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花鸟画中的画家笔下的兔

 wyj剑神卓不凡 2018-07-13

兔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很早就有出现,它的各种形态被描写得极为生动。《小雅·瓠叶》:“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兔子成了美味的下酒菜。晋人张浚有《白兔颂》,将白兔赞美成祥瑞之物,唐代的蒋防为兔作《白兔赋》,韩愈甚至还专门为兔毛笔立传,可见兔子在古代是人见人爱的吉祥动物。

古代的绘画作品中,自然也缺少不了兔子的形象。

古人说:“月中何有,白兔捣藻”,历史上常把月亮视为兔魂,民间也习惯以玉兔为月的代词,常用兔子来表达飞天的意境。

敦煌407窟 三兔藻井

敦煌壁画中,就有兔子的踪迹,敦煌407窟中绘有三兔,围成一圈奔跑。

中国古代花鸟画中的兔子形象较为普遍,其中北宋崔白的《双喜图》是为人所熟知的绘画作品。

宋 崔白 双喜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双喜图》绘有两只喜鹊,正向一野兔鸣叫。一只立于枝头,另一只正从空中飞来支援。树下的野兔在受到围攻之下,并非仓皇失措,回首探望眼前景象,仍保持着镇定。或许这两只喜鹊并没有构成对它的威胁,所以无须撒腿逃脱。

整幅作品以三只动物为点,构成了画面的平衡,另外还配以树木枝叶,造成紧张气势。作品呈现了一场生动的情节,似是作者身临其境的写生作品,作者对于画面气势的把握非常细腻和成熟。

宋 崔白 双喜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院体花鸟画受黄筌画体的影响,发展成熟,已形成了一种程式化的图式,所描绘的花鸟充当作品中的符号,逐渐成为毫无生气的装饰物。而崔白的《双喜图》打破了这种模式,将写生的韵味加入到画面中,使得作品更具真实,更有韵味。这正是崔白作品独有的风格,崔白也因此在院体画派中独树一帜。

兔子生性温顺,时常成为其他动物的猎食对象,在遭受凶猛对象的追逐时,它会如何表现呢?

明 张路 苍鹰逐兔图 南京博物院藏

明代张路的《苍鹰逐兔图》展现了这一紧张时刻。一只苍鹰正俯视野兔,准备骤然跃下,将其逮住。此时的野兔已经意识到生命的危机,不顾一切地向前奔跑,有力的后腿和弓形的背部显示出它的紧张度和速度。同时,野兔的眼神也充分显露出它的急切和紧张,这和《双喜图》中的神情完全不同。

张路把危情时刻的野兔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动态中的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背景中的写意芦苇,随风往一边飘动,一方面增加了紧张的气氛,另一方面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张路是明代写意派的代表人物,是吴伟的追随者。他的作品用笔轻巧,无论是人物、山水还是花鸟,都简洁、率真,注重刻画对象的气韵。

明 周之冕 松兔图(局部)

明代还有一位写意花鸟画的重要画家——周之冕,擅小写意画风,其《松兔图》中的野兔极为可爱,缺少了些野性,倒是多了分宠物般的乖巧。胖胖的身躯,浓密的毛发,可爱的眼神都表现出静态中的兔子形象。

明代的花鸟画有工整和写意两路。工整为院体派,以边文进、吕纪为代表;另一路为文人画体系的写意花鸟,崇尚秀雅。汉字“逸”,从构造来看,就是逃跑中的兔子,由此可见兔子本身含有逸趣。因此在表现兔子形象上,都呈现为写意的画风,更贴切地说,写意画风更能表现出兔子的生动形象。

清 沈铨 雪中游兔图 日本泉屋博古馆藏

至清代花鸟画,兔子形象就更趋温顺和安逸了。清沈铨所作《雪中游兔图》,表现的是雪中兔子寻食游玩的场景,画面淡雅。

清 冷枚 梧桐双兔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冷枚的《梧桐双兔图》,呈现为双兔肥嘟嘟的样子,可让人猜测到它们是被家养,而非野兔。两只兔子在园中休闲玩乐,十分惬意,不用担心被其他动物追猎,成为别人的美餐。这些兔子形象相比于前代,少了些生动气息,这也正是花鸟画发展至清代所缺失了的逸趣因素。

清 华喦 海棠禽兔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倒是华喦绘有一幅《海棠禽兔图》,表现了一只小黑兔受到禽鸟的警告后慌张回首的状态。华喦擅长小写意画风,构图简洁,用色淡雅。虽形象生动,但画面韵味比之宋元,已显然无法超越了。

中国古代花鸟画中的兔形象丰富多彩,有在野外为生存奔跑,也有园中的闲暇意趣;有可爱憨厚的时刻,也有灵活的表现;无论是何种状态,都在古代绘画中留下影响。尤其是野兔形象,为写意花鸟画增添了逸趣,多了分独特的面貌。从中国绘画作品中兔形象的丰富变化,可窥探出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成熟式微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