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危重病人的观察与护理,这些内容必知!

 阿方lf 2018-07-17



什么是危重病人?是指病情危重随时可发生生命危险的病人。例如:大失血的病人,大手术后的病人,大手术后的病人,心血管疾病的病人...

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评估


(一)一般情况


1.表情与面容


急性病容:高热、急性感染性疾病常表现为面颊潮红、烦躁、表情痛苦、呼吸急促等;慢性病容:面色苍白、灰暗、目光黯淡、憔悴、精神萎靡等。失血性休克: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烦躁等。

2.皮肤与黏膜


应观察皮肤的颜色、弹性、温度、完整性,有无淤点、淤斑、皮疹、水肿、黄疸和发绀;黏膜颜色、有无溃疡、出血点等情况。如严重缺氧病人口唇及末梢发绀;贫血病人面色、甲床及黏膜苍白等。

3.姿势与体位


观察病人的姿势与体位变化对病情的判断具有一定的意义。如破伤风病人可出现角弓反张,急性腹痛常呈强迫体位,昏迷及极度衰竭的病人常呈被动体位。

4.饮食与营养


危重病人分解代谢增强,摄入量减少,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应观察病人进食、饮水情况,准确记录出入液体量,评估营养、水分能否满足机体的基本需要。

5.呕吐与排泄


注意观察呕吐物、排泄物(引流物)的性状、颜色、气味、量、次数、呕吐和排泄方式等。如喷射状呕吐常见于颅内压增高的病人;柏油样便常见于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


(二)生命体征


1.体温


体温低于35℃,多见于休克及衰竭的病人;体温突然升高,多见于急性感染;体温持续不升、持续高热均提示病情严重。手术后吸收热一般不超过38℃。

2.脉搏


应观察脉搏的频率、节律、强弱的变化。脉率<60次/分或>140次/分、出现间歇脉、脉搏短绌均说明病情有变化。如严重的心脏疾患、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等。

3.呼吸


应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度、呼吸音、呼吸困难和伴随气味。呼吸频率>40次/分或<8次/分,都是病情危重的征象。

4.血压


血压的观察对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具有重要意义,如血压过高、过低或不稳定均为病情严重的表现。注意脉压差30——40mmhg.


(三)意识状态


意识障碍是指个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缺乏正常反应的一种精神状态。按其程度可分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和昏迷。

1.嗜睡


是最轻的意识障碍。病人处于持续的睡眠状态,能被语言或轻刺激所唤醒,醒后能正确、简单而缓慢地回答问题,但反应迟钝,刺激去除后又很快入睡。

2.意识模糊


其程度较嗜睡重。表现为思维、语言不连贯,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力全部或部分障碍可有错觉、幻觉、谵妄或精神错乱。

3.昏睡


病人处于熟睡状态,不易被唤醒,强刺激可唤醒,醒后答非所问,停止刺激后又进入熟睡状态。

4.昏迷


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按其程度又可分为浅昏迷和深昏迷。

(1)浅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存在。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可有大小便失禁或潴留。

(2)深昏迷:意识完全丧失,对各种刺激无反应。全身肌肉松弛,四肢瘫软,深浅反射均消失,偶有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出现,机体仅能维持呼吸、循环,但生命体征不稳定,大小便失禁或潴留。轻度昏迷:13-14分,中度昏迷:9-12分,重度昏迷:3-8分。


(四)瞳孔


1.形状、大小和对称性


正常人瞳孔双侧等大,呈圆形居中,边缘整齐,在自然光线下直径约为2~5mm。瞳孔散大(直径>5mm),常见于颠茄类药物反应、颅内压增高及濒死期病人;瞳孔缩小(直径<2mm),常见于有机磷农药、巴比妥及吗啡类药物中毒等;一侧瞳孔散大常见于脑疝、脑肿瘤、脑出血压迫一侧动眼神经等。

2.对光反应


正常人瞳孔对光反应灵敏,若瞳孔大小不随光线刺激而变化,称瞳孔对光反应消失,常见于深度昏迷或濒死期病人。


(五)心理反应


对病人心理状态的观察应从病人对健康的理解,对疾病的认识,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疾病和住院的反应、价值观、信念等方面来观察其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思维能力、认知能力、情绪状态、感知情况等是否处于正常。危重病人常会产生恐惧、焦虑、绝望、抑郁、猜疑等心理反应。

危重病人支持性护理


(一)病情观察与记录


及时观察、准确判断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环节。要注意病人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准确及时做好各项护理记录。如病人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等危急情况,要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应急处理。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病人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误吸;舌后坠者,用舌钳拉出,保持功能位;人工气道者应及时雾化、吸痰;如病情允许,及时为病人翻身、叩背,促进病人咳嗽、排痰,改善通气,预防继发感染。


(三)确保病人安全


对意识丧失、谵妄或昏迷的病人要保证其安全,必要时可使用保护具。对牙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压舌板裹上数层纱布,放于上下臼齿之间,以免咬伤舌。室内光线宜柔和,工人员动作要轻稳,避免引起病人抽搐。及时、准确执行医嘱,确保医疗安全。


(四)加强临床护理


1.注意眼口鼻及皮肤护理


危重病人眼、口、鼻常出现分泌物,应及时用湿棉球或纱布擦拭。眼睑不能自行闭合者易发生角膜干燥,导致结膜炎或并发角膜溃疡,可涂抗生素眼膏、覆盖凡士林纱布保护。做好口腔护理,每日2~3次。注意保持床褥、内衣整洁、舒适,防止压疮的发生。

2.补充营养及水分


应设法增进病人的食欲,帮助自理缺陷的病人进食。对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或胃肠外营养。对液体不足的病人,应补充足够的水分。

3.维持排泄功能


保持大小便通畅,尿潴留或尿失禁者,可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实施留置导尿。便秘者可酌情给予缓泻药物或灌肠;大便失禁者要保持床褥整洁,做好皮肤护理。

4.保持各种导管通畅


危重病人身上常安置多种导管,如输液管、输血管、吸氧管、导尿管、术后引流管等,要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导管扭曲、受压、堵塞、脱落,确保通畅。

5.维持肢体功能


要保持关节功能位,病情允许者,可协助病人做肢体被动活动、按摩,每日2~3次,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张力,预防肌肉萎缩或静脉血栓形成。


(五)提供心理护理


注意观察清醒病人的心理变化,及时满足病人的需求,尊重病人的权利,保护病人的自尊。及时鼓励、安慰、疏导病人,解释说明各种抢救措施的目的,关心理解病人,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