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新理解什么是上善若水,水是最温和善性的药,你的健康水知道

 身体自愈研究者 2019-04-14

5000字长文,谨慎阅读!

《老子》里有个成语:上善若水,被千古传颂,一般将其尊为修身立品的典范。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利万物是水的能力,不争是水的品德,要真正理解这个话,不能只看水的美德,而忽视水的能力。水有何能力,可以善利万物呢?

从生物起源看,现有科学体系普遍认为,一切生物都起源于海洋,水是万物的发源地。水有几个特点:一是流动性。生命是由有机物化合而成,这需要大量的有机物,不停进行结合和分解的试错,只有不断的试错,才能找到最佳的组合,才有可能进化出生命。这么多的有机物从哪里来,海纳百川,水的流动性,可以将地球上大量的有机物都聚集到海里面。海水的流动性,又可以为有机物的正确匹配提供永不枯竭的动力。

二是恒温性。当有机物正确结合进化出生命时,这样的生命非常脆弱,需要有良好的保护机制和稳定的生存环境。在已经发现的所有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水温每升高一度,需要的能量是最大的,所以水有强大的吸热能力,这可以确保水生生物的生存温度保持基本不变。提高了存活率。胚胎要在羊水里才能存活,早产的婴儿要进保温箱,这是重要原因。人之所以是恒温动物,应该跟人体内有非常高效的水利用能力有关。

水能孕育万物,还有很多其他原因,不一一分析。之所以有陆生生物出现,并不是因为它们不再需要水了,而是它们有了强大的水装载能力。它们的每一个细胞,仍然都是活在水环境中,它们体内的某些物质和结构,具有很好的锁水和保水功能。通俗来讲,要想水不外流,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土围起堤坝来,这就是古代医家所说的土克水。详细理论可以参考《弄懂什么是脾属土,你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会脾虚,彻底启发你的思考》。

大量生理功能相似的单细胞生物聚集在一起,聚合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水环境,有独立的水处理与水循环能力,不再时时刻刻都需要外来的水,它们就可以逐步脱离外部水环境。这是陆生生物进化的大致逻辑,虽然略显粗糙,但是简便好懂。陆生生物,严格来说,并不是需要陆地,而是需要更多的能量。能量才是生物进化的核心动力。现在流行的无土栽培,可以将植物直接种植在培养液里,只要培养液配比合理,一粒土不要就可以生活得很好。

人的细胞,同样是生存在水环境里。人的衰老,跟人利用水的能力下降有重要关系。正常情况下,人的年龄越大,体内的含水量越低。婴儿体内水占比最高,老年人体内水分含量最低。我们总是说人老肾先衰,主要原因在于肾主水,肾的水处理能力下降,不能从原尿中回收出更多的营养精华物质有关,肾回收的这种营养精华,一般也称之为肾精。详细理论请参考《弄懂什么是肾主水,你才能真正进入养生的大门,深刻智慧大有启发》。

水善利万物,对人体来讲,就是水可以溶解体内的一切固态物质,有利于这些物质被身体使用。只有溶解才能运输,才能吸收营养排出毒素。只有溶解才能发生化学反应,生产出能量。体内的一切生化反应,都是水解反应。水里各物质的比例及溶解度越合理,人体生产能量的效率就越高。

古代修真经常提到的先天和后天,一个重要区别是先天的时候,也就是在娘胎里,胎儿生活在羊水里,胎儿体内的水及各物质,可以直接通过水液扩散流动来排泄交换,效率非常高,所以你看胎儿和婴儿皮肤多嫩啊,就是说没有毒素没有杂质。而后天时,体外再无水环境,不但失去了一层保护机制,而且毒素不能直接从体表排出,虽然排汗是排毒的一种,但效率与先天相比要低很多。废物毒素在水里的浓度上升,会导致营养物质在水里的浓度下降,所以人会逐渐衰老。

营养物质及废物毒素在体内水环境中的溶解度,决定着人是否健康。我们说百病生于炎症,炎症就是多了一个火。体内为什么有火呢,上面说到一切生化都是水解反应,这水解反应,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释放出能量,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就是氧化燃烧,也就是说有火。有火是正常的,但火多了就不正常。水少了不足以克火,导致各物质在水的溶解度降低,氧化燃烧不充分,产生了更多废弃物,就容易引发炎症。

