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点线面的发展路径的思考

 AK47明 2018-07-16
      最近看了从县委书记岗位辞职后全职从事公益事业的陈行甲在浙大的演讲,其对辞职后对开展公益活动的方法和步骤的描述引起了深刻的思考。陈行甲踏入新领域采取的步骤和思考是值得学习的。陈行甲讲到其开展公益活动的三个模式(三个阶段)如截图:
     从陈行甲三个阶段的规划和步骤计划来看,陈行甲做事很有政务系统里进行开展社会化事物的味道。第一点就是全面接触收集目标弱势者群体的信息,尝试向富人筹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尝试多种办法和途径去尝试解决问题,样本数量足够大之后,就可以发现解决问题的一般性规律或者说异同点。第二点就是在一定实践基础上,一定样本的尝试之后,形成一个规律性模式进行空间化推广,进一步覆盖和完善模式;第三点就是目标基本覆盖后进行平台化运作,把覆盖的目标群体放上网络,通过一定方式进行匹配发展,提高效率、提高覆盖面进行自主化运作。陈行甲的模式总结来说,就是通过单点突破实现量的积累,寻找规律和模式,进行复制推广,覆盖面足够广之后进行平台化自主运作。这种运作步骤是很典型从点到面再到平台的发展路线。
      这让我联想起之前朱啸虎在高礼价值投资学院的分享,互联网企业最好的社区平台,之后是平台型企业,最后是产品型企业。社区平台具有天然裂变的基础和模式,平台型企业形成平台后自主化运作和高覆盖面具备天然壁垒,产品型的企业虽然可能建立起一定规模但是壁垒通常比较低,遭遇迭代风险比较大。其实朱啸虎说的这三种模式和陈行甲说的公益的三个版本是一致的。产品型的企业还是处在第一个阶段,进行量的覆盖,那么其壁垒是比较浅的,其面对竞争是比较大的;平台型的企业是完成一定量的积累之后,进行模式化空间推广,壁垒是比较强大,陈行甲第二第三版本就是为了完成这个模式的转变。
       其实无论做业务、创业、推动任何事物发展,基本规律都是点线面的模式,覆盖足够多点的才能寻找规律和模式,有了规律和模式才能进一步推广扩大,足够大之后形成平台化模式就产生了壁垒和自主化运营,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只不过有些事物具有天然裂变的属性,其点线面的扩展速率是一般事物的N倍,例如微信QQ等,这对于生意模式的理解是很关键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