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以载道丨“爱生气的河豚”身上 可否也有你的影子?

 恶猪王520 2018-07-16

豚,《说文》曰:“小豕也。”豕就是猪,所谓小豕,自然指的就是小猪。扬雄《方言》中也说“猪其子谓之豚”,所指的就是小猪。但有的动物虽也叫做“豚”,却未必指的就是猪,比如河豚。


猪素以蠢而著称,被称为“豚”的河豚,也是死脑筋,遇事常不自省其身,一味责备他人他事,往往落了个悲惨的下场,故惹来大文豪苏东坡的嘲笑。


顾名思义,既然名为河豚,那它一般是生活在水中。但是,为何要给它加个“豚”字呢?原来,这种动物在被捕出水时,常常发出类似猪叫声的唧唧声,故此得名河豚。


当然,除此之外,它还有其他有趣的名字,比如“气泡鱼”、“吹肚鱼”、“气鼓鱼”、“鸡泡”等。细心的你可能看出来了,这些名字都指向了河豚的另一个特征,那就是“鼓”。

当遇到外来危险时,河豚会鼓足气,把整个身体呈球状浮上水面,同时皮肤上的小刺竖起,借以自卫。但这种颇为拙笨的自卫方法,好像并没有达到它们预期的效果,反而招来人们的嘲笑。在嘲笑者中,苏东坡或许是名气最大的人之一吧。




苏东坡写有一篇《河豚说》,不长,兹录于下:“河之鱼,有豚其名者,游于桥间,而触其柱,不知远去。怒其柱之触己也,则张颊竖鳍。鼓腹而浮于水,久之莫动。


飞鸢过而攫之,磔其腹而食之。好游而不知止,因游而触物,不知罪己,妄肆其忿,至于磔腹而死,可悲也夫!”。


东坡笔下的这只河豚,撞到了桥的柱子,非但不知道离桥远点,反而对着柱子发起火来,于是张开鱼鳃立起鱼鳍,鼓起肚子浮在水面上,许久不动,好像要跟柱子对峙一般。这个时候,一只老鹰飞过来把它抓住了,可怜的河豚就这样被老鹰剖腹而食了。


苏轼那个时代,可能并不知道河豚鼓气是一种自卫的方式,所以我们可爱的东坡才写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把河豚描写成一种爱生气的动物。


又或者东坡知道,却要故意这样写。因为东坡最后想说的,其实是另外一番话。他在故事结尾曾这样评价这只河豚:“喜欢游泳却不知道停止,因为游行而碰到东西,不知道反省自己的过错,胡乱发泄它的怒气,导致被撕裂肚腹而死,多么可悲啊!”。


其实,苏轼想说的话并没有说完,他之所以不说,是要我们自己去体会。河豚碰柱而不知返,现实生活中的人碰了壁,又有几个人知道真正能够反省自己呢?



苏轼笔下的这只河豚遇到了挫折,非但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反而责怪外在环境的不是,怨天尤人,最终落了个葬身鹰腹的下场,可笑又可悲。


其实,河豚如此,人亦如此。有的时候,可能人还不如河豚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