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充嗣足智多谋勇救国难 ■翦甜

 文山书院 2018-07-13
李充嗣足智多谋勇救国难
■翦甜

    李充嗣(1465~1528),字士修,号梧山,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史书上一般记载李充嗣为四川内江人,这不过是说的他的祖籍而已。李充嗣的曾祖李观任单县教谕,祖父李蕃官兵科给事中,已离乡年久。到其父亲李吉安任澧州(今属湖南省澧县)华阳王府教授时,已是全家定居澧州,兄李振嗣亦为华阳王幕僚。李充嗣出生于澧州,在澧州读书进学,一路中举、及第,进入仕途,是澧州这方山水培育了他。待得年迈致仕后,李充嗣又选择归隐澧州,直到病逝。

    洞察反状勇救国难  “平宁”功臣鲜为人知

    阳明先生王守仁因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而获“大明军神”之称。但极少有人知道,“宸濠之败,虽结于江西,而实溃于安庆。虽收功于王阳明,而实得力于李梧山(语出明代陈眉公《见闻录》)”。李梧山何许人也?他姓李名充嗣,字梧山,明代工部尚书、南京兵部尚书,是从沅澧大地走出的千古人杰。

    王琼,正德、嘉靖年间为官,时任兵部尚书,是王守仁、李充嗣的同僚,更是王守仁的伯乐。其奏章集《晋溪本兵敷奏》卷十一,记江南兵事的相关奏折中提及王守仁24次,李充嗣22次。江西之乱发生时,都御史王守仁、李充嗣是并行安排任务的,“各选调堪用官军民快亲自督领”,王守“江西东南要路”,李守“镇江等处”。这时候,王守仁的官职是左佥都御史(正四品),巡抚赣(州)、汀(州)、漳(州)等地。李充嗣时任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巡抚应天诸府,管理的不仅仅是应天一个府。应天巡抚,驻苏州,管辖南直隶之下江南诸府及江北安庆府(即南京、江苏(含今上海)和安徽全境)。按现在的说法,李充嗣是统领几个省的联合长官,王守仁是负责几个地级市的巡视组长。

    正德十四年(1519),李充嗣巡抚应天之时,听说朱宸濠请求增加王府护卫,叹息道:“猛虎添翼,恐怕要有兵祸发生了。”于是上书极力反对,朝廷却不以为然。李充嗣只好在自己管辖范围内日夜加紧防备,整饬军队,时刻不忘防御贼人。他认为安庆位置正当要冲,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将领进行防守。当时诸将齐集参拜的时候,他唯独选中并推荐指挥使杨锐,并殷殷嘱托:“皖城保障,委之于子,毋负我!”

    正德十五年(1520),朱宸濠攻陷九江。大敌当前,李充嗣对南京兵部尚书乔宇说:“南京都城的守备属于您,京都附近地方的防卫由我来担当。”于是自己率精兵万人,驻扎于采石矶,并派遣使者进入安庆城中,以忠孝节义勉励,令指挥使杨锐等坚守,同时“声言京边兵十万旦夕至”,催促地方准备军饷,以迷惑叛军。李充嗣伪造火牌令(紧急军事文书。这一招王阳明也用过。)派军士沿线派送,火牌令上说:“因军情紧急,特命钦差太监为总兵,统领十余万官军,一半派往南京,一半派往安庆,并征调两广狼兵、湖广的土兵,即日起分由水、陆同时进发,在安庆会师,限期内进攻江西,剿灭叛贼。”

    叛军的战船行至李阳河的时候,遇到火牌令,看后大为惊慌,贼兵因此散亡一半。朱宸濠果然“疑惧”,不敢向东进军。李充嗣又派一千名水兵,摇着一百多艘船舰,在船上升起军旗,命令船上的军士们大声喊叫,为安庆声援。城中的守兵看到之后,士气大振。杨锐立即打开城门率兵迎敌,水陆两路夹攻,大败叛军,贼兵开始溃逃。

    当时,朱宸濠在黄石矶驻扎,听说士兵溃逃,便要趁夜逃逸,李充嗣又亲自率兵追击。朱宸濠逃到鄱阳湖的时候,正巧遇到王守仁率兵到鄱阳湖,被其擒获。

    假如朱宸濠叛兵在安徽境内未遇到有效抵抗,取得江南、江北军事重镇,又攻克南京,获“应天诸府”,登高一呼,号令天下,大明南北形势恐未可知。若不是李充嗣巧计乱敌、大挫敌军,又亲自追击,朱宸濠也不会那么凑巧被王守仁截获。当时有个名叫胡洁的巡按御史目睹了整个过程,认为充嗣有功劳,然而似乎朝廷上下均以王守仁一派的功勋巨大。于是,后人只知王守仁,不闻李梧山的功绩。

    直言敢谏识人善用  告老还乡归隐澧州

    李充嗣一直是实干型的官员,他是成化二十三年(1487)的进士,先后为庶吉士、户部、刑部主事,岳州通判,随州知州,陕西佥事,云南按察使。正德九年(1514),因治行卓异,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这时候,宦官刘瑾等借进贡之名百般敛财,李充嗣进言“乞严行禁绝”,可惜朝廷并未过多禁止,宦官势力愈大。

    明世宗嘉靖皇帝继位,升任工部尚书的李充嗣继续建言献策,向明世宗建议减少支出,对“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皇帝依言采纳。仅苏松地区每年进献的粮食就因此而减少十三万石。李充嗣任工部尚书时兼管水利事务,兴修苏、松水利,开掘白茅港,疏浚吴淞江,使得苏、松地区“民间足食无事,春时得因其余力营治圩岸,而田益完美”。

    李充嗣慧眼识英雄,以杨锐为主官坚守安庆的事迹前文已详述。至少还有两位历史名人与李充嗣的举荐密切相关。荐文征明。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屡次科考不中,直到正德末年,54岁的时候,“巡抚李充嗣荐之”,才以岁贡生的身份参加吏部考试,得授翰林待诏。举王守仁。嘉靖二年(1523),李充嗣改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后来他多次上疏乞归,荐举王守仁代行己职。可惜此时王已丁父忧,在野讲学。

    嘉靖七年(1528),李充嗣告老还乡,皇帝钦赐车马将其送归澧州。同年九月二十三日,李充嗣病逝,葬于澧州城西罗湖观音岩(今为临澧官亭水库淹没),诏赠太子太保,谥康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