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医学堂丨家庭环境与养生之子女与父母或父母与子女之间

 为什么73 2018-07-16



每个人都应该与父母保持良好的关系,因为自己是父母所有养的。在道教《太上真一报父母恩重经》中说:“天下人民,皆因父母寄胎诞育,而得生身。受气在胎,其苦无量。怀胎十月,迅速不停:受孕满时.肢脉俱解。其中非一因以丧身。 幼小婴孩提携养育,洗浣秽浊,不惮艰辛,宁损已身,于儿宁处。父母恩重,难报难量。”这其中言简意赅地谈到应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述说的十分清晰。就以对父母的报恩而言,也是在为下一代做榜样。如在《太上老君说报父母恩重经》中说:“夫形直者,其影必正.形不直者,其影必斜;其声清者.其响必净,声不清者,其响必浊。


孝与不孝,其义如是。若孝悌者,家之中老少安乐,天人钦仰, 神明守护,子孙相承,孝慈不断招感孝顺,以为其子。若不孝者,世世相继,一门之内,总是冤家。”值得思考的是,在年少时体会不到父母对自己的千般呵护与万般疼爱,当自己成为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呵护的时候,才能深深地体味到父母的不容易。尤其当父母离世的时候,才感受到父母对自己那无价的爱,甚至后悔自已对父母的不敬、不爱与不理解,在这一方面请不要让后悔在自己的身上发生。当父母在世时,一定要回报自己父母曾经对自己的爱。


但从现实生活中不难看出,有许多不敬父母的人,甚至把自己的父母撵出本属于自己的房子,或不供养财物,或不服侍照顾,这都是不应该的。我们知道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而我们难道还不如动物吗?子游问孔子什么是孝?子日:“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对父母不仅要行使赡养的义务,还必须要给子他们应有的尊重。


也许有人会说:这与自己的养生有什么联系吗?这与自己的养生有太大的联系,你想你做了一个好的榜样给自己的下一代,下一代不也会按照你的榜样去做吗?按照你赡养父母的榜样赡养你,你的身体不是能得到下一代很好的关照而健康且快活地生活下去吗?如此以来,三代人或几代人都会相处的融洽,相处的融洽家庭氛围自然就会好起来,好起来不就健康了吗?你看有些家庭本来都是健康的,可是因为与父母的争斗而伤残肢体或死于伤害的,这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因为于女与父母或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没有搞好。


可以说,子女与父母或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是互相影响的。在《云度七签》中日:“气气相续,种种生缘。善恶祸福,各有命根。”从某一方面而言,子女就是在延续父母之气,父母也是在续父母之父母之气。从善恶祸福这一方面而言也莫不如是,父母续善则得善,续恶则得恶。老子曾说:“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每这也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人与整个家庭、社会,以至于全世界的关系具有紧密的联系。在这样的联系中,要和谐就必须修以道德,修以道德也不是某一个人的事,而应是全人类都应具有的根本道德。

对于一个家庭的道德或维系那个家庭的道德而言是需要互相关心与爱护的。


在《太清道林摄生论》中说:“凡居家当诫勒内外长幼,有不快者,即须早道,勿使隐忍,以为无苦,过时不知,便为重病,遂成不救。小有不好,即须按摩援捺,令百节通利,泄其邪气也。”这其中的“病”是指的疾病,但也可以看成是危害一个家庭幸福的祸患,如果能够早早地把危害家庭祸患的病因找出来,并想办法得以救治,那这个家庭就不至于无幸福可言,生命也不会不长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