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阳.萎、前列腺炎,都可能和湿热有关,有没有骗我? 看完下面的文字就知道啦! 夏季气温高又雨水多,极易引起湿热。如果饮食上吃过多油腻、甜食,阻止水湿运化,导致水湿内停,湿气久留不除,会化成湿热。身体的湿热多了,就像大夏天的身板时时扛个热水袋,不爽极了! 起初,这个热水袋还可能停留在中焦脾胃,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牙周炎等。随着地心引力,以及身体自身的吃不消,湿热开始下注,肾和膀胱便成了它们的驻扎地,导致肾与膀胱气化失常,盆腔炎、泌尿系感染,阳痿、结节性红斑、慢性湿疹、痛风性关节炎、慢性前列腺炎,四肢痿软等病症便产生了。 就拿痛风来说,湿热的天气容易让人脾胃受困,而痛风患者因内分泌失调的原因,比一般人更易发生湿重困脾的情况,继而引发湿热下注、湿热淤阻,影响尿酸排泄而使痛风发作,关节红肿热痛。 对于阳.萎来说,湿热下注,会影响到肾脏功能,导致宗筋弛缓,以阴茎萎软,阴囊潮湿、下肢酸困,小便黄赤,苔黄腻,脉濡数等为常见症的阳.萎证候。 此种情况需要采取什么措施呢? 当然需清热和燥湿。中药界有个二人转,由元代朱丹溪导演,黄柏、苍术出演,这两味药有一“清”一“燥”之妙。燥湿清热界但凡有个演出,少了这二位就不成戏,什么三妙,四妙,都此基础上得来,故为中药界大名鼎鼎的“二妙”。 二妙,原指同时以才艺著名的两个人。比如晋代的卫瓘、索靖,学问深博,俱善草书,时称一台二妙。宋朝的艾淑、陈容,善画,时称六馆二妙等。 黄柏和苍术这二妙,他们的妙处表现在哪里呢? 黄柏性味苦寒,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是有名的清热解毒、清热燥湿药,所以,就算没有苍术,它已经能除不少湿热了。 由于它性利下而能除湿,也为肾经主药。所以,这个湿热下注到肾和膀胱的情况,用黄柏是最妙不过了。 苍朮苦温燥湿,为治阴分之湿热痿证的妙药。湿热下注,流于下肢,使筋脉弛缓,则两足痿软无力,而成痿证。李杲说:“除湿发汗,健胃安脾,治痿要药。” 《珍珠囊》则载:“能健胃安脾,诸湿肿非此不能除。” 此外,苍术气味芳香,又能辟秽,民间每于夏历端午节用苍朮与白芷在室内同燃,用以辟疫。经近人实验,此法确能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可谓中药界的抗生素。 方中黄柏为君,取其苦为燥湿,寒以清热,其性沉降,长于清下焦湿热。臣以苍术,辛散苦燥,长于健湿燥脾。二药相伍,清热燥湿,治标又治本。实当得“二妙”之称。 那么,由苍术和黄柏组成的二妙丸,用量各为多少呢? 苍术(炒)500g 黄柏(炒)500g 炮制以上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不过,虽然黄柏性寒润降,去火最速,使用时也要区分情况。正如《本草正》载:丹溪言其制伏龙火,补肾强阴,然龙火岂沉寒可除,水枯岂苦劣可补,阴虚水竭,得降愈亡,扑灭元阳,莫此为甚,水未枯而火盛者,用以抽薪则可,水既竭而枯热者,用以补阴实难,当局者慎勿认为补剂。 这真是一个浅显易懂的比喻。什么叫龙火?龙火是天之阴火。内典曰:“龙火得水而炽,人火得水而灭。”适量的水火,是人体性命之本。所以去火也有讲究,在阴虚水竭的情况下,去火是会扑灭元阳的。 故此,使用二妙丸时,气血不足,如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心悸失眠,两目干涩的人就不宜服用。 二妙丸加入强腰膝的牛膝,就成了三妙丸,能强腰利肾,治腰膝关节疼痛。再加入清热利湿的薏苡仁,就成了四妙丸,对湿热下注型痛风,关节肿痛有辅助治疗作用。 四妙丸药材:2份草黄柏、2份苍术、2份川牛膝、4份薏苡仁。 制法:按上述比例将药材研成细末,用适量蜂蜜调和,搓成丸,每天吃2~3次,每次5~10克。也可以按比例取5克药末,用温开水冲服,早饭前喝一次,晚饭后喝一次。 与二妙丸的禁忌类似:肝肾阴虚比较明显,如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经常腹泻、面色萎黄的人就不适用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