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心评论 | 陈柯萍教授:CRT植入后常见并发症的快速识别和处理

 我爱杂货铺子 2018-07-14

来源:《医心评论》杂志2018年6月刊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心脏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已成为治疗各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永久性起搏器(PPM),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其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可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运动耐量以及生活质量,是心力衰竭治疗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在近期的相关学术会议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陈柯萍教授结合病例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四大常见并发症(冠状静脉夹层、膈神经刺激、左室导线脱位及高阈值、囊袋及起搏系统感染)进行了详细讲解,医心整理其精华内容如下。


1
冠状静脉夹层

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66岁,因“发生心悸20余年,意识丧失2次”就诊。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功能Ⅱ级(NYHA分级);晕厥。超声示左心增大,左室收缩功能减低,EF值33%。植入CRT-D改善同步性,改善心功能及预后。患者符合扩张型心肌病左束支传导阻滞的诊断,有反复晕厥史,因此行CIED植入术。植入过程中,常规用10级导线进入“冠状窦”,容易在植入过程中造成夹层,尝试多种方式后用鞘中鞘可顺利植入。

分析

陈柯萍教授分析道,CRT植入术中冠状静脉夹层发生率为3%左右,影像学上最重要的特点是造影剂滞留,包括充盈缺损、回流缓慢,严重甚至造成属支开口闭塞、假腔形成,如果有血管壁破裂,造影剂可造成心包腔显影。静脉系统压力小,对夹层有较好的耐受性,且无其他特殊情况,一般可以继续进行手术。夹层的症状跟损伤程度相关,一般无明显症状,严重可出现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出汗、休克,甚至猝死。处理策略:①轻度损伤的夹层:观察后滞留的造影剂明显减少或消失,患者病情稳定,可继续手术;在静脉分支许可的情况下,可避开夹层部位;②中度损伤的夹层:应该避免盲目送入导管或导线,可择期手术或谨慎操作,首先送入亲水、超滑的导引钢丝,待导引钢丝到达靶静脉后,再沿导引钢丝送入导线;③重度损伤的夹层:积极对症治疗,必要时紧急穿刺抽液,手术应择期完成。

针对如何避免CRT植入术中冠状静脉夹层,陈教授还提出了四点手术操作注意事项,包括:①熟悉解剖结构,操作时动作轻柔;②造影剂进行“冒烟”时,切勿过于用力,以免造成或扩大夹层;③常规方法冠状窦置管困难时,应用Amplaz导管和泥鳅导丝的方法,或者选择亲水软头的PCI导引钢丝,可能会降低夹层发生率;④遇到阻力,除考虑瓣膜、狭窄因素外,还需考虑是否进入假腔。


2
膈神经刺激

膈神经是由第3、4、5颈神经前支组成,与冠状静脉交叉走行。45%左侧膈神经穿过左室中侧壁,从左肺根部前面进入胸腔,与左侧心包及膈肌血管伴行,贴心包左侧壁分布于膈肌。膈神经刺激可以导致手术时间的延长,使植入导线无法在最佳部位。术中或术后随访显示,膈神经刺激的发生率为37%,如果出现,可能需要更换靶血管,前提一定要有理想的可选择的血管。

膈神经刺激的处理包括:①更换靶血管:需要有理想的、可选择的血管;②更换导线头端方向:需要有可选的分支;③足够的安全范围(不推荐):膈神经刺激阈值>起搏阈值2倍以上。术后仍有膈神经刺激的风险;④合适的程控:左室四级导线可提供多重向量组合。


3
左室导线脱位及高阈值

1例52岁扩张型心肌病男性患者,于2012年7月在外院植入CRT-D,2017年6月因电池完全耗竭来本院更换,术中测试左室导线不起搏,拟新植入LV导线。对此,陈柯萍教授分析认为,左室导线阈值增高(慢性阈值增高、导线移位和导线完整性问题)、膈神经刺激及CRT无反应或反应不佳是左室导线重置的常见原因。在重置中遇到的问题比新植入时要更多,如锁骨下静脉狭窄和闭塞,处理时要变换钢丝和鞘管、球囊扩张、导线拔除;CS分支狭窄或闭塞要注意球囊扩张、导线拔除 ;另外,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是术后囊袋血肿及囊袋感染。此外,目前CRT植入遇到的挑战包括术中植入困难、术后并发症(膈神经刺激、起搏阈值高、左室导线脱位)的发生和术后无反应等其他问题。左室四极导线可解决以上问题,可植入心尖,起搏心底;避免LV导线脱位;避免膈神经刺激;提高CRT的反应性。


4
囊袋及起搏系统感染

病例简介

患者,女,因胸闷、气短5年,CRT-D术后14月,反复囊袋感染11个月入院。14个月前就诊当地医院,超声示“LVEDD 65mm。EF 35%”,予植入CRT-D,为心外膜植入左室导线。术后症状缓解,双下肢水肿减轻。11个月前(CRT-D术后3个月),囊袋处发紫,无发热,间断给予抗炎治疗。6个月前,囊袋皮肤破溃,伴脓性渗液,无畏寒发热,于当地医院行清创术,术后伤口愈合尚可。4个月前,囊袋皮肤再次破溃,伴有脓性渗出液,无畏寒发热,第2次给于清创术,并将脉冲发生器取出,导线仍保留,术后伤口愈合可。1月前,术后伤口处第3次出现破溃、化脓,无畏寒发热,血培养未见异常,予抗炎、第3次清创治疗,但伤口仍迁延不愈,遂来我院行导线拔除术。分泌物培养显示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治疗方案

开始时考虑外科开胸取出所有导线(右室、左室)。具体方案为:①右心室除颤导线:国内无大尺寸的扩张鞘管,经静脉拔除有困难,由于上腔静脉线圈粘连,拔除时易出现上腔静脉破裂,导致死亡,故考虑外科取出;②左心室导线:为心外膜导线必须外科取出。外科会诊意见为:患者既往胸腔镜下放置左室心外膜导线,手术局部粘连重,取出导线难度大、风险高,由于目前心外膜导线未造成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综合考虑,暂不予开胸取出心外膜导线。最后决定尝试静脉拔除心内膜除颤导线。


5
小结

最后,陈教授总结表示,起搏器植入术中术后能够发生的并发症,CRT都能发生,但是CRT特有的较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冠状静脉夹层、膈神经刺激、左室导线脱位及高阈值、囊袋及起搏系统感染,处理时要熟悉解剖、轻柔操作;通过程控降低输出,调整极性。如不能通过非介入的方法治疗,可进行左室导线重置,但要注意并发症的发生。若患者经历过多次手术,手术时间长,有其他感染的高危因素(如糖尿病),则囊袋感染发生率很高,要注意清创治疗。一旦出现囊袋感染,一定要尽早导线拔除。


专家简介

陈柯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电生理女医师联盟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卫生部心血管介入技术管理专家组成员,并担任《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中国循环杂志》、《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心电循环杂志》等多个杂志编委。以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为业务特长,尤其在心脏起搏器治疗心动过缓、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预防心脏性猝死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心力衰竭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为2000多例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器、ICD及CRT,成为目前国内植入起搏器、ICD和CRT最多的专家之一。并在国内植入了第一例无导线起搏器。在起搏器、ICD和CRT术后管理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一直致力于推动国内起搏器、ICD和CRT患者术后管理。



来源:《医心评论》2018年第6月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