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介绍几首骚体诗 (古典诗歌辑诵集八)

 江山携手 2018-07-14

一般来说,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来自于《诗经》和《楚辞》。以屈原的《离骚》《九歌》《国殇》等为代表作品与《诗经》中的“风、雅、颂”成为我国诗歌的滥觞。云水今天要说的骚体诗,就是继承了楚辞的风格、形式、表现技巧,与离骚一脉相传的诗歌流派的作品。 

介绍几首骚体诗 <wbr>(古典诗歌辑诵集八)

易水歌 《史记》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

仰天嘘气兮成白虹。

云水闲聊: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名作。荆轲受命刺秦王,明知去而不返,临行击节而慷慨悲歌,闻者无不下泣。正是:壮士悲歌未彻,满座衣冠如雪。

介绍几首骚体诗 <wbr>(古典诗歌辑诵集八)

垓下歌  《史记》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云水闲聊:项羽刚愎自用,不听范增之言,杀义帝而自立,不用人而自用。心怀妇人之仁,身恃匹夫之勇。鸿门宴上,放走刘邦,咸阳城下,火烧阿房,刘邦西去烧栈道,霸王东归恋彭城。虽十战九胜,垓下一战而亡。尚说“天亡我,非战之亡也。”岂不愚而至死不悟哉。

介绍几首骚体诗 <wbr>(古典诗歌辑诵集八)

和项羽歌   《楚汉春秋》

汉兵已略地,

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

贱妾何偷生。(一作何聊生)

云水闲聊:《史记》载,项羽歌罢,虞姬和之。所和之歌,未见于文字。有人说这是后人所作。且罢。以虞姬之身,知项王之死,以死报至爱之情,歌彻舞尽,自尽于项王之前,实为刚烈至极。

介绍几首骚体诗 <wbr>(古典诗歌辑诵集八)

大风歌( 汉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云水闲聊:此诗可谓执骚体诗牛耳之作。起句不凡,有风起云涌,龙飞九五之气象。既有回首往事风云际会的慷慨激壮,又有在“挥斥方遒”的韵味中透出一种成功后的悲凉。“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完全是一副胜利者的姿态且不无炫耀之意。“安得”是一种兔起鹘落式的大转折,“未得之而思之,既得之而忧深”,人情大抵如此。

北方有佳人  (汉  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云水闲聊:这是李延年以歌为媒所作的诗歌,为汉武帝刘彻推荐其妹,其妹后成为刘彻的夫人,史书称李夫人,深得刘彻宠爱。死后武帝为之作歌,甚至招方士以图再见之。

为李夫人作  (汉刘彻)

是也?非也?立而望之。

翩何姗姗其来迟!

云水闲聊:李夫人死后,武帝十分伤感怀念,令方士作法,摄其魂魄,自己在帐后观望。果然,前面仿佛真的出现了李夫人的身影。于是武帝退而作此歌。

乌孙公主悲愁歌 (汉  刘细君)

吾家嫁吾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君常立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云水闲聊:刘细君本是江都王刘建的女儿,汉武帝的孙女,元封年间,为了与乌孙国结盟,派刘细君以大汉公主的身份远嫁乌孙,成为莫昆的右夫人。莫昆年高,去世之后又嫁给莫昆的儿子,刘细君远在他乡,愁苦无诉,作了这首诗,让汉朝使者带回。汉武帝看到之后闵其悲苦孤单,经常派人给她送去汉朝的物品。直到她死后,才把她接回安葬。这是一个多么凄苦的女子呀!

介绍几首骚体诗 <wbr>(古典诗歌辑诵集八)

登幽州台歌  ( 唐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云水闲聊:至于魏晋南北朝,骚体诗罕见如《大风歌》这般大气之作,但唐初的陈子昂一首登幽州台歌,又将骚体诗弘扬光大,唱响诗坛。其后来者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将骚体诗演变成歌行体发扬光大,如《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长恨歌》……成为蔚为大观,以至于宋元明清不绝如缕。至民国犹有佳作。

题辞 (于右任)

当年奉赐兮何意,

今日追怀兮坠泪!

平不平兮有时,

百折不回兮此物此志。

云水闲聊:于右任早年追随孙中山,是国民革命的元老,孙中山曾赠给他一枚炮弹壳。孙中山逝世,于右任不在他身边,于是于右任将此诗刻在这枚炮弹壳上,睹物思人,以志永记。

介绍几首骚体诗 <wbr>(古典诗歌辑诵集八)

望大陆(于右任)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有国殇。

云水闲聊:1949年,国民党撤退到台湾,于右任也随国民党到了台湾。1962年1月22日,他在日记中写到“我死后,将我葬在玉山。”并在11月10日当日写下了这首诗。1964年11月10日,85岁的他去世。衍圣公孔德成为他题写了两幅挽联:

革命人豪,耆德元勋尊一代;

文章冠冕,诗雄草圣足千秋。

海气百重开,终古有灵飞太华;

国殇高处葬,此心不语望中原。

同时台湾发起募捐,在玉山高3997米的主峰,塑起3米高的于右任半身铜像,玉山也因此增至4000米。1967年6月7日落成。

                     云水于知困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