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庭筠《瑶瑟怨》赏析

 江山携手 2018-07-15
《瑶瑟怨》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诗的题目和内容都很含蓄。瑶瑟,是玉镶的华美的瑟。瑟声悲怨,相传“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瑟”(《汉书·郊祠志》)。在古代诗歌中,它常和别离之悲联结在一起。题目名“瑶瑟怨”,正暗示诗所写的是女子离别的悲怨。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秋夜床席冰冷梦也难以做成,天空碧蓝如水夜云像纱样轻。
头一句正面写女主人公。“冰簟银床”,指冰凉的竹席和银饰的床,“梦不成”三字很可玩味。它不是一般的写因为伤离念远难以成眠,而是写她寻梦不成。会合渺茫难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虚幻的梦寐上;而现在,难以成寐,竟连梦中相见的可怜的愿望也落空了。这就更深一层的表现出别离之久远,思念之真挚。一觉醒来,才发现连虚幻的梦境也未曾有过,伴着自己的,只有散发着秋天凉意和寂寞气息的冰簟银床。——我们仿佛可以听到女主人公轻轻的叹息。
第二句不再续写女主人公的心情,而是宕开写景。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幅清寥淡远的碧空夜月图:秋天的深夜,长空澄碧,月华似水,只偶尔有几缕飘浮的云絮在空中轻轻掠过,更显出夜空的澄洁与空阔。这是一个空镜头,境界清丽而略带寂寥。它既是女主人公活动的环境与背景,又是她眼中所见的景物。不仅衬托出人物皎洁轻柔的形象,而且暗透出人物清冷寂寞的意绪。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小诗的后两句是说,雁声凄厉远远的飞过潇湘去,十二楼中的明月空自放光明。
“雁声远过潇湘去”,这一句转而从听觉角度写景,和上句“碧天”紧相承接。夜月朦胧,飞过碧天的大雁是不容易看到的,只是在听到雁声时才知道有雁飞过。在寂静的深夜,“雁声远过”,写出了雁声自远而近,又由近而远,渐渐消失在长空之中的过程,也从侧面暗示出女主人公凝神屏息,倾听雁声南去而若有所思的情状。古代有湘灵鼓瑟和雁飞不过衡阳的传说,所以这里有雁去潇湘的联想。但同时和女主人公心之所系有关。雁足传书。大约正暗示女子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潇湘那边。
“十二楼中月自明”。前面三句,分别从女主人公所感、所见、所闻的角度写,末句却似撇开女主人公,只画出沉浸在明月中的“十二楼”。《史记·孝武本纪》集解引应劭曰:“昆仑玄圃五城十二楼,此仙人所常居也。”诗中用“十二楼”,或许借以暗示女主人公是女冠者流,或许借以形容楼阁的清华,点名女主人公的贵家女子身份。“月自明”的“自”字用得很有情味。孤居独处的离人面对明月,会勾起别离的情思,团圆的期望,但月本无情,仍自照临高楼。诗人只写了沉浸在月光中的高楼,但主人公的孤寂、怨思,却仿佛融化在这似水的月光中了。这样以景结情,更增添了悠然不尽的余韵。
这首写女子别离之怨的诗颇为特别。全篇除“梦不成”三字点出人物以外,全是景物描写。整首诗就像几个组接得巧妙的写景镜头。诗人着重表现的不是女主人公的具体心理活动、思想感情,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组合,渲染一种和主人公相思别离之怨和谐统一的氛围、情调。冰簟、银床、秋夜、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致笼罩在月光下的玉楼,这一切,组成一幅清丽而含有寂寥的哀伤情调的画图。整个画面的色调和谐地统一在轻柔朦胧的月色之中。读了这样的诗,对诗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也许只有一个朦胧的印象,但那具有浓郁诗意的情调、气氛却将长时间留在记忆中。
回到诗题。“瑶瑟怨”是否仅仅暗示女子的别离之怨呢?仔细寻味,似同时暗示诗的内容与瑟有关。这首诗写女主人公夜间弹琴抒怨也是可能的。如果说诗人首句写“中夜不能寐”,那么后三句就是暗写“起座弹瑟”了,不过写得极其含蓄,几乎不露痕迹。它把弹琴时的环境气氛,音乐意境与感染力,曲终时的情景都融化在向明的画面中。颜色是正好有雁从南方飞过,就像是因瑟声动人引来,又因不胜清怨而飞去。曲终之后,万籁俱寂,唯见月照高楼,流光徘徊。弹奏者则如梦初醒,怅然若失。这样理解,诗的抒情气氛似乎更浓些,题目与内容也更相称些。
附录《瑶瑟怨》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译文
秋夜床席冰冷梦也难以做成,天空碧蓝如水夜云像纱样轻。
雁声凄厉远远地飞过潇湘去,十二楼中的明月空自放光明。

注释
⑴瑶瑟:玉镶的华美的瑟。
⑵冰簟:清凉的竹席。银床:指洒满月光的床。
⑶远:一作“还”。过:一作“向”。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此代指楚地。
⑷十二楼:原指神仙的居所,此指女子的住所。

名家点评

谢枋得:此诗铺陈一时光景,略无悲怆怨恨之辞,枕冷衾寒、独寐寤叹之意在其中矣。(《注解选唐诗》)

胡应麟:此等入盛唐亦难辨,惜他作殊不尔。温庭筠《瑶瑟怨》、陈陶《陇西行》、李洞《绣岭词》、卢弼《四时词》,皆乐府也,然音响自是唐人,与五言绝稍异。(《诗薮》)

周珽:展转反侧,所闻所见,无非悲思,含怨可知。(《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黄周星:不言瑟而瑟在其中,何必“二十五弦弹夜月”耶!(《唐诗快》)

黄生:因夜景清寂,梦不可成,却倒写景于后。《瑶瑟》用雁事,亦如《归雁》用瑟事。(《唐诗摘钞》)

宋宗元:深情遥寄(末句下)。(《网师园唐诗笺》)

范大士:“月自明”,不必言怨,而怨已深。(《历代诗发》)

宋顾乐:此作清音渺思,直可追中、盛名家。(《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胡本渊:只此三字(按指“梦不成”)露怨意。通幅布景,正以浑含不尽为妙。(《唐诗近体》)

俞陛云:通首纯写秋闺之景,不着迹象,而自有一种清怨……首句“梦不成”略露闺情,以下由云天而闻雁,而南及潇湘,浙推渐远,怀人者亦随之神往。四句仍归到秋闺,剩有亭亭孤月,留伴妆楼,不言愁而愁与秋宵俱永矣。此诗高浑秀丽,作词境论,亦五代冯、韦之先河也。(《诗境浅说续编》)

刘永济:瑟有柱以定声之高下,瑟弦二十五,柱亦如之,斜列如雁行,故以雁声形容之。结言独处,所谓“怨”也。(《唐人绝句精华》)

温庭筠《瑶瑟怨》赏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