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愁回忆(场院上放电影)

 德高望重jn423t 2019-08-06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们,当时最幸福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看一场电影了。因为一年之中,村子里难得放映几场电影。所以,那时候村里放映一场电影就成了全村人最盛大的聚会。尤其对于爱凑热闹的孩子们来说,激动的心情就像过年似的。

乡愁回忆(场院上放电影)

那时候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从春忙到秋,一年累到头。农村文化生活极其贫乏,看电影就理所当然成为人们的精神大餐。人们对看电影很感兴趣,望眼欲穿,翘首企盼。最高兴的是我们这群顽皮的孩子,兴奋之情难以言表,像过年穿新衣、放鞭炮一样兴奋。往往放电影的还没来,孩子们就走街串巷奔走相告,欢喜得像一只活蹦乱跳的小羊羔,连跑带跳告诉小伙伴。

这个时候,只要自己的村子准备放电影,大人们也兴高采烈地当起了义务宣传员,奔走相告,迫不及待地将这一特大喜讯传递给村里的大人和小孩,或者路过村里的外村人。那时侯,“看电影去呀”绝对是一句振奋人心的号召。消息很早就悄悄地传出,说晚上某某村要放电影了,不需要大喇叭宣传,消息也会像命令一样,一传十,十传百,流传出去。

傍晚时分,村外路上出现了放映员的人影,立刻就有孩子们欢呼跳跃起来:“放电影的来了,放电影的来了。”那时的放映员很吃香,让人羡慕的不得了,他们不光能看好多的电影,而且每到一个大队,都是好茶好饭款待。

放映员一进村,有人很远就尊敬地和他们打招呼。孩子们一下子围了上来,急切地问放什么电影。等知道放什么电影后还不离开,有的帮忙把放映器械卸下来,麻利地把杆子立起来,银幕升起来,喇叭挂起来,发电机抬到僻静的地方。

乡愁回忆(场院上放电影)

最先帮忙的这一拨人一边干活一边向放映员打听当天放什么电影,回头就成了“消息灵通人士”, 因为“今晚放啥电影”是在当晚全村甚至邻村最最主要的话题。其实,放映员带来了用于放置胶片盘的扁扁的铁盒子,铁盒子上往往写着影片的名称,但也有的由于放映次数太多,上面的字早已模糊不清了。

那时候的电影大都在晚上露天放映,一个村子放电影需要很大的广场。太阳还没落山,村里平坦开阔的打麦场上,新栽的两根木杆上已经挂起了白色的银幕,大喇叭挂在一边的杆上,一张课桌下摆放着装有放映机等设备的箱子,桌腿上绑根竹竿,顶端挂着灯泡。迫不及待的孩子们手拎着小板凳、马扎,或扛着长条凳,涌向麦场,在距离银幕不远不近的地方抢占有利位置。

夜幕降临,田里劳作了一天的大人们忘记了疲劳,吃过简单的晚饭,或洗把手直接从蒸笼里拿个馍,出门后呼喊着邻居的名字。此刻村子周边的小路一下子热闹起来了,三三两两的人群说着笑着从四面八方向电影放映场涌去。

乡愁回忆(场院上放电影)

每当这时,不管大人小孩,全村出动,近地的会自带凳子,远道的则轻装上阵。逢山过山逢水过水,在那种激情的驱使下徒步行走十来里路是常有的事,而且乐此不彼。 因为观众会很多,有时候去晚了,黑压压的一群人根本挤不进去。

晚到的和邻村赶来看电影未占到好位置的人就只能站在最后面了,个子低的就站在凳子上的,没带凳子就脚踩在几块砖头上,带小孩的大人就把孩子扛在肩上,等候电影开演。

眼看时候差不多了,在村支书家吃完饭的放映员挤进人群走向场地中央的桌子,满场的眼睛一下子齐刷刷地转向放映员。只见放映员不慌不忙的打开箱子,取出放映机架好,开始在银幕上调试镜头,几个调皮的孩子便跑到放映机前面去,拼命的在镜头前举起手臂摆造型,银幕上便出现几个张牙舞爪的手爪子。

乡愁回忆(场院上放电影)

放映员调试好镜头,再从一个正方形的铁盒子里取出大盘子的胶片安上,伴随着放映机“哒哒”的转动,电影开演了,场内顿时安静下来,大小眼睛齐刷刷的投向银幕。那时只有一台放映机,一部电影一般要换三次片,每次换片的间隙,男人们会卷一根烟点上,女人们便招呼起孩子,冬天就站起来在原地跺一跺坐麻了的双脚。即便夏天要遭受蚊虫叮咬,冬天要忍受冻手冻脚,也是很开心的一件事。

银幕上,镜头一波一波不断切换,人们心中的兴奋与欢快也一波一波地荡漾开了。大家每天各自忙忙碌碌,好不容易在看电影的时候聚在一起,彼此招呼着,闲谈着。婆姨们拉扯着家长里短,男人们议论着庄稼好坏。看电影成为那个年代左邻右舍、亲戚朋友相互交流,彼此了解,促进感情的绝佳场所。

乡愁回忆(场院上放电影)

当时有这样的一句顺口溜说,“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越南电影飞机大炮;朝鲜电影哭哭笑笑;阿尔巴尼亚莫名其妙;罗马尼亚搂搂抱抱。”不过当时也有不少战争题材的电影最受欢迎,如《南征北战》、《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渡江侦察记》、《奇袭》等等。

这些电影看了又看,百看不厌,每一次都看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那优美动人的旋律,那深刻清晰的形象深深地印在脑海中,至今依旧念念不忘。尽管从现在来看这些影片题材比较单一,人物形象强调高大全,但是这些经典影片塑造了一个个纯洁高尚,英勇无畏,排除万难,敢于牺牲、夺取胜利的崇高形象。大人和老师们便常以电影中英雄人物为典范教育孩子,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明辨是非、勇敢无畏、爱憎分明、崇尚英雄的思想种子。

电影散场了,一连好几天,还不时的议论着电影里的故事情节,孩子们最爱品头论足、最爱模仿的是电影里的那些武打动作和抓坏蛋的情节。那时候,记性特别好,几乎过目不忘,即便首次看一部电影,第二天一群人聚集在一起,能从头到尾回忆出所有情节。

孩子们看电影,不仅是看,更喜欢模仿,事后竟然模仿少林武僧习武练功和打斗厮杀,有的还用电影里的人物给同学起绰号,老师发现后对学生们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说今后发现给同学起绰号和相互打斗,下次就不让看电影了,这场风波才逐渐平息,重归宁静。

慢慢的,电视在农村普及了,放电影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如今的农村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也逐渐向城镇化迈进,生活水平大为提高。家家户户有电视机,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露天电影几乎已经消失。更多的人涌进城市里的电影院,感受着现代电影的音像和效果,还有一些人呆在家里,打开电视看电影,早就忘记了什么是露天电影了。

在那个文化相对贫乏的年代,电影就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承载了我们太多的梦想和希望,一场场露天电影让我们度过了一个个美好的夜晚,为山里娃打开了一扇扇认识世界的窗户,起到了引导教育孩子们的作用。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发展,但我们沉浸在高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便利生活的同时,回想起自己年轻时经历的一切,我们才真正的感觉到,过去的东西有时候很珍贵,我们不应该忘记。露天电影曾经给人们带来了节日般的欢乐和美好时光,使那个年代的人们终生难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