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在台北故宫的珐琅彩瓷器

 自华居 2018-07-13

台北故宫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又称台北故宫、中山博物院,是中国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台湾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也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研究古代中国艺术史和汉学重镇。建造于1962年,1965年夏落成。占地总面积约16公顷。


台北故宫夜景


其内收藏有自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和国立北平图书馆等所藏来自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避暑山庄、颐和园等处的皇家旧藏。所藏的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之珍。截至2014年底,馆藏文物达69.6万余件文物。


下面就来说说藏在这里面的珐琅彩。


瓷胎画珐琅是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瓷。珐琅彩瓷的装饰工艺,即珐琅彩,也称为瓷胎画珐琅是专为清代宫廷皇家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据清宫造办处的文献档案记载,其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办处珐琅作的匠师将铜胎画珐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制的新瓷器品种。


清雍正珐琅彩红地梅竹碗


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年间,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之前皇宫内是不能出现明火的,可见三代皇帝对珐琅彩的喜爱。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珐琅彩瓷创烧于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时盛行。


清雍正珐琅彩花鸟碗


清代后期由于国库缺损,珐琅彩少量烧制,烧造场所已不在清宫中而移至景德镇。初期珐琅彩是在胎体未上釉处先作地色,后画花卉,有花无鸟是一特征。康熙朝珐琅彩瓷器多以蓝、黄、紫红、松石绿等色为地,以各色珐琅料描绘各种花卉纹,其色彩、绘画、款式皆同于当时的铜胎画珐琅。


清康熙宜兴珐琅彩花式茶壺


珐琅彩瓷器的两大特点:


第一现存数量少。由于珐琅彩制作难度大、成本高,制作一件珐琅小瓶往往要精描细绘3-4个月,所以传世的作品数量很少。


据现有资料统计,在雍正7年8月14日至13年10月期间,共呈进珐琅彩“碗80对又17件,碟44对,酒圆36对,盘12对,茶圆26对又3件,瓶6对”。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共收藏有清宫珐琅彩瓷400多件,有近200个花色品种。


第二,没有两件完全相同的珐琅彩。素胎入宫后由宫廷画师自行选择绘画图案,每件珐琅器都是单独绘画而成。


珐琅彩被称为“古月轩”瓷,然而传世的珐琅彩中并无一件署此款,“古月轩”也就成了珐琅彩高贵身份的代名词。


清雍正珐琅彩墨色竹石碗


珐琅彩瓷器的鉴定要领瓷胎:


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大多为小件,超过一尺的非常少见。

造型:多为碗、瓶、烟壶之类的日用小件瓷器和动物摆设品。


底釉:为纯白釉,不偏青也不偏黄,釉面光滑,洁净无疵。珐琅彩色:色彩鲜艳柔和,很少为纯色,多为粉彩型偶合色。色种多,在同一件器物上可以出现七八种颜色,有时甚至多达十余种。


色料特点:每一图案均由多种色料调配而成,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质的反光感,有时还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观。釉料比底釉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显的立体感,用手触摸时有明显感觉,若用10倍放大镜观看,还可在每一片小花、小叶上看到极小的开片纹。


清雍正珐琅彩紫紅地花卉小碗


绘画与纹饰:珐琅彩器的画功特别讲究,且每个朝代各有不同。如康熙朝的珐琅彩大多为色地,包括红、黄、蓝、绿、紫、胭脂色等,特点是有花无鸟,色彩调配比雍正、乾隆两代要略逊一筹。


雍正朝的珐琅彩比较成熟,工艺上有所突破,彩料更为丰富。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继承了雍正朝的风格,但技艺却没有前朝严谨,而且还出现了粉彩兼珐琅彩之间的作品。


清雍正窑珐琅彩粉黃地芝兰寿石图小碗


款识:康熙时期一度禁止写款,康熙40年后才开放禁令,允许落款。康熙朝的珐琅彩器均用色料写款,有红、蓝、紫、黑等色,落款为“康熙御制”四字楷书,加双方框。四字款有三种形式,区别在于“康”字和“御”字各有两种不同的用笔。


雍正时期的款识有两种,一为仿宋体,一为楷书体,均由四字组成,外加双方框,仿宋体是“雍正年制”,楷书体是“雍正御制”,只有蓝料款。乾隆朝的款识只有“乾隆年制”四字双方框形一种,兼用蓝料和褐色料款。


