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煜被徐铉出卖,死于牵机药,是历史谎言

 风云际会2009 2018-07-16
        南唐后主(江南国主)李煜 “被徐铉出卖、死于牵机药”一事最早见于《默记》,《默记》为北宋汝阴(今安徽阜阳)人王铚撰写,属于笔记小说,多载汴都朝野遗闻,《四库全书》将其归入“小说家类”,摘要中说:“颇近小说家言,不可据为实录耳。”《十国春秋》点校则说:“徐铉求见后主,遂以悔杀潘佑之言奏于太宗,此出宋人小说,盖诬善之辞。”
       《默记·徐铉见后主》一文漏洞百出,不排除是后世好事者在重版时加入的。笔者根据可信的史料论证,此篇至少有以下十处错误:
        徐铉归朝,为左散骑常侍,迁给事中。太宗一日问:“曾见李煜否?” 铉对以:“臣安敢私见之!”上曰:“卿第往,但言朕令卿往相见可矣。”铉遂径往其居,望门下马,但一老卒守门。徐言:“愿见太尉。”卒言:“有旨不得与人接,岂可见也!”铉云:“我乃奉旨来见。”老卒往报,徐入立庭下久之。老卒遂入取旧椅子相对。铉遥望见,谓卒曰:“但正衙一椅足矣。”顷间,李主纱帽道服而出。铉方拜,而李主遽下阶引其手以上。铉告辞宾主之礼,主曰:“今日岂有此礼?”徐引椅少偏乃敢坐。后主相持大哭,及坐默不言。忽长吁叹曰:“当时悔杀了潘佑、李平。”铉既去,乃有旨再对,询后主何言。铉不敢隐,遂有秦王赐牵机药之事。牵机药者,服之前却数十回,头足相就如牵机状也。
        又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 ;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云[10]。
错误:顺序颠倒。按《宋史·徐铉传》:“太平兴国初,李昉独直翰林,铉直学士院。从征太原,军中书诏填委,铉援笔无滞,辞理精当,时论能之。师还,加给事中。八年,出为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徐铉加给事中为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任右散骑常侍为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迁左散骑常侍为雍熙五年(988年),李煜早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去世。应改为“徐铉归朝,加给事中,迁左散骑常侍。”
错误:前后矛盾。“仅一老卒守门”和“七夕命故妓作乐”两个版本自相矛盾,“仅一老卒守门”刻意突出李煜被幽囚的情形,实际上“李煜被囚,与世隔绝”是妄语,穷困潦倒更是无稽之谈,“老卒”、“旧椅子”等词眼营造了李煜贫苦的生活,但这只是故事编造者的谎言,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八》:“(太平兴国二年)右千牛卫上将军李煜自言其贫,乙未,诏赐钱三百万。”这说明李煜不仅享受着右千牛卫上将军的常俸,宋太宗赵光义还给李煜以它俸,不至于到“仅一老卒守门”、“仅一旧椅子足矣”的地步,试想如果只有一老卒、两张旧椅子,李煜哪来的故妓?又何以作乐?
错误:有悖事实。按《续资治通鉴·宋纪九》:“煜虽贫,张洎颇丐索之,煜以白金颒面器与洎,洎意犹不足。”李煜入宋之后至少见过郑文宝、徐元楀、潘慎修、张洎张冉父子等南唐旧臣,何来“有旨不得与人接”?此旨是谁下的?下于何时?
