在单纯以鬼为核心的长篇故事已经很少了,鬼故事多与其他类型小说结合,如与探宝冒险故事结合,就成为了盗墓小说;与校园青春故事结合,就成为了成长小说;与血腥暴力故事结合,就成为了恐怖小说……


这些类型小说,小涵以后会慢慢和大家分析。最后我想说,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写鬼神即写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余华的《第七天》建议大家一读



最后的话,以上都是小涵的泛泛而谈,还有很多点我都没有说到,我收集了一堆短篇鬼故事,也懒得放了,都不恐怖。而且这么长时间没写公共号,手生了,大家多多包涵哈

下期见!


参考文献

[1] 曹天元.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辽宁教育出版社,2011.

[2] 塔勒布. 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收益.中信出版社,2014.

[3] 金官布.唐前鬼文化与志怪小说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6.

[4] 伍红玉.中国口传鬼故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2000.

[5] 王超.中日鬼文化的比较研究.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