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去一年63%的成年人一本书没读!读书的魅力就这样被遗忘了?

 前进小学李丽丽 2018-07-17

编者的话:6月30日,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发布了一个数据,2017我国年满18岁的成年人中有63%一本书也没读过,包括纸质书和电子书。在工作、学习之外的业余时间,大家已经习惯了玩游戏,刷视频等,对一些人来说,很难静下来好好读一本书。面对这样“扎心”的事实,我们不禁思考,读书的魅力真的被人遗忘了吗?

伴随着人均阅读量低的事实,是社会上的一些读书无用论,读了那么多书,不还是一样坎坷地过一生。而与此相对的是,人们总是满足于瞬间刺激、即时反馈的乐趣,也期待着能用有限的时间实现利益最大化。但是不读书的损失却是伴随整个人生的,读书才是一个人最具眼光的“长线投资”。

爱读书的人有定力、少焦虑

现代社会,焦虑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匆忙的生活节奏、物质发达的背后,却是一颗颗烦躁而孤独的心。不管经济状况如何,精神上的愉悦总是奢侈品。

人在某种程度上很容易被思维所困住,在眼前的困境中挣扎,心灵在某种程度上是不自由的。如果花上两个小时沉浸在书中,完全忘怀眼前的现实环境,长久积累下来,对心理状态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尤其是当生活漂泊不定的时候,特别需要有东西让自己定住。

梁文道曾说,自己特别信任书,想知道一些不懂的事情,以及该如何面对身边的事情,书都没辜负过自己。是啊,人生中很多无解的问题,都可以从书中找到答案,即使没有答案,也能带给你坦然面对的决心,或者更多的思考。

观察那些热爱读书的人,相对来说比较淡然,其内心的充实感能抵御一些烦恼。怪不得杨绛先生说:“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读书拓宽眼界,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除了拥有现实世界之外,读书人还拥有另一个更为丰富的世界,一本本书充分展示了这个世界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复杂性。通过阅读,一个人可以构建出自己的精神世界,不受边界的制约,个个都不相同,这会让自己更有存在感。

作家安·摩根(Ann Morgan)在TED演讲中说,她一直以为自己算是读书比较多,与时俱进的人,但是自己的书架上只有英国和北美地区的书。于是,她决定把自己阅读范围扩大到世界。在别人的帮助下,她如愿读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书。

通过这个行为,她明白了只有享受阅读的人才能体会书籍的强大能力,让一个人走出自己的思维局限,进入别人的思想领域。而尤其是当你读那些在文化上与自己的观念大为不同的书,能带来巨大的启发,这是其它事情无法带给自己的体验。

经历过这样世界级的阅读,与不熟悉的想法产生碰撞,也会带给你一些思维方式上的认知,在看世界时自己有哪些盲点,之前的世界观有多狭窄。

读书多的人好奇心重

一个真正爱读书的人,通常不会局限于某一领域的书,可能同时对几个领域的书籍都怀有兴趣。他可能喜欢看中国文学,也喜欢看国外图像小说;喜欢看中国史,也喜欢看关于德国的书;喜欢看心理学,也喜欢看设计类的原理。当一个人读书的口味越来越广,我们会发现他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抱有好奇心,愿意去进行更神层次的探索。

爱读书的人会在书与书之间形成联结,哪怕是一个名词、一个脚注都能将自己领入新的探索领域。这种由书而产生的联结不断驱动着一个人的好奇心,产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这样的人不会满足于现有知识,总是会朝着更广阔的领域遨游。这其实也是西方教育体系中“通识教育”的要求。

只看到富豪的钱,却没看他读的书

这里说的读书不等于得到文凭。众所周知,比尔·盖次没读完大学,早早便从哈佛退学,但他一直保持着大量阅读的习惯,经常向我们分享他读过的书。而且,除了社会科学类的书,也总是向我们推荐一些精彩绝伦的小说。他还提过自己读书的方法,平时看书会记笔记,更多地阅读纸质书而非电子书,每天晚上都读一个多小时的书。

“股神”巴菲特更是被合伙人称为“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而扎克伯格、埃隆·马斯克等硅谷大神,都是出了名的爱读书。这些极其成功的人达到这样世界级的智慧、眼光和水准,不仅仅是靠本身的智商,也靠着读书,在日常生活中手不释卷,源源不断地汲取知识。

所以,与其谈论“选择大于努力”,感叹生不逢时、读书无用,不如踏踏实实地将读书视为日常,找到自己的努力路径。当你有足够多的积累和见识,选择也就自然而然地多起来。

读书人的有趣,让人从心底里愉悦

想必很多人都知道《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记录了纽约女作家海莲和一家伦敦旧书店的书商弗兰克之间的书缘情缘。人与人在书中的相遇,产生的乐趣让我们如此动容。即使无法碰面,精神上的交流也能让人倍感愉悦。毫无疑问,书能将我们联系在一起,跨越政治、区域、文化、社会、宗教的隔阂,与读书人的精神共鸣正如一场场奇妙的旅行,沿途的风景同样迷人。

而在现实生活中,与读书人的交流,总能给我们带来思想上的惊喜。许多人都喜欢看《圆桌派》这样的精彩对谈,不管是聊现实还聊理想,总让你有所沉思;或者听高晓松侃侃而谈,细说人类种种值得唠叨一番的事情,用大写的有趣摆脱日常的无聊琐事。

这些节目之所以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就在于这些年长而思想丰满的人物,长久的阅读经历为让他们总能说出一些让即使你在地铁上也会忍不住点头称赞的观点。而反观从来不读书的人,谈话的范围不外乎日常生活,也总是如蜻蜓点水一般,很难深入下去。

不读书的人到底输在哪儿?最根本的还是一种更宽广的可能性,如果将思想局限于某一领域、某个阶段,或许也就意味着放弃了对精神生活的探索。不读书的人,即便走遍这个世界,也未必能看懂这个世界。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周成刚在路上”编整,图片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二维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