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六骏是指陕西醴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 唐太宗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gua)”、“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阎立德弟弟),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这组石刻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国重大战役中的所乘战马的英姿。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陕西延安卷烟厂出品的骏马套标,将六骏浓缩于方寸之间。 “白蹄乌”是一匹四蹄皆白的黑色马,高175厘米,宽205厘米,其奔跑之势如黑云疾飞。《旧唐书·高祖本纪》曰:“武德初,薛举起兵陇东,与唐为敌,元年七月,薛仁杲请降,俘其精兵万余人,男女五万口。”此役李世民骑“白蹄乌”亲临战阵,立大功。此马刻成后,李世民为之写赞语:“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盛赞“白蹄乌”在陇东浅水原一带作战之英姿。 “特勒骠”为白嘴微黑的黄色马,高171厘米,宽205厘米。突厥特勒地方所产,属蒙古马种。体形高大,《旧唐书·高祖本纪》曰:武德三年“夏四月,秦王大破宋金刚于介州,金刚与刘武周俱奔突厥,遂平并州”。李世民为之写赞语曰:“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入险摧敌,乘危济难。” “青骓”为一匹苍白杂以黑色的战马,腾跃如飞,《旧唐书·高祖本纪》曰:武德四年五月已未“秦王大破窦建德之众于武牢,擒建德,河北悉平”。李世民骑“青骓“奔驰战地取得胜利。李世民为之写赞语曰:“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 “什伐赤”是一匹产于西亚波斯的战马,嘴微黑,体毛红色,波斯称马曰“什伐”,故称“波斯红马”。四蹄腾空,而后两腿却作平行状,如勇往向前,无所畏惧。《旧唐书·高祖本纪》曰:“武德四年五月丙寅,王世充举东都降,河南平。两役李世民所骑即“什伐赤”。李世民为之写赞语曰:“涧未静,斧钺伸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 “飒露紫”,色紫燕,前胸中一箭,为李世民平定东都击败王世充时所乘。牵着战马正在拨箭的人叫丘行恭,六骏中惟这件作品附刻人物,还有其事迹。 据《新唐书.丘行恭传》记载,公元621年,唐军和王世充军在洛阳决战,李世民的侍臣猛将丘行恭,骁勇善骑射,在取洛阳的邙山一战中,李世民有一次乘着飒露紫,亲自试探对方的虚实,偕同数十骑冲出阵地与敌交锋,随从的诸骑均失散,只有丘行恭跟从。年少气盛的李世民杀得性起,与后方失去联系,被敌人团团包围。突然间,王世充追至,流矢射中了“飒露紫”前胸,危急关头,幸好丘行恭赶来营救,他回身张弓四射,箭不虚发,敌不敢前进。然后,丘行恭立刻跳下马来,给御骑飒露紫拨箭,并且把自己的坐骑让给李世民,然后又执刀徒步冲杀,斩数人,突阵而归。为此,唐太宗才特别将他的英雄形像雕刻在昭陵上。 “拳毛騧”, 这是一匹毛作旋转状的黑嘴黄马,前中六箭,背中三箭,为李世民平定刘黑闼时所乘。 刘黑闼本来是隋末瓦岗寨李密的裨将,窦建德失败后,他占据了夏国的旧州县,并勾结突厥人,自称汉东王,后来也被李世民击溃败走。 公元622年,李世民率领唐军与刘黑闼在今河北曲周一带作战。刘军主力渡河时,唐军从上游决坝,趁机掩杀,夺得胜利。石刻上的拳毛騧身中9箭,说明这场战斗之激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