上火的原因,我在《上火到底是什么原因?小问题暗藏大知识,彻底读懂虚火与实火》一文里已经简单解释了,有兴趣的可以翻着看一下,这里略做补充。我们说高蛋白、高脂肪和高糖食物吃多了容易上火,这是因为它们都是能量物质,它们多了,就相当于水少了,从一个方程式就可以看出来:C6H12O6+6H2O+6O2→6CO2+12H2O+ 2870KJ。1单位的葡萄糖,与6单位的水分子结合,被6单位的氧气氧化,在体内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6单位的二氧化碳和12单位的水,并释放出2870千焦耳的能量。

这是一个非常严格的比例,一旦不对就会出问题。比如糖尿病的症状,就是多喝水,这是因为糖多了,水就少了,所以要补。低血糖的症状,有一个是爱出冷汗,这是因为糖少了,水就多了,所以要排出去。至于其他的高血脂、高尿酸、蛋白尿、水肿等等病症,同样是因为各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不对。

这听起来像是非常荒谬的理论,实则非常有理。我写过多次的美国医学博士巴特曼,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病模式,就是溶液模式。一般治病的思路,是用溶质来治疗。怎么理解呢,体内的水环境,是各种物质溶解在水里构成的溶液。人生病了,就是水环境失去平衡,要调整这个平衡,要么以加固态物质为主,这就是我们常吃的药,要么以加水为主,这就是巴特曼博士所说的溶液模式。他在临床上,用水治好了大量的病人。水是最温和善性的药一点不假,记得以前我的文章下方有位读者留言,他就是坚持执行了科学喝水,治好了自己满身的病痛。

讲用水治病,一定离不开中医中药。著名中医倪海厦先生,曾经提到了一个治疗糖尿病的浅显观点,糖多了直接加水就行了,而不是用什么降糖药。当然你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多喝水,因为水是需要吸收利用的。糖尿病人不但容易口渴,喝水后也容易尿多,这说明身体虽然缺水,但是喝的水却并没有很好的吸收利用。上面已经说到了,人体内是有很多水的,如果提高身体自己的用水能力,体内有含量为65%左右的水,足以解决高糖不能溶解的问题。这在中医里有两个思路,一个是生津止渴,一个是肺金生肾水,关于糖尿病的已经写了很多,这里不再展开。

中药的主要剂型是汤剂,这一点不可谓不智慧。以前的中药都要煎水,这水烧开了,药物的溶解度非常好,水分子与药物分子的混合浓度非常均匀。现在中药制法在向西药看齐,基本上不用煎,打成颗粒冲水喝,虽然也能搅拌得完全溶解,但其浓度是否均匀不好讲,药效是否下降也不好讲。西药多半是颗粒剂,吃一颗喝点水,也补了水,但这个药物最终的溶解度有多高,也很难说。《营养圣经》里曾经提到了,有些钙片在体内根本不溶解。

我经常听到一些说法,主要是来自比较时尚的年轻人,说搞不懂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喝热水。水一经烧开,氧气浓度就变得更低,未必对身体有益。听着像有理,实际上是因为他们身体好,喝凉水也能很好的吸收。没错,水也是需要吸收的。身体差的人,大夏天的都要喝热水,有些人喝凉水会肚子痛、拉肚子,这是肠胃比较寒,不能吸收水分,导致消化不良引起腹痛和腹泻。这在老年人身上尤其明显。身体好的人,大冬天还要喝凉水,因为肠道能量充足,凉水也能很好吸收,这在小孩子身上尤其明显。物理学规律决定,温度越高,分子的扩散运动越快,热水透过肠系膜吸收的效率,肯定是要高于凉水的。所以身体不好的人,还是要喝热水,至于说氧气,水中的氧气含量极低,不管冷水热水,基本上都可以忽略不计。

从喝凉水还是喝热水这个事情上,可以看到,不同身体状态的人,需要注意的细节不同。因此药物在水里的溶解度及溶解是否均匀,也许是可以影响治疗效果的。大家都知道牛奶是好东西,但是牛奶性寒凉,有些人不能喝,怎么办呢,他会把牛奶去煮一下,虽然会破坏一些维生素,但是喝牛奶主要是为了补钙,所以这个做法也是可以的。

本文不是讲喝水有多么重要,这已经有很多人反复讲了,相关的书籍有《水是最好的药》系列共三本,还有《你的健康水知道》,有兴趣可以自己看。我真正想讲的是,体内的水环境非常重要。根据生理学的研究,水一刻不停地在身体内循环着,每24小时的循环水量相当于近万升。这1万升水的循环,约有180升的水循环,是通过肾脏来完成的。一般人每天尿量不会超过1.8L,这说明,99%的原尿,都被肾小管重吸收了。

