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循环,大卒中!

 看文海 2018-07-13


    中风是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

发率高的特点。中风包括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多种脑血管疾病,目前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据国家卫生部统计,我国因中风死亡者已占首位,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中风病的人数将进一步增加。预防中风,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早期诊断率,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瘫痪的康复率,降低中风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1

针灸对中风患者微循环的影响




    微循环是1954年在美国第一届微循环学术会议上正式使用的,目前已被广泛采用。

     微循环的基本功能是保持人体各组织细胞的物质交换。目前用于临床观测的微循环主要以手指、足趾的甲襞微循环和球结膜微循环为主,后两者可以直接反映中风后患者的微循环障碍。


    中风在甲襞微循环方面的改变主要有血管形态和血流动态两方面。在血管形态方面的改变为血管清晰度、管襻数、管径、管襻长、管襻形态等;在血流动态方面的改变为流速、血管运动性、红细胞聚集、白细胞数、白微栓等。


    研究表明,球结膜的微循环改变与脑部微循环改变有着密切关系。针刺后观察微循环主要改善是管襻清晰,数目增多,血流速度快,红细胞聚集减少,动静脉比例好转,微循环由中、高度异常转为轻度和大致正常,提高血流速度。

2

针灸对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血液流变学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与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包括血液的粘弹性、触变性以及血细胞的变形、聚集以及与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等特性。


   以独取阳明法治疗中风恢复期,观察血液流变学在针刺后的变化,结果显示血小板粘附性、血小板聚集性扩大型、聚积数、体外血栓形成长度、血球压积、血浆比粘度、全血粘度、血栓弹力度(最大凝固时间除外)都有显著性改善。


3

总结



     针灸有疏通经脉、调理气血的作用,改善了机体“内结血瘀”的病理状态。也就是针灸改善了血液流变学的多项指标,使血液粘度下降,血液流速加快,有利于病变部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建立侧支循环,促进大脑皮层机能的恢复以及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


    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社会中,让老年人有健康的晚年生活,让生命更长久,生活质量更高,治疗不如及早的预防。健康的身体,从来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顺畅的血脉,从畅通的微循环开始!


   人体的各个细胞、组织、器官只有在微循环血液的正常灌流下,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微循环的正常灌流必须依赖微循环中血管组织、形态、生理功能和血液流变特性二方面的正常,血液流变性单方面的异常,也会造成微循环障碍。别看他微不足道,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保障。


针灸三科优势病种

中风病、面瘫病、痹病(颈腰椎病、膝骨关节病)、耳鸣、失眠、盆底疾病(卵巢早衰、尿失禁、慢性前列腺炎及便秘)等。

陕西省中医医院针灸三科

陕西省西安市西华门4号

新住院大楼11层B区

咨询电话:029-8723129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