错误:子虚乌有。按李煜《不敢再乞潘慎修掌记室手表》:“昨因先皇临御,问臣颇有旧人相伴否。臣即乞徐元楀……已蒙遣到徐元楀。其潘慎修更不敢陈乞。”赵光义允许潘慎修为李煜掌记室,如要试探李煜问徐元楀潘慎修即可何须利用徐铉?徐铉不负李后主,断然不会卖主求荣。徐铉说自己是江南大臣,国亡罪当死,赵匡胤称赞他是忠臣。徐铉将李煜比作徐偃王,赵光义览读称叹,认为他忠义。试想一位忠于故国的臣子,怎会做出出卖旧主的行为!可以推测此事为毁谤,造谣者欲中伤徐铉。此条亦证李煜住处不只有一老卒守门,至少还有徐元楀潘慎修负责李煜的文书。
错误:逻辑混乱。按《宋史·魏王廷美传》:“魏悼王廷美字文化,本名光美,太平兴国初,改今名……太宗即位,加中书令、开封尹,封齐王,又加检校太师。从征太原,进封秦王。”李煜死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赵光义征太原是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廷美本封齐王从征太原才封的秦王,如何提前一年改封赐牵机药毒死李煜?可见编故事的人水平一般,也许是采用民间传说,至于“牵机药”,北宋之前未曾听闻。
错误:偷换概念。按徐铉《大宋右千牛卫上将军追封吴王陇西公墓志铭并序》:“呜呼!阅川无舍,景命不融,太平兴国三年秋七月八日,遘疾薨于京师里第,享年四十有二。”李煜所居是“京师里之第”,并未提及是“赐第”,李煜卒后宋太宗才赐予李仲寓积珍坊第一区,《十国春秋》称李煜自建小神山既居住又礼佛不知是否可靠。
错误:不合常理。九天老《南唐亡国及后主李煜死亡真相》:三月二十五日:吴越钱俶来朝,宴于长春殿,亲王、宰相、节度使、刘鋹、李煜皆预。(宋史·礼)……李煜三月底、四月、五月、六月未露面,应是病了,拖到七月八日不治而亡;可以肯定的是太平兴国三年七夕李煜病危,既然病入膏肓怎会“命故妓作乐”?有说“李王煜以太平兴国三年七月七日生日”,为什么南唐旧臣所著的《江南录(徐铉)》、《江表志(郑文宝)》、《江南别录(陈彭年)》、《江南野史(龙衮)》全无记载呢!《默记》中同时记载了“周后骂后主”的故事:“龙衮《江南录》有一本删润稍有伦贯者云:李国主小周后随后主归朝,封郑国夫人,例随命妇入宫。每一入辄数日而出,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多宛转避之。”到底是李煜的房子隔音效果不好还是编故事的人想象力丰富?为什么都用到“声闻于外”一词为什么乐声会传到赵光义的耳朵里?
错误:无中生有。按马令《南唐书·后主书》:“后主名煜,字重光,初名从嘉,元宗第六子也……太平兴国三年,公病。(原注:书公者,皇朝所封也。)命翰林医官视疾,中使慰谕者数四。翌日,薨。”李煜在病重期间赵光义十分关心他的病情,派去探望的是御医而不是徐铉,更不是手拿牵机药的齐王赵廷美,说“太宗闻之大怒”不是污蔑吗!
错误:时间错乱。按李煜《虞美人·感旧》:“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中意象有“春花”、“春水”、“东风”、“明月”等,推断此词作于归宋后某年初春。根据另一首《虞美人·春怨》:“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得知李煜在做此词时并没有被囚禁监视,而是“酒色不断、笙箫依旧”,作词时间为“小院庭芜绿,池面冰初解”的春天,根本不是临殁前的绝笔更不是什么绝命之词。如果赵光义因为词中有「故国不堪回首」之句就要杀害李煜的话,何必让李煜活到太平兴国三年秋天才赐鸩于他呢?
错误[10]:颠倒是非。按《宋史·南唐李氏世家》:“太宗即位,始去违命侯,加特进,封陇西郡公……太宗尝幸崇文院观书,召煜及刘鋹,令纵观,谓煜曰:「闻卿在江南好读书,此简策多卿之旧物,归朝来颇读书否?」煜顿首谢。三年七月,卒,年四十二。废朝三日,赠太师,追封吴王。”如果赵光义有杀害李煜之心,为何三番五次宴请刘鋹、李煜?为何关心李煜读书情况?为何不早点赐酒把李煜毒死?为何还要去掉李煜“违命侯”的恶号?为何还要在李煜死后追封他为“吴王”?赵光义完全可以给李煜安个“谋反罪”,然后诛其三族焚其诗书。笔者认为赵光义之所以没那样做是出于惜才,他本人可能也是李煜的粉丝吧,试想如果赵光义严禁传阅李煜的诗词,那么我们今天还能看到李煜的作品吗?编造“徐铉见后主”和“周后骂后主”两个故事的人,不仅中伤了徐铉、也抹黑了赵光义、还侮辱了小周后、更(发明了一种叫“牵机”的药)毒杀了后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