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空间换时间—掤劲才是太极拳的技击之本

 CeizhuPan 2018-07-17

“以空间换时间”理论的体系构成

太极拳的技击实现“以空间换时间”需要三个要素,这其实也是太极拳本身所具有的,第一:掤劲为本(强大善变的掤劲),第二:圆旋为用(最省力的用力方法),第三:粘黏连随的应敌感应。

掤劲、圆旋以及粘黏连随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服务于太极拳以空间换时间的对敌战略思维,没有掤劲则黏依不灵,没有圆旋则用力不巧,没有粘黏则处处受人牵制。

掤劲为本是指太极拳应敌的本力,也就是应敌的资本;圆旋为用是指太极拳应敌的用力方法;粘黏连随是太极拳应敌时随黏而变的方法。

以空间换时间—掤劲才是太极拳的技击之本

第一要素 掤劲为本 刚柔为体

掤劲是太极拳特有的一种劲,它刚柔一体,富有弹性和粘性,极其灵活善变,具有无限的延伸性和膨胀性,多变、连续是它的特点。它显隐无形,来去无踪,有感而应,随势而发,即可专注一点,也可以中心发散。

1、掤劲为本解释

掤劲为太极拳各劲之母,其他劲都是它的变象和表现。所谓的惊弹劲、冷咋劲、顿挫劲……都不过是它千变万化的表现之一。掤劲是太极拳是各种技法的引擎,没有掤劲的支撑,各种技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偏于刚或流于柔,达不到刚柔相济因敌而变的状态。

掤劲不是人体先天本有之劲,而是通过后天的训练获得的。掤劲的获得非一朝一夕之功,要经过多年的日积月累。首先在太极拳对肢体要求的框架下,用螺旋缠绕的方法,对身体进行左右、上下、前后、左上右下、右上左下总之全方位的进行抻扯对拉,去掉身上的僵硬和拙力,使整个身体的肌肉韧带拉长富有弹性,最后达到整个身体极其灵活协调,既可以整体一个方向发力,也可以局部象手一样灵活发力,既可以完整一气,又可以做到身手分家、左右分家、上下分家等多种身法。(此处用“家”字而不用“离”字,盖因虽然分但还是一个整体)。

以空间换时间—掤劲才是太极拳的技击之本

自己身上有掤劲只能称之为知己功夫,第二步是知彼功夫,通过推手、喂招、试劲等方法,练习触觉的灵敏度,达到有感而应,有感而发,应中有化,化中有发,化发相生,因敌而变。这样才是真正的具有了掤劲。

“掤劲”的获取过程,也是太极拳身法的训练过程。身法是对掤劲的支撑,掤劲是身法的表现。没有高度放松协调的身法就不可能有磅礴善变的掤劲。

“掤劲”是太极拳先辈在前人的基础上,经过多代人的研究和试验逐步完善产生出来的,太极拳将千招万势化为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八个劲,其实只有一个劲,就是“掤劲”。掤劲不是招数和技法,它是一种劲,能够驾驭各种招数和技法。其实如果真的拥有掤劲,招数和技法已经显得多余,因为通过刚柔的瞬间折叠在双方接触的瞬间胜负已决。

以空间换时间—掤劲才是太极拳的技击之本

由于掤劲延伸性、膨胀性和善变性,所以第一它的传递是由中心向四周发散,路程比其他换力的方法的路程要短很多。第二说有就有,说无瞬间杳无踪迹,刚柔的瞬间显隐转换让人找不到力点和方向。第三如同水银泄地极其快速又无孔不入,如同汹涌的波涛连绵不断不给对手喘息的机会。

找到了掤劲,就找到了太极拳妙手无处不浑然,挨到何处何处击的技击境界,就找到了以一衍万,由万归一的太极拳御敌金钥匙。

在对敌时通过打组合斗节奏拼技法的都不是真正的掤劲。有意是无意,无意是真意(打人不过脑),有感而应,随触而发,连绵不断才是真正的掤劲。试想两人交手或者应付更多的敌人,刀光火石之间哪里还有时间去想用什么办法,只有因敌变化,顺势而发。拳谱云:静中触动动尤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2、具备掤劲的检验方法

方法一:我按照太极拳的要求站立,让另一人像拍篮球一样拍打我的手臂,我的手臂会随着对方的拍打自动反弹。对方快我就快,对方慢我也自动随之慢,不加主观意识(图2—1)

