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港皮革大王田家炳:捐出300所学校,硬生生把自己捐成穷人

 疯癫史鉴 2022-08-25 发布于河北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这句话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了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形象。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商人确实像白居易写的那样,满脑子只想着利益。尤其是那些奸商,为了获得更多利益,甚至不惜弄虚作假,或是趁着社会动荡囤货居奇,大发灾难财。

不可否认,这样的奸商确实很多,不过他们没有办法代表所有人。在众多商界精英中,有不少值得认可的爱心人士。比如曾经的香港皮革大王田家炳,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有资料显示,田家炳长期从事慈善活动,他捐出了300所学校,为祖国的教育发展,提供了很多帮助。他原本是一个家财万贯的富豪,身价曾比肩李嘉诚,结果因为频繁参与慈善活动,硬生生把自己捐成了“穷人”。

那么,田家炳为何会这么做呢?这跟他的早年经历有很大关系。田家炳出生于1919年,祖籍广东大埔古野镇。

出生于书香之家的田家炳,从小就被家人送去学校接受中小学教育。田家炳本人也对学习特别感兴趣,一心希望成为一个学者。

可是那个混乱的环境,并没有让田家炳如愿。1935年,他因为父亲不幸去世,被迫放弃学业,扛起了家庭的重担。

1936年,田家炳因为国内环境比较混乱,远赴越南创办泰安隆瓷土公司。弃学从商后,他的商业天赋,逐渐展现了出来,企业经营越来越顺利。

最后,田家炳靠着皮革行业,成为了香港地区有名的富豪。功成名就之后,他没有大肆挥霍,而是开始回报社会。

1982年,香港地区的富豪们,拼命地抢占市场赚取财富。可是资本雄厚的田家炳,却把名下的大厦拿出来,成立了田家炳基金会。

田家炳建立的基金会,每年都会拿出大量的钱财,资助国家的教育。此外,田家炳还把80%的身家,全部拿出来资助教育。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田家炳和名下的基金会,陆续捐出了300所学校。其捐赠范围遍布全国34个省市区,惠及了大量贫困学生和教育从业者、

在众多捐赠项目中,有很多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比如1992年时,他给香港中文大学捐赠了2500万港币,支持学校的科研发展,帮助他们修建教育设施。

1998年,田家炳以基金会的名义,给乐山二中捐赠了240万人民币,帮助该校修建了一栋办公楼和一栋教学楼。

其实,田家炳早在很多年前,就把家族的经营权,托付给了下一代。不过,他在交接之前,给负责经营的人,明确提了一个要求。他们的工厂,每年必须至少拿出10%的利润,进行公益活动。

这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决定。只要田家炳的企业没有出现问题,就会一直源源不断地回报社会。

在不断捐赠的过程中,田家炳也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有一次,他因为急切需要用钱,把自己居住了37年的花园洋房卖给了别人。

这栋花园洋房设计精妙,按照当时的行情,至少价值上亿港币,可是最后的成交价只有5600万港币。

双方最初交易时,谈好的价格是5200万港币。正式交易之前,买家意外得知,田家炳之所以迫切地想要卖掉房子,并不是为了自己,他是想给国家的教育提供更多帮助。

买家对此非常感动,主动加价400万港币,敬佩万分地从田家炳手中买走花园洋房。

双方完成交易后,田家炳拿着自己得到的钱款,为内陆修建了几十所学校。

很多人对此特别不理解,田家炳明明可以好好享受生活,为何非要大量捐赠,甚至不惜卖掉自己的房子。

后来,有人找机会询问田家炳。面对众人的疑惑,田家炳笑着回复说,卖掉我一个人的家,可以修建几十所学校,能让成千上万名孩子有机会读书。那种收获,比我自己住房子幸福多了。

田家炳对待国家的教育,总是慷慨解囊,随手就能捐出几千万,可是他对自己和家人却特别“吝啬”。

田家炳做生意时,从来都不铺张浪费。儿女婚嫁时,他也是一切从简,从不大肆操办。

田家炳80岁大寿时,家人本想着为他庆祝一番,结果他直接拒绝了。

田家炳有一个电子表,因为使用多年款式老旧,不方便示人,一直装在口袋里,只有看时间时,才会拿出来用一下。

为了节省资金,他的袜子缝缝补补,穿了很多年,一直不舍得丢掉。总而言之,田家炳为了把钱用在“刀刃”上,想方设法削减一切不必要的开支。

对他来说,那些物质层面的享受,远远不如回报社会换来的精神享受。

田家炳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他不仅获得了北京中华慈善总会颁授的“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还得到了青海、福建、云南等多个省政府拜访的荣誉奖章。

全国各地十几所知名大学,也对他的捐赠特别感激,都给他授予了荣誉博士与院士荣衔。

就连远在欧洲的英国女王,都曾为他授予过一份荣誉奖章。可以这么说,田家炳的无私奉献,得到了海内外人士的一致认可。

面对社会各界给予的荣誉,田家炳特别欣慰,他更加努力地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切,为各地的教育,做出了更多的贡献。

田家炳99岁那年,因为疾病不幸住院,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医护人员拼尽全力,也没有帮他渡过难关,就连帮他减轻点痛苦都做不到。

这时候,有人送来了一块展板,上面密密麻麻地写了很多学校的名字,它们都是田家炳曾捐助过的地方。

看着一个又一个学校的名字,田家炳仿佛看到了一个又一个正在努力读书的孩子,他似乎忘记了身上的痛苦,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当年因为时代混乱没有实现自己的学者梦,但他却用一生播撒了无数孕育学者的种子。他这一生无怨无悔,值得后人敬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