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之耻:礼送阿拉伯援军出境,对方却将广州城洗劫一空

 文史砖家 2020-07-09

文/格瓦拉同志

远在唐宋时期,广州便成为中国乃至东亚第一大商港,而随着外贸联系的密切,大量外国人来到广州经商、居住,尤其以大食人(即阿拉伯人)最多。然而大食人在中国的大量存在并不一定带来商机,有时还意味着危险,比如在唐肃宗年间,大食人便伙同波斯人攻陷并劫掠过广州,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切,还要从唐朝向大食借兵、平定安史之乱说起。

大食在中东、西亚狂飘突进,很快建立大帝国

“大食”是唐宋时期对阿拉伯人及其帝国的专称。唐朝建立之初,统一后的阿拉伯人开始在中东西亚狂飙突进,给本已腐朽不堪的波斯帝国、拜占庭帝国以连番重创。公元637年,在哈里发奥马尔的领导下,阿拉伯大军在卡迪西亚会战中,重创波斯首相罗斯塔姆统帅的军队,随后攻陷其都城泰西封,迫使皇帝伊嗣埃三世向东方逃遁,波斯就此被阿拉伯人征服。

大食占领波斯后,势力深入到中亚,逐渐与在该地建立起统治地位的唐朝发生摩擦、冲突。大食意图与唐朝争夺西域,便连番对其属国进行骚扰、劫掠,威逼他们信仰伊斯兰教,充当自己的附庸。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在肃清贺鲁叛军、稳定西域局势后,唐朝先是支持波斯流亡王子卑路斯的复国运动,随后又与大食在疆场上直接兵戎相见。双方在西域交手多年互有胜负,虽然大食在怛罗斯战役后(751年)一度处于上风,但终究不能形成对唐朝绝对的军事优势。然而就在怛罗斯战役后不久,两个势若水火的敌国却走在一起,并肩去战斗,这是怎么回事呢?

大食与唐朝对峙图

原来在怛罗斯战役后第四年,唐朝内部爆发了安史之乱,肃宗为平定叛乱,除在国内四处征集兵力外,还向回纥、大食等国求助,恳请他们出兵助唐平叛。按说大食跟唐朝互为敌国,本来不会答应他们的请求,但终究架不住对方的金钱攻势,最终还是决定出兵助唐。当然,大食之所以答应出兵,还因为得到唐朝另一项承诺:联合对抗对两国都形成威胁的吐蕃。

史书并没有记载大食援军的人数,不过大食兵曾在唐朝收复洛阳、长安两京的过程中立下奇功,想来总数不会少于一万(“至德初,遣使朝贡。代宗时为元帅,亦用其国兵以收两都。”见《旧唐书·西戎传》)。而在这批大食兵中,肯定有为数不少的波斯雇佣军。那么,大食兵在唐朝的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洛阳、长安,却为何又在广州出现,并闹出那么大的动静呢? 

唐朝收复两京,大食兵立下不少战功

原来在安史之乱期间,吐蕃趁唐朝西域、河西走廊防守空虚的机会,趁势夺取上述地区,从而截断大食兵由陆路回国的通道。在这种情况下,唐朝只能礼送他们到广州,然后乘大食的商船离华回国。这里要说明一下,唐朝时期,大食商人在广州聚居、经商的人数极多,在当地人口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这种现象一直保持到元末。

然而大食商人绝非普通的买卖人,而是一支强大的武装商团,拥有自己的私兵和战舰,一旦遇到危险,随时可投入战斗。比如在唐高宗光宅元年(684年),广州都督路元睿就曾因掠取外国商船的货物,被“昆仑奴”击杀,这里的“昆仑奴”极可能就是被大食雇佣的黑人私兵。

大食商人在广州经商、定居的人很多

秋,七月,戊午,广州都督路元睿为昆仑所杀。元睿暗懦,僚属恣横,有商舶至,僚属侵渔不已。商胡诉于元睿,元睿索枷,欲系治之。群胡怒,有昆仑袖剑直登听事,杀元睿及左右十馀人而去,无敢近者,登舟入海,追之不及。见《资治通鉴·卷二百零三·唐纪十九》。

大食武装商人在广州本来就属于安全隐患,如今迎来祖国的军队,就更加变得肆无忌惮,联合起来作恶。大食、波斯兵贪图广州的繁华富庶,又见该地防守空虚,索性在回国前“干一票”,与在该城的大食商人联合攻陷城池,大肆劫掠一番,然后烧毁府库、民宅,一起乘船渡海回国。

大食、波斯将广州洗劫一空,然后乘船回国

唐肃宗接到广州官员的奏报后,虽然心里面很气愤,但也清楚,此时大食兵早已远走高飞,追是追不回来了,唯一能做的,不过是遣使交涉、要求对方道歉而已,至于严惩大食在广州的商人,禁绝他们来唐,则又有断绝海外财路的危险。所以唐朝思虑再三,也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而没有采取报复行动。对于“明犯我强唐者,虽远必诛”的唐朝来讲,这件事实在是过于屈辱。

史料来源:《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