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高)

 lyq不忘初心520 2018-07-13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争鸣,是指争论和辩难。

即是指战国时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2.百家争鸣成就

儒学     

 ******孔子、孟子、荀子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

1、生平:春秋末期鲁国人

2、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1)、政治思想与哲学思想::维护周礼,贵*有序(保守性);: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民本思想);逐步改良;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①克己复礼是说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的要求;②孔子追求的,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③为实现,孔子进一步主张正名。体现了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后人多加以否定。

:①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的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体现了古典人道主义,具有进步意义,后人多加以肯定。②行忠恕之道: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教育方面:

①教育主张:有教无类,不问出身,使平民也有受教育的机会,扩大了教育的范围

②创办私学:打破了由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学在官府的局面

③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和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去教育学生

④培养目标: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礼、乐、射、御、书、数

3)整理文献:孔子:《诗经》《书经》《礼》《乐》《易》和《春秋》弟子编纂的《论语》

4)伦理观:性相近

3、评价: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提出,具有民本思想,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代同步的精神

2)、他主张维护周礼,代表当时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具有保守性,不可能被当时统治阶级所接受。

3)、他首倡私学,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促进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4)、他编订古籍,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地位: 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其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②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儒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③其本人的历史价值:被推崇为圣人,受后人景仰。历史上政治秩序稳定,统治巩固后,孔子受到重视;社会动乱时,孔子首当其冲受到批判。

2、孟子——继承发展

⑴生平及地位: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孟子在儒家学派中的地位很高,后人称孔子为至圣,称孟子为亚圣,称儒家思想为孔孟之道。孟子和其弟子的言论后来被汇编整理成《孟子》一书,成为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四书之一。

⑵思想主张

A、政治主张:①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

②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从而提出了君轻民贵的思想。

B、伦理观:性善论,主张通过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3)评价: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远。

3、荀子——丰富完善

⑴生平: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另一重要代表人物。他50岁到齐国游学,曾经三次在著名的稷下学宫担任祭酒

⑵主张:

A、哲学(天人关系):他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B、政治思想:学习的最高的目标是把握

C、伦理观:性恶论,认为可以通过法治礼义使人变成君子,把普通人变成圣人。

⑶评价:

A、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法家和道家)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使其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时期成为显学B、朴素的唯物主义为后人的认知产生一定影响。

   

 

总结:

人物

    孔子

    孟子

    荀子

生活时代

   春秋末期

   战国中期

战国末期

主要

观点

仁的思想

仁者爱人(具有进步性)

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

仁政:省刑法、薄税敛

仁义王道以德服人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节用而爱人

民为贵,君为轻

君舟民水

伦理观

性相近

性本善

性恶论

影响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

儒家思想经过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体系更加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墨家

1.派创始人是墨子。墨子名翟,是战国初期鲁国人。
2.
墨子的主张和儒家是针锋相对的。反对世卿世禄制度,主张尚贤,任用官吏要重视才能,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代表墨翟思想的有《墨子》一书,是他的弟子根据受课笔记编撰而成的。
道家
1.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约与孔子同时,出身于没落贵族。反映他思想的书为《老子》,又名《道德经》,大约是战国人编纂的。
2.
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周。庄周是宋人,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曾做过宋国漆园吏的小官。后来厌恶官职,终身不仕《庄子》一书,是由他和门人编成的。

法家
1.
法家学派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早期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等人,后期法家韩非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集大成者。
2.
韩非是荀子的大弟子,与李斯同学,出身于韩国的贵族家庭。《韩非子》一书是他总结前期法家思想的成果。韩非注意吸取法家不同学派的长处,提出了相结合的法治理论。

3、出现的社会原因【经济、政治、阶级关系、思想文化】

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阶级关系: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们也希望实现自己的思想主张、政治愿望。

思想文化:学术下移,私学兴办,产生诸子百家

4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

1)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源头。

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背景原因:

  汉初,由于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统治阶级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恢复生产,稳定
封建统治秩序。因此,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在思想上,主张
清静无为和刑名之学的黄老学说受到重视。

武帝即位时,社会经济已得到很大的恢复和发展。武帝依靠文、景两代积累的财富,
大事兴作。与此同时,政治上随着地主阶级及其国家力量的强大,对农民的压迫和剥削也逐渐
加重,农民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因此,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
思想已不能满足上述政治需要,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相抵触;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
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在思想
领域,儒家终于取代了道家的统治地位。

2董仲舒新儒学体系:

(1)形成(思想来源):

