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图书馆

 余舍我的图书馆 2018-07-13


作者: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检验科  王彦平


血常规是临床最常用的基本检验项目之一,主要用于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等指标的检测和分析,对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很高的临床价值。血常规不仅标本量大,而且覆盖面广,几乎所有住院患者和大部分门诊患者都需要检测,如何保证其检验质量是临床实验室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对于ISO 15189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只有规范执行每日室内质控和定期参加室间质评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怎样搞好室内质控,是长期以来困扰临床检验人员的重要问题,并可能永远都是。室内质控不仅能准确体现仪器的精密度,而且能反映整个检测系统的稳定性。但因为存在血常规标本量大、报告时限短、全血质控物不够稳定、检测影响因素多等情况,血常规的室内质控工作具有一定难度。我院检验科实验室对于血常规的质控项目有8个:WBC、RBC、HGB、HCT、MCV、MCH、MCHC、PLT,质控物有2个水平:中值和高值,采用Levey-Jennings质控图和两种质控规则:13S和22S。目前我科有血细胞分析仪SIEMENS(Bayer) ADVIA 2120、Sysmex XN 2000(双机组)、Sysmex XS 800i和Sysmex XS 500i共5台,这5台仪器的室内质控真是一个不小的问题,尤其是PLT、MCH、MCHC很容易失控。曾有人笑言:为了做这项质控,几乎患上抑郁症。


2017年下半年,针对血常规室内质控失控率偏高,增大了处理失控的工作量问题,我们检验科临检室全体同仁经过统计分析、集中讨论和查阅文献,达成共识,总结出常见失控原因并逐一提出了对策。具体内容见下表:


常见原因 相应对策
为了节约成本,多年来血常规室内质控物没有采用各仪器厂家生产的配套产品,仪器和室内质控物的不配套问题导致质控数据难以把握。 加大投入,向医院主管领导申请采购各个仪器配套室内质控物。
血常规标本量大,报告时限短(只有30分钟),操作人员工作忙碌,加之室内质控数据较多,造成检验人员做完室内质控后急于检测标本,有时忘记观察质控数据是否全部在控。这也反映了工作人员对室内质控重视不足。 组织全体人员学习本室最新编写的室内质控SOP和CNAS-CL43:《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血液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文件,提高质量意识和责任心,按要求规范操作。
质控物自冰箱取出后,因为临床实验室要求在检测标本之前做室内质控,为了及早检测标本,只能早做质控,致使质控物在未能恢复到室温时即被检测。 每天专人值早班,提前到岗,把各种室内质控物从冰箱取出,放置至少20分钟后再上机操作。
做室内质控前未能充分混匀。 做室内质控前充分混匀,至少平行摇匀2分钟,颠倒混匀2分钟。
混匀质控物时用力过猛,致使质控物产生大量气泡。 混匀质控物时要求动作轻柔,尽量减少气泡产生,并勿损伤血细胞。
质控物检测前颠倒混匀时瓶口、瓶盖儿均沾有血迹,放入冰箱后在瓶口、瓶盖儿上形成干渣,致使下次开盖时干渣掉入瓶中。 做完室内质控后,把质控物瓶口、瓶盖儿上的干渣用棉签轻轻擦净,并及时放回冰箱。
有人在开启新瓶质控物时,忘记标明开瓶日期,或有人不注意观察,造成质控物超期使用。 新质控物开瓶后,标记开启日期,操作时注意到期更换。
每月室内质控由专人总结,很多人不了解总体趋势。 每月统计室内质控结果,打印质控图,并在晨会上全员分析,共同查找失控原因,探讨进一步改进方法。


以上措施经过半年多的应用实践,如今室内质控失控率明显下降,当然,我们还要永远走在这条不断总结和提高的路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