以空间换时间—掤劲才是太极拳的技击之本

图2—1

方法二:当对方双手抓住我的双手向我身上推按,我松胯屈膝、松肩沉肘(图2—2),劲由后脚而起,发至双臂将对手弹起发出(图2—2、3)

以空间换时间—掤劲才是太极拳的技击之本

图2—2

以空间换时间—掤劲才是太极拳的技击之本

图2—3

方法三:我松肩沉肘松胯屈膝站立对方用身体向我手臂顶靠(图2—4),我裆部发力将对手弹出(图2—5)

以空间换时间—掤劲才是太极拳的技击之本

图2—4

以空间换时间—掤劲才是太极拳的技击之本

图2—5

方法四:对手推按我的后背(图2—6),我松胯屈膝,背部发力将对手弹出(图2—7)

以空间换时间—掤劲才是太极拳的技击之本

图2—6

以空间换时间—掤劲才是太极拳的技击之本

图2—7

3、陈氏太极拳的框架结构、原理及检验

框架结构是对敌的最基本要素,如果框架散了,一切都无从谈起。就如同两军对阵一样,阵型给对方一冲就散掉,那基本上就没有胜利的希望了,因为阵型散了,就形不成有效的防御和进攻。

立身中正、放松自然、虚灵顶劲、松肩沉肘、松胯屈膝、含胸塌腰等这些是太极拳的基本要求。肩不松则转关不灵,胯不松则周身不活,裆不圆则整个框架没有支撑和弹性,膝不曲则不能进退自如,人的肩关节和跨关节都是可以360°转动的,但我们遇到情况时由于紧张,自己给自己创造阻力,使肩膀和胯不能灵活的运转。我们搬东西时要用腰力,肘一定是沉下去的,只有沉肘才能够借用到腰力,所以太极拳中要求沉肘,平时我们劳作搬东西沉肘是无意识的,而太极拳则是由开始的刻意到最后的随时都沉肘,这样身体就能上下形成一个整力。

以空间换时间—掤劲才是太极拳的技击之本

图3—1 基本框架结构图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太极拳称之为拳,但整个套路中都是以手掌为主,并且要求领起为准,这样的结果就使手有极好的灵活性和极强的触觉感。

其实我们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太极拳这种框架的构成在各种运动中和生活中普遍存在,如写字、弹琴、打乒乓球、羽毛球、篮球……基本的要求都是一样的,就是要灵活。而太极拳不但要求灵活,还要对这些要求进行强化和改进,身体各个部位的联接处都处于圆和三角之间,这样的框架在建筑和桥梁建设中经常用到,这种框架产生的效果就是使身体形成一个整体,产生结构预应力,不但灵活而且富有弹性和抻拉性。

太极拳的框架构成,既要求整个身体形成一个整体力,又要求各个部位机动灵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稳固而又灵活的整体,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身体稳固中还有灵活、放松和协调。相对于人体力学结构而言,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形成的结构在与敌的对抗中的应用相对其他拳术应该是比较科学和实用的。当对方攻击我,在和我接触瞬间,对方的力量就能从接触点传递到地上,如果腰部同时旋转,对方到我身上的力量就会更小或忽略不计。

结构形成的检验:

第一种方法:我以基本姿势站立,让人从旁边推我掤起的手臂,我整个身体自然应力,没有一点拙力,给对方的感觉是第一推不动,第二有弹力。这种方法也可以让两个人从两边同时推两臂,效果一样。

以空间换时间—掤劲才是太极拳的技击之本

图3--2

第二种方法:我松肩沉肘自然站立,让人双手拧我的手臂,对方用很大的力也拧不动。我没有用一点对抗的力量,还是自然站立。对方的感觉是拧不动,手臂有弹性,没有和对方顶抗。如果此时让其他人来摸我上臂的肌肉还是放松的。让两个人同时拧效果也一样。

以空间换时间—掤劲才是太极拳的技击之本

图3--3

上述两种方法是检验太极拳框架结构形成最基本最简便的方法,如果给对方一推或一拧就本能的用拙力顶抗,说明太极框架结构还没有形成,需要继续努力。

太极框架是寻找掤劲的基础,掤劲是对框架的支撑。如果框架不能形成,说明整个身体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构成,在对敌时,达不到顺势而化因敌而变的程度。

主讲人:张其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