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工艺美院2018中德夏令营学习感想_方佳楠

 玉韫珠藏 2018-07-15



我叫方佳楠,今年19岁,来自上海。

 

  我是上海工艺美院手工艺学院玉雕专业五年制G17582的学生。在工艺美院已经学习了4年,2019年即将面临毕业。在校期间我的玉雕作品《蝴蝶泉边》在唐蓓麟大师的指导下被评为“2018年青年荣耀·美誉中国行”全国高校美育成果展演的学生组一等奖。

 

  我也在2017年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大手牵小手”公益活动,在嘉定区实验幼儿园教小朋友画画。


报名:

  2018年5月我在学校公众号里看到2018中德暑期夏令营招募信息,出于对未知领域和德国这个国家的好奇,在学院老师的鼓励下,我报名参加了这个项目。

  在工艺美院过去的4年学习中,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手工艺学院不同的中国传统文化技艺,比如:国画,版画,玉雕,扎染,综合材料制作等专业,对于创新发展性的国际设计类课程接触相对较少。我对夏令营课程的认知也只是局限于招生广告上的描述,参加这个课程到底能学习到什么,我心里实际上是非常不确定和怀疑的,确定报名之后我的心情只能用忐忑不安和好奇的来形容。

  通过学校的报名系统和筛选后,我接到学校高教所发出的被录取的邮件。这之后我接到组长陈家耀同学的电话,通知我被编入2018年中德夏令营B组,我们组有10名同学。通过微信群,我发现,小组里面我只认识一位产品设计的同学,其余的同学完全不认识。在随后的几天,我通过小组微信群接收到了授课文件和上课的注意事项。整个过程中我并没有接触到老师,但是我已经做好准备去迎接新的挑战了。


夏令营专业学习过程

 

前期:

  中德夏令营的授课是在视觉楼的教室进行的,教室里并没有固定的专业设备和工具。

  课程的第一天,简单的开课仪式之后,我们就迅速的进入了学习过程。参加课程的同学人数超过了我的想象,虽然非常多的人参加课程,但是给我的感觉是非常的整洁有序,课堂氛围也非常轻松。

  最开始的工作任务是用一个简单的模具,用老师从德国带来的我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材料,完成授课资料上要求的鸟笼编织。在老师简单演示以后,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开始了工作,工作要求看上去非常简单,像一个小游戏。

 

      但真正自己动手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完全处于很迷茫的状态,并不是很清楚学习的方向。我反复尝试多次,由于方向模糊,屡屡出错,花了整整一个上午时间,才可以完成看似简单的练习。随后的整个下午,我又跟团队的成员一起团队协作做了很多次看似相同的练习,但是每次我们都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经过第一天熟悉了工作流程之后,夏令营老师要求我们用学到的方法,用现有的工具和材料发展自己的创意,并完成三维造型,这个过程并没有特别具体的要求。在创意过程中,我和同学们有过很多天马行空非常好的创意,比如做一个具有太阳能和避雨功能的景观灯,具有收集雨水功能的建筑形体,抽象细胞的建筑形体,漂浮游艇等等...我每次的手绘图和想法都得到了老师的赞赏,甚至被老师当作范例给大家看。我想这些都归功于我过去几年的在工美的学习过程中养成的良好习惯。

 

中期

  但是随后我想把自己的平面图形转换到三维形体时,我遇到了以前我没有面临过的情况,每次完成模型都是跟我自己想象中有很大的差距。

  我跟我的同学一次次尝试制作,很多想法都一次次的推翻重来。这个过程中很多时候,老师虽然非常温和但是十分严格,在关键的节点上从来丝毫都不让步,很多时候,明确的告诉我,哪些是可以的,哪些是不行的。有差不多三天的时间,我们的工作结果最终都是被否定的,那段时间我非常沮丧,很多次想打退堂鼓。

 

  这个过程中,夏令营的老师我说跟: 设计的过程不是仅仅提出一个想法或完成制作。如果要创作一个独特创意的作品,必须先应该构思一个大体的目标,然后开始动手去尝试,在尝试过程中,学会解决以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只有你动手了,最初的想法初步成型了,你才能知道你下一步要去做什么,别人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帮助到你。”在我遇到困难感到迷茫的时候,这些话深深触动到我。

