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庆义:下肢静脉顺行造影的临床意义

 竹韵清风61 2018-07-14

由于彩色超声多普勒对于下肢静脉的检查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在临床上下肢静脉术前行下肢静脉造影必不可少。在近期召开的学术会议上,来自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的孟庆义教授就“下肢静脉顺行造影的临床意义”这一话题进行了精彩演讲。

下肢静脉解剖

下肢静脉病变的解剖分为3类:浅静脉、深静脉、交通静脉。三者可单独或合并出现,按涉及范围分为18个区段(Table 1)。

Table 1


下肢静脉病变解剖涉及范围




下肢静脉顺行造影的临床意义

静脉造影作为下肢静脉疾病诊断、评估的“金标准”,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其可以很好地评估下肢静脉病变的范围、程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如静脉通畅程度、瓣膜形态和功能、交通静脉支的瓣膜功能)等。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可明确静脉功能不全病因,评估分析病情严重程度,并据此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检查前需了解患者有无普通碘造影剂过敏史(如存在需要更换造影剂)。检查时患者取平卧位,充分暴露检查部位。于内踝上及腹股沟横纹肌下各扎止血带1根。经足背浅静脉注入碘海醇与生理盐水混合液50 ml,其中碘海醇浓度约50%。

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操作步骤

DSA直视下解开踝上止血带,观察下肢深、浅静脉及交通静脉血管走形,管腔形态及血管通畅情况,注意有无造影剂充盈缺损,管腔狭窄闭塞或异常扩张,通过足背屈运动及挤压腓肠肌观察有无交通静脉的反流及部分深静脉的通畅情况。之后解除腹股沟横纹肌下方止血带,嘱患者做Valsalva实验。观察深、浅静脉瓣膜反流情况,观察时间大于6秒,并注意反流的部位及反流的程度。

造影对下肢静脉曲张的价值

顺行造影表现为大隐或小隐静脉及下肢浅静脉扩张、迂曲,甚至呈囊状扩张。交通静脉扩张、迂曲,Valsalva试验显示显影的静脉血自深静脉向交通静脉内逆流,并与浅静脉相通。下肢深静脉通畅,静脉瓣膜清晰可见,瓣膜下可见透亮带影瓣窦对称膨出,呈竹节状外观。Valsalva试验显示显影的静脉血自股腘静脉向大小隐静脉内逆流,内含有对比剂的静脉血自瓣膜向远侧逆流。

深静脉瓣膜功能判断

无论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或下肢静脉造影,对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功能需做出逆流范围及逆流程度两方面的判断。前者是指从股静脉至小腿主干静脉逆流的长度;后者表示瓣膜关闭功能损害的程度。临床上常用Kistner分级判断深静脉瓣膜功能(Table 2)。

Table 2


Kistner分级标准



总 结

下肢静脉手术之前建议常规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该检查方法不仅简单方便,造成创伤较小并且效果较好,能彻底了解下肢静脉解剖情况。术前详细了解患者下肢静脉病变的范围、程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助于医师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注意术后务必配合严格的抗凝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