肾脏回收的并不是纯水,而是水溶液,这溶液里含有氨基酸、蛋白质、肽、糖、激素、酶、维生素、矿物质等,都是身体能生产出能量的关键物质。肾脏不是无条件的回收,而是有高效的过滤功能。这意味着,这些回收物质的溶解度、纯度,在肾脏这里可能是最高的。所以五脏六腑都有营养物质,但只有在肾这里才叫肾精。肾虚的人,小便次数多,这是水液回收能力下降。肾虚的人,还怕冷,这是能量物质的回收下降。详细理论,请参考《肾为什么会虚,肾虚了为什么怕冷、小便多,肾怎么才能强壮起来》。

这只是肾脏的水循环,其实五脏六腑中都有水的循环。按照巴特曼博士的理论,体内的水循环,存在着干旱管理机制和南水北调机制。讲到这里,其实还只是物质层面,人不是靠物质活着,人是靠能量活着的。刚死的人和活人,在物质结构上没有任何区别,唯一的区别是一个有能量,一个没有能量。所以光讲物质层面是不行的。古代医家喜欢说阳化气,阴成形,气就是指代能量,形就是物质结构。阴阳合和为之道,有阴有阳才有生命。

要讲能量,就必须将视觉提升到宏观层面。看看自然环境中的水循环,才能更好的理解体内的水。天地之间的能量转变,水是重要的载体。万物生长靠太阳,若是太阳源源不断的把能量辐射到地球上,而地球没有保护体系,不能将过多的能量释放出去,那地球要不了多久,就会被烤焦。地球上大量的海水,可以吸收太阳能,不至于使地表温度升得过高。

同时,海水吸热还可以变成水汽,上浮于空中,将过多的热量排出去。这些水气在高空中遇云层变冷,到一定浓度时,又会以雨水的形式返回地球,储存在海洋里。这就实现了能量的流转与循环。若没有这一过程,天地间的能量变化,就只能是天单向输出给到地,无法构成双向循环,没有能量循环,就只能走向死亡。在这个循环过程中,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常说植物可以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植物吸收的太阳能,只是太阳给到地球能量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能量被海水吸收了。

如果将这个规律,类比在人体内很有意思。民以食为天,人靠食物活着。但是人体的能量,只有10%是靠脾胃加工食物而来,90%的能量来源于肾脏的能量回收,而肾主水,就像海洋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一样,所以肾又司封藏。心脏好比是太阳,所以古代医家喜欢说心阳、心火。心脏起搏细胞不断释放出生物电,引起心脏不停跳动,人体的温度就会升高,出汗是为了降温,所以有汗为心之液的说法。若总是不停的出汗,体内的水很快就会干枯。

古代医家认为,肺高高在上,心火不断下降,肾水不断气化上升,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才能生产出能量。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吸收营养,心脏跳动输送营养,这些营养与肾回收过来的高纯度的水液化合,一起输送至肺部加载氧气,营养、氧气和水到齐了,能量生产就开始了。看了上面那个化学方程式就知道,这个生化反应释放出能量,并且产物里有水。肺是金,金生水。自然环境中,空气中的水蒸气到了云层,将原有能量全部释放出去,又生成液态雨水落回地面。这两个过程何其相似,天人相应不是空话。有了这样一个能量与水的循环体系,人体内的能量丢失,才会降至最低,才可以节约生命能量,降低生命运营成本。

既然水环境是能量变化的主要载体,就涉及到温度、湿度。事实上,决定早期单细胞生物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湿度和温度。即便我们现在有了更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但是人体生病了,还得从这些规律去寻找。

中医,真的值得很多医学科研者去看看,为什么中医分寒热、动不动就利湿?地球上的生物内环境,根本上来说就是个水湿热的环境,中医通过药物寒热、利湿等,来调节人体内局部或整体的水湿,来影响人体内环境,生物最大的调节其实是水湿热的调节,最大的变化是能量与水湿的蒸腾平衡变化,潮湿密闭的环境种子容易长霉,通风干燥的环境种子就好好的。

人体饮食及大小便等有出有进,通行顺畅,那人体身体就清爽,内环境就好,各种有益的微生物就多,假如生活习惯不好,体内堆积的垃圾不能高效清除,那内环境就恶化。水湿热的蒸腾变化,贯穿了整个自然界动植物体内,其实说穿了其实还是能量热与物质的交换平衡,平衡打破了那生物就出问题了!

(原创:身体自愈研究者,百家号或微信内搜索“身体自我修复研究者”可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