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白,字子西,濠梁人。 宋仁宗、神宗时期的画院画家。 他不仅擅画花鸟画, 而且对于山水画与人物画也有一定的研究, 尤长于写生。 崔白画笔下的鹅、蝉、雀堪称三绝, 形象逼真,描绘细致,富于逸情野趣。 崔白 山水人物 他一改北宋初期九十余年里, 一成不变的黄家富贵的花鸟画风, 亮宝楼文博 | 西蜀画家黄荃的花鸟画 成为革新北宋画坛的中坚力量, 在画坛备受推崇。 《宣和画谱》说其人“善画花竹、羽毛、 芰荷、凫雁、道释鬼神、山林飞走之类, 尤长于写生,极工于鹅。 所画无不精绝,落笔运思即成, 不假于绳尺,曲直方圆,皆中法度。” 崔白 牡丹白鹭 崔白是北宋杰出的花鸟画家, 但是他的一生中有大部分时间, 只是个民间画工,生活困难。 直到熙宁年间初, 神宗皇帝命崔白与丁贶、艾宣、葛守昌, 一起画垂拱殿屏风上的《夹竹海棠鹤图》, 崔白是四人中画的最好的, 得到了神宗皇帝的赞赏, 工程完成后崔白被补选为图画院艺学。 这时,崔白已经有六十多岁了, 他的性情淡泊洒逸, 不想局限在宫廷画院, 但是神宗皇帝很赏识他特批如果没有御旨, 任何人都不能安排崔白作画, 他才勉强留下来就职。 崔白 作品 崔白的花鸟画注重写生, 认为写生是绘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 提倡写生就要走进自然中, 这样才能更好的仔细观察和领悟。 他的绘画功力深厚, 作画不用打草稿, 而能“曲直方圆,皆中尺度”。 崔白 沙渚凫雏图册页 绢本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崔白也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 善于“扬弃”, 既继承吸取了黄家富贵画风, 和徐熙野逸画风的优秀精华, 又大胆地抛弃了墨守成规, 刻板精工的工笔花鸟画风。 他画笔下的花鸟画工写结合, 既有细致的描绘又有洒脱的意境, 画面和谐统一,雅俗共赏。 崔白 秋浦蓉宾 台北故宮博物院 《宣和画谱》上记载崔白有 241 幅作品, 有《双喜图》、《寒雀图》、 《竹鸥图》等作品传世。 崔白的画风“体制清赡,作用疏通”, 在绘画技巧上, 开始融入当时水墨山水画的写意效果, 与黄氏父子的画风明显拉开了距离。 崔白与其弟崔悫、弟子吴元瑜绘画风格相近, 是打破北宋初年黄氏体制统治画坛的重要力量, 为花鸟画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改革创新的春风。 崔白 枇杷孔雀图 台北故宮博物院 《双喜图》又名《禽兔图》,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是崔白流传至今的代表作品之一。 画中描绘的是在秋冬时节, 出现在荒野的一个有趣的画面: 一只机灵的野兔出来觅食, 引起了两只绶带鸟的不安, 出于领地占有意识的本能, 他们向树下的野兔发出了警告。 其中一只在主枝上跳动, 另一只在空中煽动双翅, 他们同时大声的鸣叫企图吓走树下的野兔。 野兔被惊到,倏然顿步回首。 崔白 双喜图 绢本设色 193.7x103.4cm 台北故宫藏 画中对于野兔的描绘达到了让人惊叹的境界。 仔细观察画中的兔子, 似乎兔子身上的每一根毛都清晰可见, 那受到鸟的警告既惊讶又害怕的眼神, 那微微拱起的鼻头, 那回首顾盼而自然下垂的长耳朵, 耳根毛茸茸的质感画家都处理的十分到位。 甚至连眼神都描绘的特别传神, 这样的功底没有常年的深处自然, 对景写生是根本表现不出来的。 崔白 双喜图 局部 《双喜图》虽然描绘的是大自然中最平凡的场景, 但是却创造出了许多不平凡的艺术形象。 崔白的画崇尚新意,注重写生, 他没有前人的画稿可临摹或参考, 更不可能像现代人有数码产品可以协助, 只有通过目识心记, 用自己敏锐的观察能力, 用真实的情感感受花鸟的生命与活力, 使得他画笔下的花鸟充满灵动之气, 引人赞不绝口。 崔白 双喜图 局部 画画也好、写小说也好, 都重视章法和布局。 中国画中所谓的“布局”, 也叫“构图”、“经营位置”。 南齐的绘画理论家谢赫提出了, 品评中国画的六条标准,即“六法论”, 第五条就是经营位置。 由此可见布局在中国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 图中树干上藏款“嘉祐辛丑年崔白笔” “折枝”是中国花鸟画基本构图形式之一, 画花卉不写全株, 往往取最精彩的部分加以描绘。 小编所见到的对“折枝”一词最早的记录, 就是唐朝的朱景玄, 在绘画理论著作《唐朝名画录》中, 对于边鸾的称赞:“少攻丹青,最长于花鸟, 折枝草木之妙,未之有也…… 近代折枝花居其第一”。 ![]() 可见在唐朝时, 对于花鸟画这种独特的取景角度, 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 崔白的《寒雀图》, 就是典型的长卷形式折枝花鸟画作品。 ![]() 崔白 《寒雀图》 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在构图上截取了九只麻雀, 在一根叶子落尽的枯树枝上, 嬉戏鸣叫的自然场景。 画中的九只麻雀,情态各异, 崔白对画中主体麻雀的描绘比较工细, 敷色清淡, 而对枯树则是用写意而成, 运笔洒脱自如。 背景处理上巧妙的运用留白, 不仅使主体更加突出, 也使画面显得宁静单纯。 整幅画卷工写结合,却又和谐自然。 ![]() 崔白 《寒雀图》 局部 在《竹鸥图》中, 崔白用挺拔干练而富有弹性的线条, 描绘出竹子的气节, 那随风飘舞的竹叶用笔比较柔和, 对于画面中白鸥的描绘则比较工细, 土坡和石头则用写意的笔法稍加皴擦就完成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 画家崔白的笔墨线条, 无论浓淡干湿、刚柔并济、锐利顿挫等, 都只为表现对象而变化, 用来突出物象的形体、动态和质感。 ![]() 崔白 竹鸥图轴 对后人而言, 崔白的花鸟画最大的价值在于, 其以兼收并蓄的、折衷的态度, 创作出既写实又抒情的绘画风格; 而他往往被世人欣赏的不仅仅是技法, 更多的是其坚定执着的艺术信念, 以及他敢于向统治画坛百余年的黄氏体制, 发起挑战力求花鸟画革新的胆量。 无论是师古的精神,还是创新的胆量, 崔白都是后世画家的楷模, 在花鸟画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