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孝慈墓志》清晰版

 nqj0108 2018-07-14


《苏孝慈墓志》于清道光十四年(1888年)在陕西蒲城出土,有界格,楷书37行,每行37字。书、刻均极为精美。笔姿秀润兼刚劲,结体平实寓险绝,实开初唐楷书之先河。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曰:“苏慈碑……初入人间,辄得盛名。以其端整妍美,是为干禄之资;而笔画完好,较屡翻之欧碑易学。于是翰林之写白折者,举子之写大卷者,人购一本,期月而纸贵洛阳。信哉其足取也!”

  苏孝慈墓志系国家一级文物,全国百通名碑之一。

  清光绪十四年(公历1888年),在蒲城县西南乡崇德里,新出土一方隋代墓志。知县张荣升,因公下乡,得此消息,便叫人移送城内,先放在县署内,后移置东槐院巷尧山书院。这便是有名的“苏孝慈墓志”。志石为正方形,每边各长八十四公分楷书,共三十七行,行三十七字。彭询跋文刻石亦为正方形,每边长五十公分。二石现均保存在蒲城县博物馆石刻室内。

  苏孝慈墓志的出土,是书法爱好者的福音。因为它的字迹清晰优美,浑厚雄劲,结字谨严,用笔劲利,神采飞动,是隋代书法的代表作,一时拓者纷集,很快风行海内,为学书者之楷模,一张拓片在上海居然可售白银一两。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评此碑曰:“《苏慈碑》以光绪十三出土,初入人间,辄得盛名。以其端整妍美,足为干禄之资,而笔画完好,较屡翻之欧碑易学。于是翰林之写白折者,举子之写大卷者,人购一本,期月而纸贵洛阳,信哉其足取也。”《续修陕西省通志稿·金石志》,称苏孝慈墓志“楷法精健绝论”,誉其为天下第一小楷。新中国成立后,仍有不少人练习苏孝慈墓志书法,并出版了苏孝慈墓志选字贴,可见它在书法艺术上的重要价值。

  苏孝慈墓志初出土时,知县张荣升曾在志石原文第三十一行空格内,撰刻了两行跋文:“光绪戌子夏月,公出西南乡,风闻有人获隋臣苏慈墓碑,被苏姓阻夺,往验之,并诘苏姓世系,家乘无考。见字法精严遒健,纯得魏齐神髓,惜无书丹姓名。爰饬畀碑署中,俟考博古君子。知蒲城县事张荣升志”。但有人认为“跋文”刻于原石不妥。光绪十五年(1889年),彭询任知县时,便将张之跋文铲去,又写一篇“跋文”,另刻一石。文中称此志“书法遒劲挺拔,与贺若谊碑相类(贺碑在兴平县)”。因此,苏孝慈墓志过去出现了三种拓片:第一种为初出土未刻“跋文”者;第二种为字行间夹刻张荣升之“跋文”者;第三种为铲去“跋文”而留有明显刀痕者。

  苏孝慈在隋文帝(杨坚)开皇年间,曾任工、兵、刑等部尚书,并授大将军,卒于仁寿三年(公元603年),年六十四岁。墓志全文共一千二百九十六字,写墓主生平历史比《隋书》和《北史》更为详细,而且纠正了史书上的两处错误:一、史书均言名孝慈,而墓志则说名慈字孝慈;二、史书均言苏孝慈系扶风人,而墓志则说“其先扶风人也”,并说死后“归葬于同州莲芍县崇德乡乐邑里”。这证明墓主的祖先是扶风人,而他已占籍莲芍。按莲芍县当时在蒲城、渭南接壤地区。县治取消后,分属下邽、蒲城,而崇德乡(后名崇德里,今苏坊乡)在蒲城境内毫无疑问,苏孝慈之籍贯应在蒲城。

  

  (马文良)

  

NQJ0108·欢迎朋友光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