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患者能否自己选药?

 yangtz008 2018-07-18

糖尿病是否能自己选药 来自糖尿病网 06:59


点击收听全文!


案例:陈阿姨最近被确诊为糖尿病,医生给她制订了降糖方案,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血糖仍没有达标。


而她的邻居宋姐也是糖尿病患者,宋姐告诉她,她正在服用的降糖药效果挺好的,建议陈阿姨也试试。陈阿姨疑惑了,为什么医生没有给自己开和宋姐一样的降糖药物,自己能否自行选择降糖药物呢?


其实糖尿病患者是不能自己选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认真阅读本文便明白了。

 


自己选药:难以注重综合治疗


糖尿病的“五驾马车”疗法指的是“糖尿病知识教育、饮食控制、运动、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其中,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合理的饮食和适宜的运动是治疗的基础,也是药物治疗能取得成功的关键。这就像是盖高楼时打地基一样,只有地基扎实了,高楼才能稳固。

 

糖友一定要接受正规而完整的糖尿病教育,并坚持合理的饮食和适宜的运动治疗。在缺乏糖尿病知识教育、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的情况下,自己选用降糖药,选药无基础,用药无目的。


那种只靠降糖药物而忽视饮食、运动治疗的做法,不仅不能控制好血糖,还会出现血糖的较大波动,其直接后果是对药物治疗失去信心,将导致最后不能坚持科学的药物治疗,有时还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

 

而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在服药的同时,给出一些饮食以及运动指导,让糖友能够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多种途径控制血糖,可以达到综合治疗的目的,使血糖控制事倍功半。

 

自己选药:不能保证合理用药


医生在给患者推荐药物时,适应证都掌握得比较合理。但实际上,有时由于种种原因,医生可能对服药的时间和方式交代得不够清楚,造成糖友的血糖控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比如,α-糖苷酶抑制剂应该在吃第一口饭的时候一起嚼服,而部分糖友可能会饭后服用,这可能会影响药效发挥;任何一种药物的使用都是从小剂量开始,以后根据血糖监测的结果逐渐调整剂量,可是有些人在服用某种药物时缺乏知识或耐心,当小剂量不能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时,便断然认为该药无效而停药,这也是不对的。


就像案例中的陈阿姨,因为血糖没达标而断然认为自己服用的降糖药无效;有些药物在服用一段时间后药效才会显现出来,有些药物服用后可能会出现副作用,但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服药剂量及方式,也许可以改善副作用。

 

所以,当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或药效不明显时,要请医生帮助,不宜自行决策。

 

自己选药:药物搭配不当

 


降糖药物的种类很多,目前认为,可以根据不同种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特点,采取联合用药的方式,以达到降糖作用相加、副作用相抵消的效果。


但实际上,常常会看到一些不合理的联合用药,这在中西药混用时尤为常见,例如将消渴丸(含西药降糖成分的磺脲类药物)和磺脲类药物合用,二者都是促泌剂药物,都是通过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来达到降糖效果,可能会起到快速降血糖的效果,但却是很危险的做法,因为会增加低血糖的发生率。联合用药的种类、方法与剂量的选择都需要相当高的专业知识,决非糖友自己可办到的。

 

自己选药:对药物理解不全面

 

有的糖友根据药品的说明书选择用药,这显然是危险的。除非您是专业医生,否则很难真正理解药物说明书上所说问题的内涵。比如,一些质量优良的药物可能在不良反应的描述上相当仔细,但实际上,每一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都极低;而另一些厂家在他们的药物作用效果上夸大其辞,却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尽可能地少提或不提。因此,不能根据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就将药物“打入冷宫”。

 

要想全面掌握利弊,选择最适合的药物,应该找一个知识全面而又负责任的医生来为您量体裁衣,提供合适的选择和搭配,并定期检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当然,病友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留神说明书中提到的问题会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并及时与医生沟通,以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无疑是明智之举。

 

自己选药:难以评价疗效和病情


有些糖友认为,自己的血糖监测做得好,血糖控制得也不错,那就说明目前所用的药物有效,有的还为自己买的药而盲目高兴,其实不然。有些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到医院检查是发现不了的,比如《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指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与骨折和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因此,对于有心力衰竭、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2.5倍及严重骨质疏松和油骨质疏松史的糖尿病患者应禁用本类药物。如果您擅自服用此类降糖药物,很有可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

 

血糖监测只是评价疗效和估计病情变化的一个方面,选择该吃哪种药物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评价其疗效就更非糖友自己办得到的。有条件的话,可以监测一天多个点的血糖,如三餐前和睡前血糖,保证全天血糖控制平稳。

 

自己选药:易上当受骗


一些老年糖友容易听信广告虚假宣传,而放弃医院所开的正规降糖药物而选择广告宣传药物,花上几百、几千元买一些“特效药”。这些药物可能会起到降糖效果(大量添加降糖药物成分),但是如果长期服用,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综上所述,药物治疗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糖友切勿擅自选择,一来是为了保护自己,二来是更好控制血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