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与达人原则——【中医笔记】

 紫苏333 2018-07-18

这篇中医笔记源于听JT叔叔讲中医的笔记和心得


两千多年前的一天,嗯,应该是个风和日丽的天气吧,齐桓公在堂上读书,堂下,70多岁的老工匠轮扁正忙着削木头制作车轮。没一会儿,轮扁放下工具走过来,问齐桓公:“您读的是什么书啊?”齐桓公修养不错,还耐心回答他,“是记载圣人之言的书。”轮扁又问:“那圣人还在世吗?”齐桓公说:“已经死掉了。”轮扁立刻说,“那您读的这些,不就只是古人制作美酒剩下的酒渣吗?”桓公这回是真的怒了,“寡人读书,你一个做轮子的工匠也敢来指手画脚!你要是能说出个道理来倒还罢了,说不出来就是个死!”


轮扁还真的说出了一番道理:“我是以做轮子这事儿来观察的,削木头的这一刀,快了不行,慢了也不行,只有不快不慢(不徐不疾),才刚刚好。但不快不慢这个分寸,是得之于手而应于心,我的手能做到,我的心里有数,但我的口没法说出来。即使是我的儿子,我也没法用语言教给他。所以我都70岁了还在这里削木头。同样啊,古人和他们那些无法言传的东西都已经死去了,美酒已经被古人喝走了,您能读到的,书里能传达的,都只是做美酒剩下的酒渣罢啦!”


以上故事,源自《庄子·达生篇》。


第一等的,是那无法言传的。道可道,非常道。还记得吗,《西游记》里,第一等的佛经,是“无字天书”。


那我们这些学中医的人、想求取真经的人怎么办?

 

JT推荐的是“得于手,应于心”的达人原则。


所谓达人,就是因为热爱一件事情而成为专家的人。


“首先是去做。只有自己做到了,才会真正明白。先做到,才能想通。”


“不要一上来就用想的。那样会被淹没在茫茫无际的学术思考中,中医就学不成。”


人的心产生的能量,我们称为心力,就是那个“心中藏神”的神。心力的敌人,是思考。越会思考的人,心力越弱。“当鞋子合脚时,脚就消失了。”当你心力够强的时候,你就不需要思考了。


心力的练习,要从你最爱的点开始。如果你喜欢做菜,一开始功力不够,你要去用脑子记住放多少油,多少盐,哪几种调料,哪个先放,哪个后放,渐渐地,你成长为达人,这时候你已经不需要去记这些了,随手去放,就能恰恰好。这时候,你会觉得人生中这20分钟做菜的时光舒服极了,幸福美好得不得了。


然后,你把这种功力逐步扩充到人生的其他场域。一点一点的来,这叫做“赶小羊”。一只一只来赶,不要着急,不要贪心。等你扩充到一切领域,你就达到“空”了。你做什么都不必思考,只要用心,就能达到最好。


这个过程中,“心无杂念”当然是好的。但这件事不可以硬来,明明生起了杂念,硬生生压下去,这当然不成。杂念这个东西,是因为功力不够而自然出现的,这时候应该做的,是去提升自己的功力,而不是压抑杂念,强迫自己不思考。


而《伤寒论》的教学结构,正是合乎达人原则的,它从来没有叫你思考,它的训练,是“我在感知”,这是道家的正道功夫。


“心力够了才能形成心境,心境到了才能领悟道理。”


心力不够强的时候学了一堆理论,容易一辈子迷失在思考之中,“绕树三匝,无枝可依。”那些理论是死的,没有温度,没有生命真实的质感。


“学中医真的可以不用脑,用身体去记得它。”JT说。


真正会打拳的人,出拳的时候还要思考用哪一招哪一式吗?如果需要,那说明他还不会。真正会了,他是“不假思考”的。


学《伤寒论》的重点,就是在《伤寒论》的带领之下,走上达人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