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2)内容:
 
大一统理论:援引《春秋》推崇大一统理论,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目的:加强皇权、加强中央集权
作用:为巩固大一统和加强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制造理论依据。
 
天人感应学说(基础):宣扬天人合一君权神授;提出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
   
目的和作用:加强君权和抑制暴政
 
三纲五常理论:
    
强调君王施政以德为主,以刑辅德,并提出五常之道为人伦道德标准;三纲则为王道之纲
    
目的和作用: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3)特点:主张在政治、思想等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的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的色彩。
          
在宣扬君权神授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以神权限制王权。
          
以传统儒学为核心,兼采各家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孔孟学说。
          
适应了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迅速
        
发展成为社会的正统思想。
 
4)影响: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君主的统治,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的作用,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和时代发展的需要,迅速发展成为社会的正统思想。但它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最后完全沦为官方统治哲学。

3.汉武帝尊儒措施

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

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4.影响:

1:发展了中国文化,促进了中央的高度集权的发展,为文化的融合做出了基础

2:打击了统治阶级认为不利其统治的别的文化,削弱了文化的多元性,为日后的统治阶级施行愚民政策提供了工具,如八股文就是那个时候的后遗症

三.宋明理学:

1.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受到严峻挑战,三教之间在彼此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2)隋唐时期,三教调和之风尤盛。

 三.宋明理学的代表和思想主张

1.知识结构

http://www.pep.com.cn/peixun/xkpx/gzls/1x_1/jcjs_1_1/201009/W020100929502322078814.gif

2评价:宋明理学认识:在继承先代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吸收了佛道思想,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提出了新的主张,对当时的政治、道德、教育等产生了重大影响。学习中应该当结合宋明理学的具体内容,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的评价。如“心学”主张内心自省,有助于我们加强自律、构筑和谐,有助于我们奋发进取,增强责任感。本质是用自我约束,强化自身修养,来符合封建伦理道德,维护封建统治;“心学”也是理学,宋明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四。明清之际儒家思想

1.李贽的离经叛道

1)社会背景:

a明朝吏治腐败,社会矛盾空前加强。

b.江南一带工商业发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

c.官场腐败形成李贽放荡不羁的性格。

2)思想主张:李贽的思想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1)敢于打破千百年来人们对孔子的迷信,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尖锐地揭露道学家的虚伪。(2)抨击一些传统观念,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强调平等与个性发展。(3)批判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

2.三大进步思想家

1)背景原因:

经济: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为民主进步思想产生奠定了根本的经济基础。

社会:工商业者阶层队伍壮大,要求反对封建统治,发展商品经济。

政治: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俗话说物极必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必然会有一批在压迫中奋勇反抗的先驱;

思想:受宋明理学的影响,有一批知识分子追求探讨天理,一定程度上思想得到解放;同时东学西渐浪潮出现,南方沿海地区对外交流较多,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启发。需要注意的是他们虽然都反对君主专制,但都没有上升到制度的层面去批评,只是在新的时期对儒家思想批评的继承和发展。

2)代表人物及主张

a黄宗羲的思想主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所谓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这实际上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批判了汉儒以来的“君为臣纲”的维护专制统治的思想

3)主张“工商皆本”思想代表作品是《明夷待访录》

b.顾炎武的思想主张:经世致用的教育改良主张 顾炎武作为明清民主思想的著名启蒙者之一,他痛恨无本之人空虚之学。他认为教育应改良人性、改良社会,昌明人道、改变政治,促进天下兴,即教育能经世致用。代表作《天下郡国利病书》

c.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认为客观世界万事万物的本质和现象都是客观实在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时有规律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启发近代人们思想,具有划时代意义。代表作有《读通鉴论》

3)评价

.积极影响:
1
)开风气、培养人才
2
)汲取儒家民本思想,反对理学的不合理部分,是儒学的新发展。

3)对学习西方民主思想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
消极影响:
1
)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没有提出建立新社会制度的主张,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2
)未形成时代主流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课堂作业

1.   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
.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
2.
《三宇经》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在人性论上,持相同或相近主张的思想家是1孟子2荀子3老子4苏格拉底
A.
12 B.2,3 C.3,4 D. 14
3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
墨翟 B.孟轲 C.荀况 D.韩非
4
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A.
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
5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
.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回家作业

1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2.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                    B 仁者爱人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3.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

4.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

A.分封制度       B.井田制度         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

5 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A.《老子》   B.甲骨卜辞   C.《楚辞》  D.《诗经》

6、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