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三焦主穴:膻中天枢阴交,气冲通治三焦

 事不宜急缓则圆 2018-07-15
三焦配穴法是笔者从《难经》中化裁而来的一种针灸配穴方法,上中下三焦病证各有一特定主治穴位,气冲通治三焦。在临床应用中,取穴少,效果好。

  1 理论渊源

  《难经》三十一难载:“上焦……其治在膻中;中焦……其治在脐旁;下焦……其治在脐下一寸……三焦,其府在气街。”其旁指天枢穴,脐下一寸指阴交穴,气街即气冲穴。膻中主治上焦疾病,天枢主治中焦疾病,阴交主治下焦疾病,气冲通治三焦疾病。

  《难经》认为三焦“有名而无形”,“三焦者,气之所终使也”(三十一难),“主持诸气”(三十八难),“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 六腑”(六十六难)。归结起来,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一是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二为水液运行的通道,水液的正常代谢依赖于其气化功能的正常。

  2 作用机理

  三焦配穴法的理论基础是藏象经络学说。

  膻中穴位于胸正中线上,两乳连线中点。为任脉穴,心包之募穴,八会穴之气之会,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交会穴(《针灸大成》)。《灵枢· 海论篇》:“膻中者,为气之海。”《经脉篇》:“三焦手少阳之脉……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功能宽胸理气、活血止痛、降逆利膈。主治上焦心肺疾病: 呼吸短气、咳逆哮喘、肺痈唾脓等呼吸系统疾病;胸闷、胸痛等心血管疾病;呃逆、不下食等膈肌不利之病症。

  天枢穴位于脐中旁开2寸,为足阳明胃经穴,大肠之募穴,在上下腹分界处,斡旋上下,是中焦气机升降的枢纽。功能健脾胃、通肠腑、调经带。主治脾胃肝胆疾病:腹胀、腹痛、肠鸣、泄泻、食不化、不嗜食、奔豚气上冲等消化系统疾病;月事不调、漏下赤白、女子胞中痛等妇科疾病。

  阴交穴位于脐下1寸,为任脉穴,任脉、冲脉、足少阴肾经交会穴。功能调理经带、利水消肿、温补下焦。主治下焦疾病:月经不调、带下、绝子、产后恶露不止、乳余疾等妇科疾病;水肿癃闭等泌尿系统疾病;阴痒阴汗、疝气、阴中痛等前阴病症;以及命门火衰之腰膝酸软等症。

  气冲穴,位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旁开2寸。本穴既是胃之气街,又是奇经八脉之冲脉起始部。《难经》二十七难:“冲脉者,起于气冲,并足阳明(“阳明” 《素问·骨空论》作“少阴”)之经,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也”。冲脉自上而下经历上中下三焦,乃“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灵枢·逆顺肥 瘦》)。气冲通主三焦,功能调理三焦、理气调经、调理冲任。主治逆气上攻心、心痛不得息等上焦病症;消化系统腹胀、腹痛、胃肠中热等症;生殖系统阴痒、阴 痛、疝气、月经不调、不孕、难产等症;泌尿系统水肿等中下焦病症。

  3 应用举例

  例1,患者女,19岁。2004年11月17日就诊。患者行经期少腹疼痛2年余,经停痛减,舌淡苔白。脉弦细,诊为痛经。曾服性激素治疗无效。处方:阴交、气冲(双取)、水道(双取),针用平补平泻,留针30 min,每隔5 min行针1次,经前10天开始治疗,每日1次,经行停针,为1个疗程。经3个疗程症状基本消失,随访1年6个月未见复发。

  例2,患者男,36岁。2006年3月20就诊。患者腹痛泄泻数年,日大便2~4次,便稀溏,伴黏液,偶见脓血,便后痛减,面色萎黄,乏力,舌淡苔 白,脉细弱。乙状结肠镜检查示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服中西药物无效。处方:天枢(双取,针用平补平泻)、神阙(隔盐灸)、足三里(针用补法),每日1 次,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巩固治疗3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嘱其每日悬灸足三里做保健灸。随访两年未见复发。

医林选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