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初入竞赛小白来说,竞赛无疑是一个十分陌生的新领域,同学们很难对竞赛做出深刻的认识和全局的规划,以至于往往多走弯路,浪费宝贵的时间。 竞赛学习的整体规划,不仅能让学生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竞赛学习的体系,清晰、合理地安排竞赛学习时间;还能够给学生提供经验化的指导,使其在整体性的规划下,按照自身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调整,以最大化竞赛学习指导的效用,提高学习质量与效率。 所以,竞赛的整体规划对每一个竞赛生,尤其是新入门的竞赛小白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正是立足于这样的现实,从高中竞赛学习的规划出发,提供一个合理化的竞赛学习规指导,让同学们了解竞赛学习的先后顺序,初步建立起整体化的竞赛学习体系。以竞赛过来人的经验,邀请获得国赛金牌的优秀学长,按照竞赛学习的几个必经阶段,对应推荐值得学习的竞赛好书。 在竞赛学习中,大量的竞赛书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本竞赛书籍讲解是否清楚、编写是否合理、是否能有启发性,将会直接决定竞赛学习的质量。 接下来,文章将进入高中数学竞赛规划指南:从入门到国金,你需要刷哪些书? ◆ ◆ ◆ 初三暑假到高一上学期 大部分学生的竞赛之路是从初三毕业的那个暑假开始的,虽然现在在竞赛一般省份,有低龄化的情况,但是这并不是主流,不必担心。在开始竞赛的第一阶段,需要把高考课内要求掌握的数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完,这一阶段的目标是非常清晰明确的。 第一阶段是大多数竞赛生学习必备知识的阶段,说白了就是先把高考课程内要求掌握的所有知识自学完成,吃饱了上路。这一阶段的目标,清晰明确: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尽可能快地自学完成高考数学的绝大多数内容,在最短时间内达到高考的要求。 在这一部分,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推荐的参考书,但是要强调,不是粗糙地快速过完高考课内内容,而是要达到高考的要求,不能只记知识点不做题。 高中的第一个学期,我期中考试数学分数非常低,这不是我个人的问题,而是我们整个数学竞赛组都存在的麻烦。于是我的竞赛老师就自己搜集了一些高考的精华题,汇总,并且命制成了一套套的试题让我们练习。期末的时候,整个竞赛组的成绩已经统治整个年级。 反观一些竞赛同学,高考内容学习的并不扎实,高考课内考得也不好,这个在后续竞赛学习时,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毕竟根基比较空,这是不可取的,建议在学习高考内容时,不要全凭天赋,也要整理一些套路,这样即使未来竞赛出不来,回到高考和自主招生,学习方法层面不会出大问题。 ◆ ◆ ◆ 高一上学期到高一寒假 第二阶段是竞赛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地开始竞赛的学习,是飞机起飞前的第一冲刺滑行阶段。我建议你需要完成的事情是:学习一试的内容和平面几何的内容。 对于一试部分的内容,我推荐的教材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奥数教程》,注意是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的基础篇(只有基础篇)。学数学竞赛的人不可能没听说这一套书,这一系列共分三本,分别在封面注明了“高一到高三”三个年级。 高一的这一本包括的知识点有:集合、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向量和立体几何,除了集合包含一定的组合知识,其他的内容均为一试内容(可能还包括一点二试的代数内容),题目非常典型且有难度,不管是基础篇还是提高篇都是必须刷完的。 高二这本书基础篇包括:一试难度的不等式,解析几何和复数,提高篇基本就是二试内容了,不推荐在这个阶段完成。 平面几何的内容,我只推荐一本书,这本书也是我唯一看过的一本平面几何的书:《奥赛经典——奥林匹克数学中的几何问题》,主要由沈文选老师编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请你无视第二篇和第三篇关于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的内容,重点在第一篇。除了三四五六七章(从托勒密到九点圆)可以略看,不是考察重点,其他都要认真看。
关于这一阶段的学习,还要多啰嗦几句:
◆ ◆ ◆ 高一下学期到高一暑假 第三阶段从高一下学期开始到高一结束后暑假的中期,是你一试实力进一步提升的阶段,同时也是你开始接触二试部分较难知识(数论、组合)的时期。一试在第二阶段已经说过,在第三阶段你要持续看那两本书。 二试还有三块重要的内容你需要接触:代数、数论和组合。 ◆ 代数
