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让教育重新拾回自信?

 青龙董旄 2018-07-18

如何让教育重新拾回自信?

没有自信的教育不是真教育。

但是,我们的教育却没有自信,如果非要说有,那也只能叫“他信”——信所谓专家的信口雌黄,信媒体公知的断章取义,信无良家长的言之凿凿,信网络舆情的煽风点火。如果非要找到当前教育所存在的优点的话,那只能说反应速度出奇的快——哪怕小小的一件家校纠纷,相关领导们也一定会以雷霆万钧之势快刀斩乱麻,唯恐被火烧了自己的屁股。

反观我们以前的教育,家校纠纷也未尝没有,但由于当时领导们的安之若泰,反而没有多少为世人所诟病的地方。因为有一句名言叫“无私才能无畏”,只要你没有小辫子可抓,办的事又确实秉着“公平正义”,家长或者舆论闹一闹也就安静下来了,天是不会塌下来的。相反,如果处置过于迅速,很有可能拍马屁拍到马蹄子上去,结果让自己落个里外不是人。

比如,2015年的怀远梁老师在看学生晚自习时背后被学生贴上了“我是乌龟 我怕谁”的字条,师生间因此扭打在了一起。后怀远教育局迅速对梁老师做出了开除决定,却没想到这一决定反而招来了网上更大的质疑之声。

像类似的事件,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大可以不必草木皆兵。首先,要相信我们的老师大多数都是好的,他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也是正确和恰当的。其次,我们要知道,老师也是人,也有着三六九等,也可能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即使老师们真的犯了错误,也大可以按照正常程序一步一步的走下去。如果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急头火脸的掺合进去,在许多时候反而让当事老师更受伤——因为家长和舆论是不受教育主管部门节制的,在事件的解决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的调解作用实在有限,只能给当事老师感受到更大的压力。而且,有许多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为了迅速平息事态,同时不落下偏袒教师的恶名,是很乐于让当事教师“伤筋动骨”的。而这反过来又助长了家长方面的气势,使事情更不可能得到公正的处理。

在遇到类似事件时,教育主管部门其实应该拿出足够的自信,大可以让当事人找司法机关(公安局或者法院)来寻求解决,然后看司法机关的处理意见再拿出教育主管部门的处理意见来。因为司法机关对于涉事的教师和学生家长来说没有太大的倾向性,处理起来会更趋于公平。同时,司法机关的调解意见对当事双方会有更大的说服力,当事双方会更易于接受。而即使到了法院宣判之后,只要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及时拿出行政处理意见,又有什么可被别人指责的呢?如果因为事情显著轻微,司法部门对当事教师没有进行处理,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也不必为了迎合家长施以重拳,而这时的家长因为有了到司法机关主张没有被支持的前提,再闹下去也就没有劲了。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一位校长,具体如何姑且不论,但他做过的两件事却至今让我感到提气:

第一次是一位小学教师带学生来中学考试,在两场考试中的休息时间里,来考试的一个学生挨了中学学生的打,学校迅速和这位老师一起对事件进行了处理。但事后家长却不依不饶,一是责问为什么有带队老师孩子还挨打了,二是质疑为什么家长得知情况后来到学校时老师正在吃饭——其实孩子挨打时,这位老师正好上厕所,而且事先毫无前兆,谁也不知道就老师上厕所这么一小会孩子会打起来,所以老师根本没有错误。而这个学生虽然挨了打,但并没有受伤,也没有受到多少惊吓,在打人的孩子道歉之后,学校又让打人的孩子做出了适当的赔偿。老师是处理完事情后才去吃的饭,这又有什么不妥呢?难道因为一个小小的打架事件,所有相关的领导和老师都要绝食?

但家长依然不依不饶,一会儿说要找记者,一会说要上法院。那位校长本来态度挺好的,可看家长一副得理不饶人的架势,语气也马上硬了起来:“你爱上哪儿告上哪儿告去吧,要不你给记者都找来!”这让正好当时在场的我看了非常解气,而后来家长也并没有这儿找那儿找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还有一次,学校给了我们班几个贫困学生的资助名额,因为我当时的孩子来自周边的三个村,我又是外地老师,对学生的家庭情况并不了解,而当时学校要的又比较急,我就让学生们投票推荐(因为孩子们天天在一起,谁家穷富,谁家吃的穿的怎样比我们更清楚!)。在学生写选票的时候,我告诉学生们,可以自己投自己一票。当我看到其中的一个学生没有写自己时,我非常感动,就当场和学生宣布我要投这个学生一票。而投票结果一出来,正好这个学生和另一个学生是相同的票数,再加上我的一票,这个学生自然就被选上了。事后,没选上的学生家长很快捎来了信儿,说是我们班选的不公平,要是我不把全班学生家的穷富情况拉出单儿来,他家孩子以后啥钱也不交,不然宁可不上学了!

听到这话,我找到了校长,把事情原原本本的和校长说了一遍。校长说:作为班主任,你这样做没毛病,一个老师连一张投票权都没有?你抽空去他家一趟,把话说清楚了,如果他家还这么说,你告诉他们爱上不上!于是我中午找到这个学生家,把我的想法和学校的意见对家长交待清楚,家长也就无话可说了。

我想,如果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们都像这位校长一样,该硬气的时候也硬气一回,我们教育的自信也就会慢慢的回来了。

当然,如果相关的教育专家多一点担当,大小的记者与媒体们也多一点责任与良知,社会上的吃瓜群众们也多一点理性的思考、正确的站位,我们的教育就会越来越好了。

作为这个社会的一份子,让教育重新拾回自信,你我都责无旁贷——朋友,你准备好了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