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藏品赏析 | 钟表仪器(一)

 wyj剑神卓不凡 2018-07-18

我们正在努力为您制作一份

有情怀、有深度、有品味的文化读物

这里的文章,每篇都值得一读!  

欢迎持续关注和分享



绿漆木质描金花望远镜

绿漆木质描金花望远镜,清初期,

清宫造办处造,长99cm,望远镜口径4cm,

物镜径2.6cm,目镜径1cm。清宫旧藏


望远镜镜筒为木质,外罩绿漆,饰描金红花绿叶。


此望远镜是以凸透镜作物镜而以凹透镜为目镜的折射望远镜。此种望远镜为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于1609年创制,用于观测天体,世称伽利略式望远镜。



紫漆描金花反射望远镜

紫漆描金花反射望远镜,清中期,

清宫造办处制造,长81cm,筒径11.5cm,

物镜径10.2cm,目镜径3cm,

附三角形支架高51cm。清宫旧藏


此为单圆筒格雷果里望远镜,筒身铜镀金,外壁髹紫漆,上饰描金菱形花叶纹,菱形纹饰呈棋盘式布局。在镜筒与支架轴承处的铜镀金板上錾二夔龙,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望远镜中具有龙形纹饰的仅此一件。



新法地平日晷

新法地平日晷,清顺治,

长23.1cm,宽14.7cm,通高17cm。清宫旧藏


晷面为银镀金方盘,上刻时刻线、节气线,中心设有三角形可起落的晷针,紧临晷针的一侧安有指南针,另一侧横向镌刻铭文“新法地平日晷”,盘底部錾刻云龙花卉纹,并在中心部位刻竖向铭文“顺治元年七月吉日恭进修改历法远臣汤若望制”。日晷盘嵌入小方桌式紫檀木框架中,整体结构严谨,造型美观。

使用此日晷,凭指南针定南北,将晷针直立,通过晷针投在晷面上的日影位置,即可得到时刻及当日所处的节气。

晷面上镌刻“新法地平日晷”之“新法”,意指这件日晷不是中国传统的赤道式装置,而是采用了17世纪欧洲仍盛行的地平式装置原理,并在刻度上将中国传统的一日百刻和等分刻度法,改为一日96刻度,并以不等分形式标注时刻线。

这是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于顺治元年(1644年)七月九日特别向摄政王多尔衮和顺治皇帝敬献的贡品。此仪进入朝廷后,对清代中国人掌握地平式日晷的原理及制晷技术,起到了促进作用。



顺治朝地球仪

顺治朝地球仪,清顺治,

高19cm,座径34cm,球径10cm。

清钦天监制作。清宫旧藏


地球仪为铁质镀金,底座八角形状,每角饰铸一龙首,底座四立柱中置一地球仪。此仪锈蚀严重,模糊不清,但乃能看出球径上有镀金痕迹。


该地球仪是清宫收藏的最早的一件地球仪。



铜镀金盘式手摇计算机

铜镀金盘式手摇计算机,清康熙,

长55.5cm,宽12cm,高4.8cm。清宫旧藏


这件盘式手摇计算机,黄铜质,盘表面镀金,装在特制的黑漆木盒里,由清宫造办处依巴斯加计算机的构造原理自制。利用其齿轮系统转动可进行加减乘除运算。计算机表面有10个大小相等的圆盘,表示十位数。每个圆盘分为上盘与下盘,上盘中央刻有拉丁拼音的数位名称,周围按逆时针方向刻着由1至9的阿拉伯数字。1与9之间有一空格,在空格中安一能上下移动的铜挡片,移动挡片,可以看到下盘两种刻数的一个数码。


下盘周围也分为10格,里外又分为3圈,其外圈均布10个小孔,用拨针插入小圆孔,可以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下层圆盘。在下盘的10个圆盘之下各安装一10齿的齿轮,下盘转动,齿轮也随之转动。当上盘空格的读数超过9时,如继续转盘,齿轮可带动左边的齿轮转动一格,就使左边的读数增加1或减少1。明确地说,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下盘,读其中圈的数码,可体现进位,适用于加法及乘法;读其内圈的数码,可体现退位,适用于减法及除法。