◆ 数论
◆ 组合
◆ ◆ ◆ 从高一暑假到高二参赛 第四阶段从高一结束暑假的中后期到高二开学不久的数学联赛。第二、三阶段都是竞赛内容全面铺开、构建知识网络的时期,是你储备知识,提高水平的发酵期,那么现在的第四阶段就是验收成果的时候了,你直面的就是数学联赛。 学生在这一阶段会经历一个大爆发的过程,这一步究竟飞得有多高,直接取决于前两个阶段准备得怎样。 这一阶段,我不再推荐新的书,你可以把前两个阶段没有刷完的书继续跟进。但是有一本刊物:《中等数学》,它每年到了暑假就会发行几本增刊,有一本收集了上一年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的考题,有一本就是各省的竞赛名师专门为联赛命制的模拟题,后者是你准备联赛的利器。 这本增刊一般都包括十几套模拟题,其中每一套你都要当作模拟考试一样限时完成,书写过程然后阅卷。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喜好,命制的模拟题风格各异。整本增刊良莠不齐,大多数都是好的,但是个别的几套真的很过分(比如我当年遇到一套题,把一试题当作二试题出,全组一试的平均分不超过30分,一半同学0分或者8分),你需要自己判断。 这一阶段通过练习联赛模拟题,预期的效果当然把你前期的积累转化为联赛的分数,说白了就是找找联赛的感觉。 除此之外,学生的一试还会有很大的提升或者巩固,所以务必把你的一试错题整理收集,一定要保证所有的一试题是以下几种情况:正确完成;算错了的重新计算;不会的看过解答,弄明白了。 另外在这阶段学生的二试成绩不会有硬实力的提高,所以如果遇到了一些看不太明白的二试题,就让它去吧。 ◆ ◆ ◆ 高二联赛后到高三联赛 第五阶段从高二联赛结束到高二结束暑假的前中期。高二的联赛是一个分水岭。如果你的竞赛目标是强省的省队,国赛金牌,集训队甚至更远,下面的推荐适合你。如果你的目标没有这么远,剩下的内容你可以完全忽略,前几个阶段的事情,你大可放慢速度。 我之前的推荐那些书,真正看好,就已经能够达到弱省省队和强省省一等奖的层次。 高二联赛的准备,学生的一试、平面几何基本达到了联赛要求,这两块也不会是高二这一年的准备重点,学生的重心需要转移到剩下的三个内容上来,尤其是数论和组合。 ◆ 代数
◆ 数论
◆ 组合 组合方面,我推荐三本书:
最后一个建议是,如果学生平时有机会进行一些模拟考试,推荐这一阶段不要考联赛模拟题,难度要上升,需要尝试去考CMO,美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有能力甚至可以去试试国家集训队测试、国家队选拔、罗马尼亚大师杯和IMO(在《走向IMO》系列丛书中都有收录)。 如果说高二的联赛是够着去考的话,高三这一年需要以俯视的姿态回归。有意的拔高难度,才能够做到在联赛的考试中游刃有余。 ◆ ◆ ◆ 高二暑假到高三联赛 第六阶段从高二结束暑假的后期到高三联赛。这一阶段,是学生在一系列拔高练习之后的回归期。在这一阶段,需要做好两件事。 首先,把之前刷过的所有书都要过一遍,作为复习。这一个习惯很重要,而且很多人都没有这个习惯。 第一遍看书时难免走得坑坑洼洼,有些题压根没看,有些题当时没看懂,现在是时候回过头来料理它们的时候了。你现在可以从一个更高的观点,去审视原来的问题,想想这道题是怎么来的?它的背后蕴藏了什么东西?这类技巧还经常在哪些题中出现?当时我为什么没有做出来? 一切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你都可以去思考,然后把你的感悟记下来,这就是总结,它可以帮助你完善知识网络,加深印象,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帮助你形成解题的经验。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当你发现当年把你虐得死去活来的问题不过就那么回事的时候,心情真是倍儿爽。 其次,高二暑假出来的那一本《中等数学》的增刊需要完成。这一点无需我多说,你已经明白。 ◆ ◆ ◆ 从高三联赛到CMO 第七阶段从高三联赛结束到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又称国赛、冬令营、CMO)。 如果学生考进了省代表队,并且有资格参加国赛,那么数学竞赛之路还能继续往前走。联赛结束到国赛开始,还有一段时间,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刷的是三本书。 其中两本是《数学竞赛研究教程》的上下册,还有一本就是《奥数教程学习手册》高三年级,在解答部分结束之后有两个专题:组合问题和数论问题,上面收集的题目和所做的注解非常棒。 除了书之外,你还需要拔高难度去练习一些国家集训队测试、国家队选拔、美赛、罗马尼亚大师杯、IMO等试题,在《走向IMO》系列丛书中都有收录。 如果你在国赛当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升学问题就不用担心了,我分享的经验也就到此结束。 最后我想总结几点,作为提醒送给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