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田家炳先生家庭和美,事业有成,生活幸福,人生堪称完胜,与他一生恪守本分、笃守诚信、薄己厚人、淡泊谦恭的为人处世态度密切有关,他也为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如何追求人生价值提供一个良好范本。——致敬田家炳先生!田家炳先生安息! 田家炳(1919年-2018年7月10日),广东梅州人,客家世裔,香港企业家、慈善家。田家炳先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博施济众,在香港成立田家炳基金会。2010年7月1日,荣获香港特区政府授勋衔制度中的最高荣誉勋章大紫荆勋章。2018年7月10日上午,田家炳先生安详辞世,享年99岁。 田家炳,生于1919年,祖籍广东大埔。不满16岁时父亲逝世,开始辍学从商,肩负持家重担。1937年远赴越南推销家乡瓷土,1939年转往印度尼西亚从事树胶工业。后感于印度尼西亚排华风潮日盛,又为了让儿女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于1959年毅然举家迁到香港,在新界屯门填海建厂,生产塑料薄膜和人造皮革。 田家炳爱国爱乡,心系社稷。早在上世纪60年代及70年代,便曾出任东华三院、博爱医院等多间慈善机构要职,推动社会福利工作。1982年,本着“留财予子孙不如积德予后代”的初衷,捐资创办“田家炳基金会”,专事捐办教育、医疗、交通、文娱等公益事业,泽荫两岸四地。 2009年,田家炳将名下全部物业转赠予基金会,并广邀社会贤达参与基金会管治,自己退任为无决策权、无投票权的荣誉主席职衔。 田家炳视慈善工作为第二事业,倾注心力。他曾说:“人生的最大价值在于奉献;能把自己的财富资助公益事业,让广大民众受惠,自己精神上也可获得无法形容的安慰和享受。我将慈善公益看做是自己恒久而辉煌的事业。” 据不完全统计,田家炳先生在中国内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独资和襄资捐建项目。已在国内93所高校捐资兴建教育书院、教学楼、师资培训中心和体育中心,另捐办专业学校9所、中学166所、小学44所及幼儿园20所、乡村学校图书室1800余间等。 田家炳先生的高风亮节,赢得社会各方的称颂。 1982年香港总督尤德爵士颁授英女皇荣誉奖章; 1988年台湾最高当局颁赐“热心公益”金匾; 1994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 1996年英国女皇亲授大英帝国员佐勋章; 2004年北京中华慈善总会举办首届全国慈善人物评选,他获选为中国最具影响的100位慈善人物; 2010年获香港特区政府颁授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获选为亚州电视主办第一届“感动香港十大人物”; 另荣获全国80余市县授予荣誉市民,数十所大学聘为荣誉教授。 田家炳先生: “我只是人世间一粒小小的尘土” 2009年,田家炳先生曾接受《梅州日报》“天下客商”大型系列采访,讲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以下是当时的访谈实录(略有删节)。 “我每天早上6时起床, 过着平淡的生活” 记 者:田老,我知道您每年会回梅州。您16岁就离乡漂泊创业,为什么对家乡的感情还如此深厚? 田家炳:古语说:最美乡中水,最亲故乡人。故园情深,对生我养我的家乡和人民,我总有说不尽的深深眷恋!慎终追远,崇本敬祖,这是先父留给我的深深影响。家乡山多田少,父老乡亲每日辛苦劳作,日子过得不宽裕,每每感念于此,我就想为家乡多做一点事。 记 者:田老,家乡人民很关心您的近况,如果不是出差,您每天的工作生活是怎样安排的? 田家炳:我每天的生活十分简单,很少应酬,平淡而有规律。早上6点起床,锻炼一个小时左右。先做做自创的体操,再散散步。接着就是吃40多年不变的早餐:四片面包涂果酱。在外人看来,我不懂得享受,生活刻板,所谓三分迂腐,七分过时。 我的饮食既定时且节制,不刁嘴挑吃,对食物唯一的要求便是营养。因此两碟青菜豆腐对我来讲已经很满足了,总觉得比满桌子的山珍海味要好。 我的寓所离地铁站很近,到田氏企业中心附近也有地铁站,所以我直到今天,还经常会乘坐地铁上班。儿女们要来接送我,我都尽量劝说他们没有必要,只要身体许可,我还是不想烦扰他们。 “人生要对社会有益,甚至不惜损己利人” 记 者:田老,您被世人尊称为大慈善家。从1982年捐出10余亿港元创办田家炳基金会至今,几十年如一日支持教育,有人称您为“百校之父”。有人说:教育是医愚。您如何看? 田家炳:大慈善家我还不敢当,媒体对我的过誉之词总让我内心不安。教育为百年树人大业,中国要振兴,必须科技昌明,而科技还有赖于以教育为基础。我选择了捐资教育来回报社会,更每每以“中国的希望在教育”为念,呼吁大家共同重视教育。 记 者:改革开放以来,您共为梅州捐建慈善项目近300个,有人说您散尽家财做慈善,这是为什么? 田家炳:2000年,我把5600多万港元的卖屋收入用来支持了20多间中学的建设。今天回想起来,把个人享受的东西,拿来造福后人,发挥了更大的社会效益,即使是损己利人,我也从不感到后悔! 慷慨捐献做些公益事业,不但广大民众受益大,自己精神上也可获得无法形容的安慰和享受,不少无形的收获是意想不到的。我们不妨将自己捐资兴办的公益,看作是自己的辉煌事业,是恒久的,是受人尊重的,既立德,又立名,可说是最好的投资。 记 者:对于财富,您是如何看待的? 田家炳:“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钱放在自己荷包里,虽能以钱赚钱,积聚更多的财富,但有时也会因世界形势转变而受到损失。更有不少人因财富太多,降低了儿女奋斗创业的动力。 我个人几十年来深深感到,钱财是身外之物。除了为着保障自己及子女的正常生活外,多余的就没有多大价值。 ![]() “以大中华为念,用广阔胸襟理解客商” 记者:田老,我注意到,从1960年代到现在的40多年里您经历了银行风潮、社会动乱、股市崩溃、世界原油危机、经济衰退、移民潮及亚洲金融风暴,但您每次都能坚强挺过。请问您为什么能渡过创业过程中的一道道难关,这其中有什么肺腑之言可告诫今天在创业的年轻人? 记 者:田老,我发现,您没有在社会团体或政界担任一丁点职务。以您的商业成就和社会贡献,要担任这些职务,何其容易!但您为何没有接受? 田家炳:多年来,我婉辞了全国政协委员、杰出华人奖以及在北京举办的表彰对国家有贡献人士的各种形式邀请,就是秉承了先父“宁可实而不华”的祖训。我宁愿没有那些非与我有直接关系的荣誉。更何况我所付出的每一笔捐献,都觉得是自己应该做的,同时也得到了精神上无形的满足和快乐,不想再得到其他什么了。 ![]() “《朱柏庐治家格言》影响了我的经营思想” ![]() 记 者:无论是为人处世、管理企业、还是教育子女,您都极为推崇《朱柏庐治家格言》,是这样吗? 田家炳:你说得很对,《朱柏庐治家格言》已融入到了我的血脉中,也给我带来一生快乐。先父在世时就教我背诵和理解这篇格言。70多年过去了,我至今仍能琅琅上口,随便背诵出来。多少年来,有20多位大学的教授来拜访我时,他们都背不下来的东西,竟然被一个从10多岁就辍学经商的老人一字不漏背下来,他们甚感惊奇。 记 者:这篇格言对您的经商创业有很大帮助吗? 田家炳:它对我的影响是一生的。可以说,直接影响了我的经营思想。我早年经商,后又转向工业,创办田氏化工企业,之所以离开商界去从事工业,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受到《朱柏庐治家格言》的影响。中国有句很难听的话——无商不奸。在商场上的确有些人为着争利润,各出奇谋,采取各种办法,甚至不择手段,以次充好,假货当真,或在质量上做手脚,或短斤缺两以欺骗行为促成交易。 ![]() ![]() “我在田家炳基金会没有投票权” ![]() 记 者:据了解,您最近决定把田家炳基金会托管给由香港社会贤达组成的专业人士去打理,能否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田家炳:是的。现在,为了扩大基金会善业及健全架构,我正邀请多位社会贤达积极深入研究,给予正在负责草拟基金会组织大纲的汇丰慈善事业顾问提供意见,到时将敦请香港九所大学委派贤能以个人身份或大学代表,出任本会咨议局当然委员,领导当然个人委员及委任委员,同时负责委聘社会贤达组成董事局及监督董事局工作,以争取更多社会资源,承办政府资助各类福利项目,发挥更大效益,以酬我多年来“回馈社会、报效祖国”的志向。 ![]() ![]() “值得我佩服的人很多,其中就有庄先生” 记 者:田老,您本身就是很多人景仰的对象,但我想问一句,在您的心目中有没有最佩服的人? 庄世平先生( 1911 - 2007 ) 作者:北极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