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局为重度难关
合作为先创辉煌
今天,是2014年第一个专业会议,我以晨光蔬菜合作社第一设立人的身份,代表理事会做以下发言。
一、当前形势
1、自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的合作社发展十分迅速。合作社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和市场经济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我省到2013年底,已登记的合作社达2万多家,遍布全省各地和农业的各个行业。一些合作社发展很快,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产增收的带头人,同时也积累了相当丰厚的物质基础和人气资源,受到了农民社员的欢迎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对农户的带动能力不强,对市场影响力不大,合作社的经营管理不善,制度落实不力等方面。现在全国有60万家合作社,其中大部分没有发挥作用,根本没有开展任何合作,是假合作社,徒有虚名,真正能够把农民组织起来合作共赢的很少。这些问题严重的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今后面临的是如何提质增效的问题。有必要对现有合作社进行一次梳理,淘汰那些虚假合作社,因此,合作社的规范整顿工作势在必行。今年,山东等省市已经开始合作社的整顿清理工作。
现在,呼兰区仅富强村已经有七八家合作社,其中蔬菜合作社已达四五家。我们是2008年初成立的,是呼兰区最早成立的合作社。刚刚发布的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规范运行,着力加强能力建设,推动集群发展。国家的大形势和地方的小局面都不容我们懈怠和疏忽,更不允许我们止步不前。
2、本社现状:合作社成立六年来,初期的发展势头不错,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这几年合作社人心涣散,管理层意见分歧增大,矛盾比较尖锐。重大事项未经民主表决,约束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收益分配制度,合作社缺乏凝聚力。广大社员冷眼看热闹,成了看客,合作社失去了公信力。合作社的发展陷入到停滞不前的状态。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二、问题分析:
合作社出现上面的问题,是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
1、管理不规范,导致内部管理混乱。领导是管理规范化的核心。要人人有职责,事事有制度,工作有方案,办事有流程,作业有标准,执行有记录。无序管理是产生矛盾的主要根源,是造成意见分歧的导火索。管理是门艺术,合作社领导者和核心团队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处理矛盾、解决分歧的能力。学会协调和沟通,及时有效的平衡各种关系。在保证合作社各项决议得到落实的同时,要使管理规范化,避免随意性和无序管理,消除产生分歧的根源。
2、制度不落实,导致失去约束机制。制度是管理规范化的基石。合作社的核心团队和每个成员,应当靠规章制度来约束各自的行为,而不是单单靠感情。制度落实是否到位是合作社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这些制度包括合作社章程、理事会职责、监事会职责、财务管理制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等等。这些制度不去落实,成员之间、工作之间就失去了相互约束的机制,就容易形成权利过分集中,一个人说了算,个人利益就有了膨胀的空子。造成不按期召开社员或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团体力量得不到发挥,合作社成了空壳子,最终使合作社走向分裂和解体的边缘。这样的教训十分沉重,值得我们牢牢汲取。制度是什么?制度就是管理的高压线,任何人都不能触碰,碰者必伤。制度约束了管理的随意性,制度必须遵守执行,谁做不到谁就要出问题。
3、目标不明确,导致带头作用不突出。合作社应当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包括近期和中长期工作计划。目标要明确,内容要具体,执行要有力,考核有奖惩。合作社的目标应当为全体社员谋福利,给广大社员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才能得到社员的广泛支持和爱护。否则,合作社的路只会越走越窄,直至走入死胡同,领导层的公信力也会越来越差,最终造成关门了事。
三、深刻思考:
合作社存在的问题,既有合作社整体发展中的共性问题,也有我们的个性问题。面对十分严重的危机状态,合作社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只有两条路,一个是散,一个是干,除此之外,别无他途。散,就是散伙,合作社垮台。这一点是不被大家赞成的,我们都不忍心把辛勤努力的成果亲手埋葬掉。另一条路就是干,在工作中去改正问题,纠正错误;在发展中处理矛盾,解决矛盾;在进步中去壮大信心,平衡利益。这一点,已经成为大家今天的共识,大家对此也充满了期待和信心。我们应当肯定成果,正视问题,找出症结所在。下面几个问题,需要我们深刻思考并付诸于行动。
1、团结合作精神。合作社不是私营企业,合作社不是哪个人的,合作社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他是属于我们全体设立人的,是属于全体合作社成员的。团结与合作是合作社成功的基石,没有团结合作,也就没有合作社了。我们的事业要发展,需要更多有能力,肯奉献的人来参加管理工作。做为领导者和管理者,一定不要搞小团体,抛弃个人恩怨和个人得失,树立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只有团结一心,精诚合作,合作社才能有大前途,大发展。
2、大局责任意识。什么是大局?合作社的根本利益就是大局。我们只能做大局的维护者,不去当损害合作社根本利益的破坏者。我们要向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她、爱护她,使她健康成长。这就是大局意识,这就是责任心。当然,对于合作社出现的问题,我们要做出客观的、公正的评价。对于以前出现的问题,我们大家都有责任。当然,合作社负责人要承担主要责任。我认为,除了原则问题以外,其他问题都可以在体制内得到纠正和解决。六年来,合作社有了一定成绩,这与大家,包括理事长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大家都是合作社的有功之臣。我们正在做着一项伟大的事业,承担着带领全体社员共同富裕的历史使命。
3、制度执行意识。章程是合作社的最基本制度,这在合作社成立之初就已经制定出来。但是,我们没有很好的去落实它,我们没有组织核心成员认真学习章程,大家不清楚自己的责权利,也就更谈不上去遵守和执行制度了,制定成了一纸空文。所以,合作社出现问题那是迟早的事情。