 

后期蜕变:

  课程的倒数第三天,经过反复的思索,我选择放弃了自己以前习惯的工作方式,完全按夏令营课程的要求从零开始。所有前几天遇到的困难又重新来了一次,不过这次我不再像前几天那样迷茫,我积极的跟同学和老师沟通,反复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自己也反复的尝试...看上去过程类似,但是自己心里非常有成就感。

  经过连续的通宵思索和尝试,在组长和班级同学们的帮助下,在课程的倒数第二天,我终于完成了完成了我以前没有想到过,也用笔画不出来的极具创意作品。我自己感觉非常满意,我感觉自己好像完成了从蛹到蝴蝶的蜕变,老师也竖起了大拇指。

 

回顾:

  首先,回顾整个夏令营作品创作过程,夏令营老师们根据我的想法给我很多他们的想法和建议。他们的很多建议很多甚至是前后相互矛盾的,这种看上去不确定的工作方式在课程前期经常让我无所适从。但是课程后期逐渐的找到了自己,我不再因为别人的建议而左右摇摆...我终于体会到老师说的:重要的是体验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最终的结果。

  其次,在夏令营授课期间,我也根据课程要求主动完成了自我介绍,这个过程中,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自己的过去和未来也有了更深的思考。也学会了工作中及时的记录自己的工作过程。

  最后,通过夏令营的学习,我也发现了我的电脑软件能力跟别的同学相比不是非常好,并不能按自己的想象及时完成课程要求的设计等工作,在之后的日子里,我更加明确我需要去提高自己什么。我也会根据夏令营学习到的知识,多尝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

 

最后说说我的专业学习之外的感想:

  2018中德夏令营课程授课手册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德国的格言:“我可以看见你所看不见的东西”(Ich sehe, was Du nicht siehst)。这句话很好的解释了这次夏令营的精髓,无论是在专业领域,还是在生活以及为人处事上,夏令营的德国老师们用他们自身的行为和专业知识让我也见到了一个没有见过的世界。

 

  在我和老师们的接触过程中,我看到一些我身上没有的东西。比如:老师们如果做完一件事情,一定会把现场收拾的干干净净的,所有东西都归到原位。又比如:我们搭这些作品的时候前期会用棉线辅助,老师过来帮我们调整的时候,需要把棉线拆掉。我每次都会很自然地把剪刀递过去,想把棉线剪碎扔掉。德国老师却摆摆手,他们会花时间一个一个去拆开,解开的棉线再重复利用。这些细节都非常触动我。棉线非常便宜,我觉得可以随时扔掉,但是德国老师却愿意花时间,重复利用这些材料。这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细节,都是我以前没有遇到过的。短短几天,夏令营的德国老师用着他们自身的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态度影响着我们每一位同学。


  我个人的性格上我跟我们这代出生在网络时代的人一样,并不善于与陌生的人交往,在来中德夏令营之前,我的交际范围基本上只局限于自己熟知的人。通过中德夏令营在老师帮助下,我积极的跟陌生的同学交往,认识了很多新同学,得到了他们的很多帮助,这几天的学习,我真的感到非常的快乐

 

  另外,虽然夏令营里有视觉学院的同学,老师并没有因为对我不熟悉而对我区别对待。夏令营老师很快发现我的英语基础比较好,他们让我充分发挥我的特长,让我得到了比别的同学更多的跟德国老师接触的机会,我觉得夏令营像一个大的家庭一样,大家都是平等的,大家关系非常融洽,这十多天将永远记忆在我的回忆中

 

  对于未来,我觉得自己还非常年轻,希望在毕业以后能够继续学习。在来中德夏令营以前,我的想法并不清晰,经过这几天的学习,我对毕业后继续深造的想法逐渐明确,如果有机会,我想去外面看看。

  最后再次感谢学校和学校的领导们在我们毕业之间给我提供的这个中德夏令营的机会,感谢真诚,可爱的来自遥远的德国的老师们,感谢感谢热心帮助我的搭档们,能在这个夏天与你们共度这段难忘的时光,我觉得我无比幸运,谢谢你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