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小时候“输得起”,长大才能“赢得起”!

 长沙7喜 2018-07-17

前些日子,朋友给她儿子报了一个兴趣班,学习下棋,由于老师引导得好,孩子对学围棋兴趣很大,每天放学回家都缠着她下棋。

朋友开始很兴奋,总是放下手里的活儿陪孩子下棋,因为给孩子报了那么多个辅导班,只有这个他才真的感兴趣,做母亲的当然要全力奉陪。

老师还告诉朋友,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更加巩固学到的知识,要让孩子多赢少输。朋友也遵从这个教育方法,总是让孩子赢。可是久而久之,朋友发现孩子只能赢,不能输,只要他输,就会乱发脾气并且大哭个没完没了。

英国心理治疗师尼克·卢克斯摩尔说:“无休止地从失败的经历中保护孩子们对他们是有害无益的,当失败再次发生时,孩子们就会觉得很羞耻、难以理解甚至难以接受。

近年来,学生离家出走、不爱惜生命的新闻常见于网络,很多孩子选择极端举动的背后,其实都只是生活中的小事。但因为他们缺少挫折教育,家长又没有做出正确的引导,最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在万千宠爱中成长的,被家长过多过细的照顾保护,造成孩子依赖性强,自觉性和独立性差。从孩子发展的需要看: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可以说挫折伴随着孩子成长的每一步。

有意识地让孩子受点“苦和累”“受点挫折”,尝试一点点生活的磨难,使孩子明白人人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有利于孩子敢于面对困难,正视挫折并提高克服困难的能力。

蹒跚学步时摔倒,小心翼翼刷碗时摔碎碗碟,这些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挫折和失败。但这一类的挫折,属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自然挫折,家长们不必太过干预。

最常见的反面教材是这样的:孩子奔跑时不慎摔倒,家长一边安慰孩子一边说:“都怪这地不平,摔疼了宝贝,我们来打地!”

这种盲目干预的结果,往往搞错教育的重点,孩子是在学习周围世界,促使自己不断进步、累积经验,而家长把错误对象归结为外界环境,显然是本末倒置。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人的一生,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尤其是幼小的孩子,心智尚未成熟,缺乏经历和经验,更容易遇到失败和挫折。

孩子的成长过程就如同一棵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在这过程中,孩子将要面对的挫折就如同大自然的风雨一样,种类繁多,避无可避。那么我们作为父母,更要学会去帮助孩子认识挫折、面对挫折。挫折教育正是不可忽视的助力。

7岁之前的孩子,是对挫折教育最为敏感的群体,稍有不慎,就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变得懦弱自卑;但是,如若弃之不用,孩子往往会缺少韧性,抗打击能力无从培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