这台计算机黑漆木盒的小抽屉中放着中国式的纳白尔算筹一副。盘式计算机能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如结合着算筹还能进行平方、立方、开平方、开立方等运算。


法国科学家巴斯加于1642年在巴黎创造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盘式手摇计算机,后由传教士把这种盘式手摇计算机介绍给爱好自然科学的康熙皇帝,深得康熙皇帝的喜爱。




银镀金浑天仪

银镀金浑天仪,清康熙,

通高37.3cm,座边长35.8cm。清宫旧藏


此浑天仪的重重环架可分三层:外层为地平圈、子午圈、赤道圈;中层是可绕轴旋转的黄道(带)、赤道、白道;最内层为四游环。各环皆刻有度分,环架通轴的中心处嵌一小地球,上刻有“亚细亚”、“欧罗巴”、“阿美利加”、“利未亚”等当时五大洲的名称。在通轴的一侧又设有太阳图形、月亮图形和小游表。

旋转浑天仪可以演示太阳、月亮围绕地球转动以及日月蚀等天体运行情景。


浑天仪是清康熙年间钦天监官员南怀仁等制造,并于康熙八年(1669年)进呈朝廷的。仪器由三层环架组合、上圆下方的造型,是中国传统浑天仪的表现形式,但在刻度和设计原理上却采用了西方法度及5世纪托勒密的地心说,可见这是中西科技融合的作品。由于这件浑天仪能够科学地演示日月交食之成因,一经入宫使用,对于刚刚结束新旧历法之争的康熙朝,在再度应用西洋历法、改进中国测天仪器等方面,都起了积极的诱导作用。


银镀金浑天仪的黄道带上镌刻满汉文,汉文为“康熙八年仲夏臣南怀仁等制”。



木盒套十五件绘图仪器

木盒套十五件绘图仪器,清康熙,

盒套长17cm,宽7cm。

清宫造办处制造。清宫旧藏


木盒套内装绘图仪器15件,其中有象牙计算尺,长10cm,宽1cm; 折叠角尺,长11.2cm;画规,长1O.1cm;玳瑁柄放大镜,直径3.5cm。还有适于野外作业的剪子、火链套(一种利用棉绒取火的工具)。



黑漆盒绘图仪器

黑漆盒绘图仪器,清康熙,

盒长25.5cm,宽22cm,厚5.5cm。

清宫造办处制作。清宫旧藏


黑漆绘图盒分上、下两层,内装绘图仪器30余件,其中有各种大小画规,长约15cm;圆规尺长11cm;比例尺长16.5cm、宽4cm;另有距尺、直尺和可折合成三角的测角尺等。盒内还放有三角形铜镀金支架,小巧玲珑,简单实用。有一存放墨水的蓝色水丞,其底部镌“康熙年制”四字。



纸筹式计算机

纸筹式计算机,清康熙,

长16.7cm,宽8.7cm,高5cm


纸筹式手摇计算机是清初以纳白尔算筹对巴斯加计算机改造而成的一种计算机。仪器的主体部分是嵌入木盒内排列的十对铜轴,轴一端附一个六齿的齿轮。将纸筹贴在铜筹的两端以固定,外罩留有插孔的木盒。使用时以钥匙拨动,在齿轮的带动下双重滚轴转动,其上纸筹的数字不断变化,按照纳白尔筹算法进行运算。



铜镀金综合算尺

铜镀金综合算尺,清康熙,

长15.3cm,宽4.9cm,厚0.2cm,

清宫造办处制作。清宫旧藏


这件综合算尺是一既可绘图又可测量的工具。它的一面分上、下两种尺度,上侧为分厘尺,下侧刻有三角函数名称及刻度。另一面四周是量角器。中间是一个比例缩尺,可将线段长度扩大或缩小。


该算尺对绘图计算非常有用。


【资料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