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代的记忆——村里来放电影了

 陆安桥1871 2018-07-16

年代的记忆——村里来放电影了

80年代以前那在农村,人们最高兴的就是看电影。每年春秋两次放电影成了农村中最大的乐事。放电影的场子一般都设在生产队的打谷场上,那是唯一能容纳全村人的地方。太阳还有一杆子高,孩子们就抱着板凳去占场地。用石头圈起一块地盘,得够一家人坐得下。孩子们连晚饭也顾不得吃,眼巴巴得坐在那里瞅着太阳盼黑天,银幕架好了,白底黑边的幕布在黄秃秃的场院上白得刺眼,几里外就能看到。

年代的记忆——村里来放电影了

终于等到了天黑,吃过晚饭的村民们陆续来到,那些牺牲下午时间占的地场,一般是在放映机前的好位置。瞅瞅那些来晚了没有好位置的人,他们顿时有一种轻松的优越感。村里的村东、村西的亲戚们一年也见不几次面,趁这次机会聚在一起,聊聊家常。村里老人们则东家长,西家短的聊着,孩子们怎追逐打闹着。

年代的记忆——村里来放电影了

小伙子们怎评论着那些来看电影姑娘们,虽然姑娘们跟本不理他们;打谷场上挤满上千人,嗡嗡嚷嚷的声音不绝于耳,就像赶大集一样嘈杂。难得碰到这么人齐的时候,正好借着放电影的扩音喇叭,村干部们想借此机会安排一下村里的工作。人们急着想看电影,巴望着他赶快把话讲完。孩子们可不管这一套,在外围起哄,结果是起哄声盖过干部的讲话,人民哄哄一笑。

年代的记忆——村里来放电影了

村里看电影在那个没有电视的年代是大事,很奇怪的是只要有一村放电影,在没有电话手机的那个年代,其他十里八村的人们都能知道,其他的村民有走几里甚至十几里的路来看电影,遇到自己认识的村民,寒暄一下,热闹场面十分壮观!

年代的记忆——村里来放电影了

当放映机光柱投向银幕时,上千人的喧闹一下子没了动静,只听见电影机唰啦啦的转动声。放电影的师傅怕老百姓看不明白,一边放映一边解说:这是鬼子小队长松本,这是八路军在开会,这是......

年代的记忆——村里来放电影了

放映前的准备,看电影前先得打幻灯,人们对放映机充满了好奇,琢磨着它是如何把这一盘不动的东西变成活动的玩意。

年代的记忆——村里来放电影了

那时候的16毫米电影放映机,是最常用的,当时最受人尊重和向往的应该也是那时候的电影放映员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