清雍正珐琅彩紅地开光花卉杯


珐琅彩和粉彩的区别


1.珐琅彩彩色繁多,有十余种不同的颜色;粉彩釉的色彩总数虽然多于五彩釉,但在同一器物上还是不如珐琅彩丰富。

2.珐琅彩料绘制的花纹是堆起来的一层厚厚的料,有立体感,用手即可摸到;而粉彩釉是用一层薄薄的釉水涂上去的,表面很平坦,没有凸起的感觉。

3.珐琅彩的色调非常艳丽美观;而粉彩则相对逊色一些。

4.珐琅彩料较厚处的釉面有极细的开片,并有明显的玻璃质感;粉彩不存在开片的问题,且无玻璃质感(不反光)。5.珐琅彩没有蛤蜊光晕散现象;粉彩器则有极美的蛤蜊光晕散在色彩周围。


清乾隆磁胎洋彩紅地团花山水膳碗


相传历史上在我国江西瓷都附近,曾有一产胡姓人家,世代烧瓷为生。他家的瓷制品因为精美得到了百姓的欢迎,也就惊动了官府。


乾隆南巡时他的臣子将胡姓制瓷献给皇上,得到皇上大大赞美。大臣想让胡姓人进宫专为皇上和皇宫制瓷。因为种种原因姓胡的不愿意进宫,于是大臣们在宫里特设一个窑,按照胡姓人的烧制方法烧制出了精美的珐琅彩瓷器。


为了表宫里与民间的不同,也为了显示这种瓷器的出处,有人就将“胡”字拆开,将专为宫中烧的这种珐琅彩瓷器叫做 “古月轩”。


清乾隆磁胎洋彩黃地团花山水膳碗


珐琅彩瓷器的出现是瓷器发展史上的一个必然产物。珐琅彩瓷器的前就身是景泰蓝,也就是所谓的“画珐琅”。


清代康熙年间这种“画珐琅”的方法被用在瓷胎上,其吸取了铜胎画珐琅的技法,在瓷质的胎上,用各种珐琅彩料描绘而成的一种新的釉上彩瓷。


台北故宫藏珐琅彩瓷


珐琅彩的彩料还有“洋为中用”的成分。五彩和粉彩中都不含的化学成份“硼”珐琅彩中有:珐琅彩中含“砷”;康熙前的瓷器中黄色为氧化铁,而珐琅彩中黄色的成分是氧化锑;珐琅彩还有用康熙前没见过的胶体金着色的金红。


上述化学成分分析说明了珐琅彩是国外引入的,文字上也有记载,宫中原名《瓷胎画珐琅》的档案于乾隆八年改名《瓷胎洋彩》由此可见珐琅彩确是欧洲进口,由此更可见康熙帝国时中外文化与贸易交往的盛况。


清乾隆珐琅彩芍藥菊花橄榄瓶


珐琅没有大的器物造型,绝大多数是盘、碗、杯、瓶、盒、壶,其中碗、盘最多,只是每一品种都有不同的变化。另外还有一个品种是宜兴紫砂陶胎外绘珐琅料彩,这也是难得一见的。


清乾隆珐琅彩黃地花卉果盘


珐琅彩瓷器可以说秉承了历史上中国陶瓷发展以来的各种优点,从拉胚、成型、画工、用料、施釉、色彩、烧制的技术上几乎是最精湛的。


在乾隆时期出现了很多极其优秀的陶瓷作品,但珐琅彩在制作程序和用料上是其他众多品种无法比拟的。画工也不是一般的窑工,而是皇宫里面顶尖的专业画师,所以这些器物可以代表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最高的工艺水准。


清乾隆窯珐琅彩紫地开光灵仙图瓶


珐琅彩瓷的绘画是其精华所在。据记载,从康熙到乾隆画供奉纸画的名画家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有:王原祁、蒋廷锡、郎世宁(意大利西洋画家)、冷梅、唐岱、高其佩、袁江、董邦达、金廷标、李世倬、沈晖、袁瑛、王敬铭、钱维城等等。这些名画家的画稿被画工精心地描绘于珐琅彩瓷器上,形神兼备,各具不同的风采。


END


你的艺术品投资指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