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著如何阅读

 淅沥雨丝 2018-07-16






暑期是一个阅读书籍的黄金时期,大家要好好利用起这个阶段,多读书,读好书。

那么同学们阅读的方法和习惯是什么样的呢?

有的同学在阅读的时候速度很快,可谓是一目十行,有的同学呢,就自诩自己是秉持着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态度在阅读,当然,也有同学是认认真真、一字一句的阅读,那到底哪种阅读方法才是正确的呢?

 为大家整理出名著的“三大阅读策略”。


掌握这三大策略,让大家能够更加高效的阅读名著作品,真正汲取名著中的精华,更好的去应对相关的名著考试。


其实同学们阅读名著时,不外乎分为两类,一类是“会读名著”,另一类是“不爱读名著、不会读名著”。“不爱或不会读名著”的同学,在阅读的时候,只知道一个故事梗概,甚至对于故事梗概,还有可能是从某份提纲上背下来的。会读名著的同学呢,就是会在阅读故事情节的基础之上,留意书中的人物形象是什么样的,主动去了解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等等各方面。

那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够判断同学们到底会不会阅读呢?


其实最直接的,就是平时同学们最常接触到的——“名著阅读题”。


在名著阅读题中,出题老师的出题意图,其实就是在引导同学们往正确阅读的方向上走,题型多变,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等但考点是不变的。就是要考察同学们阅读名著的能力。


(真题再现)

比如有的阅读题目,是想考察同学们结合人物前后心理状态的不同去分析人物行为特征,如果阅读时只记得故事梗概,就无法正确完成此类题型。


有的阅读题目,是想考察同学们对某本名著的时代背景、主题思想等等的了解,如果同样也是只读故事梗概的话,一样无法完成此类题型。


当然也有题目是考察同学们对故事情节的掌握,这类题型是最基础的题型,但也有一定的难点所在,比如判断题,出题老师可能会将其中一个情节的逻辑关系进行变化,也有可能会改变故事情节的结局等等,如果只是囫囵吞枣的阅读书籍的话,一样有可能会出现失误。

      所以总结起来,名著阅读考试,其实就是在考察同学们“有没有读过”以及“有没有读懂”。

     “有没有读过”,意思很简单,就是考察同学们对名著的故事情节是否有掌握“有没有读懂”就是要同学们在对故事情节掌握的基础上,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总结主题思想,主动去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还有语言和写作特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