在合作社成立之初,我们是靠热情和感情,靠义气来进行工作的。热情替代了制度,感情替代了章程。这种现象颇有梁上好汉的味道,这种现象有他积极的一面,大家团结一心,任劳任怨,为合作社的初创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埋下了产生问题的祸根。当合作社走过初创时期,进入到发展新阶段时,不利因素就逐渐暴露出来。热情终将退去,感情被利益之手撕碎了,哥们义气变成了互相指责和彼此伤害,矛盾产生了。这个时候再想按制度去解决问题,才知道制度已经苍白无力了,已经无法去执行了。由此,合作社的致命危机出现了。
按照相关规定,合作社在采购、销售、投资、分配积累、负债等方面,要建立13项内控制度;根据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要求,要设置13本账,3个登记簿,5个报表。假如没有健全的财务会计内控制度,大家面对的都是一本糊涂账。因此,我们必须把制度逐步健全起来并落实执行,这样才能形成约束机制,才能使我们少犯、甚至不犯错误。一个脱离制度管理的合作社,出现问题是必然的。
4、核心团队建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是合作社发展的带头人,是核心骨干。我们不是普通社员,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合作社的形象,影响着广大社员。因此,我们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个人和整个团队的领导力,培养出一批有公信力的群众领袖,带领合作社更好更快地前进,干出一番无愧于这个时代,也为自己争光的大事业来。曾经听到有人对我们合作社做过评价,说那一堆烂蒜能干出什么好事来。群众的评价反映了我们的不足和弱点,也应当是激励大家干好工作的动力。
四、工作意见
再次恢复生机和活力的合作社核心领导集体,是大家求同存异,讲大局,求合作的结果,其中饱和着每个人的心血和期望。
1、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内部管理规范化。遵章守制,是对每一个管理者的基本要求。权力需要监督,监督必须有效,失控的权力极易导致个人私欲膨胀。互相制约要靠规章制度,理事会要按章办事,监事会要敢于问责,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回避,不推诿,及时处理。
2、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工作要有标准和考核,考核要有奖惩。监事会应当尽快建立必要的评价制度,可以采取工作述职结合民主评议等方法,对管理团队的个人工作能力和履职状况作出评价。理事会、监事会的每个成员要有明确的工作分工,各负其责,失责必究。
3、建立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广大社员享受到合作社发展的红利。收入是人们最核心的经济利益。建立起合理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形成良好的分配导向,多劳多得、能者多得。让每个成员有干头,有劲头,有奔头。大家气顺,风正,心才会齐,合作社才能稳稳当当地发展。
最后,说几句祝愿的话:正如合作社的名字“晨光”一样,希望合作社能如太阳的朝霞,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永远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光明。一
2014年2月19日
富强晨光蔬菜专业合作社
呼兰区兰河街道富强村,现有露地面积1000多垧,大棚700多栋,注册资金0.5万元,现入社人员166人。
业务范围:组织采购供应成员所需的化肥、农膜,组织收购销售成员所种植的蔬菜,开展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信息咨询服务。已注册商标为31类:“富强晨光”其服务项目:新鲜蔬菜、黄瓜蕃茄、食用葫芦科蔬菜、南瓜、鲜菜豆类、新鲜蘑菇、鲜土豆等。
该区位临呼兰河,并且地下水质极佳,土地多为黑土,有机质含量高,适合农作物生长,良好的自然资源条件促进了特色种植业的发展。
主营经济作物有:水黄瓜、旱黄瓜、各种蕃茄、芹菜、香菜、辣椒、茄子、西葫芦、油豆角、红南瓜、菠菜、生菜、油菜、礼品西瓜、甜瓜、粗条芥兰、油麦菜、空心菜、毛节瓜、黑皮冬瓜、韭菜、四季小葱、胡萝卜、土豆、白菜、苦苣、桐蒿、黄秋葵等30多个品种。
富强晨光蔬菜专业合作社是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参与者,2008年9月26日被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授予“哈尔滨市农业科技示范标兵户”荣誉称号;2009年2月又被呼兰区人民政府授予“哈尔滨市呼兰区农业科技示范标兵户”荣誉称号;2010年被评为“哈尔滨市科普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合作社认真落实省政府“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通过大力发展特色蔬菜,培育龙头农户,发展各类蔬菜品种多样化、规模化,建立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大力推进“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等途径,参与农业蔬菜产业化经营,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哈尔滨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黑龙江省正在建立健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档案制度,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探索并实行源头控制、过程管理、档案追溯的全程管理模式,做到任务、责任、奖惩到户到人。
哈尔滨市富强晨光蔬菜专业合作社是当地有名的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合作社,旺季时每天出产蔬菜达15吨。记者在该合作社使用的“哈尔滨市农产品产地证明”中找到了一批小白菜的产地记录:“编号:WNCR-HL10-00769;发证日期:2010年11月6日;产品名称:小白菜;数量:32公斤;产地:哈尔滨市呼兰区兰河街道富强晨光蔬菜种植基地;生产者:刘安义;收获日期:2011年3月28日;质量检测(认证)类型和结果:无公害;运销商:杨少华;经办人:刘蕊。”
“有了产地记录,马上就可以根据无公害标识上的编号查到这批小白菜是谁种的,谁运的。”富强晨光合作社理事长王喜光说,这些还不够,如果这批小白菜出了安全问题,要想迅速找到病根,就必须能查到这些蔬菜用了什么种子,生长期间使用过哪些农药、化肥。
一本名为“哈尔滨市农产品生产记录”的小册子记录了这个合作社种植蔬菜全过程,包括种苗来源、种养面积、收货时间、种植条件、灌溉方式,以及所使用化肥农药的名称、生产厂家、经销单位、含量、使用方法和范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