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食主要表现为较长时间的食欲不振,食量明显减少,甚至拒食。多发生在5岁以下小儿。如果小儿的营养发育比较好,只是偶有食欲低下的情况,则不视为厌食症。 厌食症在城市的小儿中较为多见,主要由于部分家长缺乏喂养知识,盲目增加过多的营养物质,或偏食、挑食造成了小儿胃肠消化功能紊乱、食欲减退或消失。厌食时间过长容易使抵抗力下降,从而发生其他疾病,所以家长必须重视。 健胃消食片 本品为淡棕黄/色片剂,气略香,味微甜、酸。系由中药太子参、陈皮、山药、麦芽(炒)、山楂制成。每片0.5g。主要用于消化不良、胃口不佳。其功能为开胃消食、促进胃肠道功能。 注意要点: 忌生冷油腻食物。 服用方法:口服,每次4至6片;7岁以上儿童服1/2量;3至7岁儿童服1/3量,均每天3次,对吞服困难的小儿可用水化服。 小儿消食片 本品为浅棕色片剂,气微,味甘、微酸。系由中药鸡内金(炒)、山楂、六神曲(炒)、麦芽(炒)、槟榔、陈皮制成。每片0.3g。主要用于小儿肠炎、呼吸道感染、肝炎和其他疾病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便秘、食滞、疳积等症状者。 注意要点: 忌生冷油腻食物。 服用方法:口服,1至3岁小儿每次2至4片;3至7岁小儿每次4至6片;8至12岁儿童每次6至8片,均每天3次,对吞服困难的小儿可用水化服。 小儿健胃糖浆 本品为棕黄/色粘稠液体,味甜、微涩。系由中药沙参、稻芽、白芍、玉竹、麦芽(炒)、山楂、麦冬、陈皮、荷叶、牡丹皮、山药制成。主要用于消化不良、阴虚内热、口干多饮、体质瘦弱、面色萎黄、厌食等症状的小儿患者。其功能为健胃、助消化、清热、生津。 注意要点: 1.忌生冷、油腻食品。 2.因饮食不节而致消化不良者不宜。 服用方法:口服,每次10ML;周岁以内小儿每次4ML,均每天3回。 小儿喜食糖浆 本品为棕褐色粘稠液体,味甜、微苦。系由中药六神曲(炒)、枳壳(炒)、白术(炒)、山楂、稻芽(炒)、麦芽(炒)制成。 每瓶100ML。主要用于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而见胃口差、厌食、腹泻等症状者。其功能为消食、开胃、化食积。 注意要点: 忌生冷油腻食物。 服用方法:周岁以内小儿每次1至3ML;1至5岁小儿每次3至5毫升;5岁以上儿童每次10至15ML,均每天3回。 其他剂型: 小儿喜食片:口服,1至3岁小儿每次2至3g;3至5岁小儿每次3至5片;5岁以上儿童酌量增加,均每天3回。 启脾丸 本品为棕色蜜丸,味甜。系由中药人参、白术(炒)、茯苓、甘草、陈皮、山药、莲子(炒)、山楂(炒)、六神曲(炒)、麦芽(炒)、泽泻制成。每丸3g。主要用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结核、贫血而见面黄肌瘦、腹胀便溏、食欲不振等症状的小儿患者。其功能为促进消化、调节胃肠、抑菌、抗溃疡等。 注意要点: 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 服用方法:口服,每天2至3次,每次1丸;3岁以内小儿酌减。 小儿胃宝丸 本品为红、黄、绿及白色水丸,气香,味酸甜。系由中药山楂(炒)、山药(炒)、麦芽(炒)、六神曲(炒)、鸡蛋壳(焙)制成。 每丸0.5g。主要用于消化不良、伤食引起的厌食少食、呕吐泄泻、胃腹饱胀等症状的小儿患者。其功能为助消化、化食积。 注意要点: 忌生冷油腻食物。 服用方法:口服,1至2岁小儿每次2至3粒;3岁以上儿童每次5至6粒,均每天3回。 其他剂型: 小儿胃宝片:口服,每天3次,每次2至3片;3岁以上儿童酌增。 婴儿素 本品为淡黄/色粉末,气香,味咸、微苦。系由中药白扁豆(炒)、山药、鸡内金(炒)、川贝母、木香(炒)、牛黄及碳酸氢钠制成。每瓶(袋)0.5g。主要用于消化不良而见形体消瘦、面色无华、食欲减退、脘腹胀闷、便溏腹泻等症状的患者。其功能为促进消化液分泌、解痉、止泻。 注意要点: 忌生冷油腻食物。 服用方法:温开水送服,周岁以内小儿每次0.25g;1至3岁小儿每次0.5至1g,均每天2回。 治疗小儿厌食症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如:切忌偏食、零食,饮食定时定量,忌服冷饮、冷冻瓜果、肥腻和油炸食物等,并可选服非处方药,如:小儿消食片、小儿喜食糖浆、小儿胃宝丸、健胃消食片、启脾丸、小儿健胃糖浆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