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风味——故宫博物院吉州窑大赏!

 兜破仓穷 2018-07-18


江西的吉州窑以釉色品种繁多、造型丰富、装饰方法多种多样为其三大特点。以装饰而言,不下数十种之多,大致可以归为“胎装饰”  “釉装饰”和“彩装饰”三大类。 “胎装饰”即先在胎上刻划、印出花纹,然后上釉烧制的一种装饰方法。吉州窑的刻划花、印花都属于“胎装饰”。

釉本身既有实用作用,又具装饰作用。所谓 “釉装饰” ‘是指利用釉中所含的不同呈色金国在烧制过程中呈现的各种鲜地和色.釉斑和流纹等为饰。由于它是在窑内烧制过程中形成的,所以一一般称为 “窑变釉”。“窑变釉”原是千变万化的不规则的釉,然而,在吉州窑同时运用剪纸贴花于窑变釉之中,可达到人们预期的一定的效果 ,既保持了“窑变釉”多种变化的特点:又烧制出人们所需要的花纹,这是吉州窑的一大创新。

吉州窑属民窑,是商业性质的生产。它与北方的磁州窑一一样 , 不受宫廷束缚而富于创新精神,是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创烧了许多瓷器新品种的极其重要的瓷窑。


宋   吉州窑白地黑花小罐


高7.1cm、口径6.4cm

足径7.1cm


罐为直简形,上、下径相若,平顶式盖,素底。盖面以褐彩绘折枝花朵,罐身绘卷枝纹。盖与罐身吻合,所绘纹饰简练。此罐较小,应为蟋蟀罐




宋   吉州窑玳瑁釉罐


高11cm、口径12cm

足径6cm


罐唇口,短颈,圆腹,浅足。罐外施“玳瑁釉”  底足及罐里露胎。“玳瑁釉”是吉州窑窑变色斑装饰中的一种,以其色质与玳瑁相似而得名。其工艺为先施一种含铁较高的釉料,然后随意甩洒一种色较浅的釉料,两种釉在烧成过程中变化而形成深色地浅色斑点。因釉中含铁量多少不等、甩彩时的任意性与烧成气氛不同,形成千变万化的色斑。吉州窑传世玳瑁釉器物除罐以外,还有瓶、炉、碗等。




宋   吉州窑玛瑙釉梅瓶


高36cm、口径6cm

口径12cm

清宫旧藏


瓶直口,短颈,丰肩,硕腹,内凹足。瓶体线条变化柔和平缓,造型稳重。自瓶口至底施褐、黄两种色釉,其质感颇似玛瑙,故名“玛瑙釉”。此釉是利用含铁量不同的两种釉相间施在器物上,烧成过程中,两种釉互为溶融,又可明显地分出两色,装饰效果独特。




宋   吉州窑黑釉剔花梅瓶


高19cm、口径5cm

足径6.8cm


瓶小口,圆唇  短颈,丰肩。内凹圈足。通体施黑釉。器身剔折枝梅花一枝,花纹处露黄色胎。花蕊用褐彩勾画,装饰效果很强吉州窑是一个综合性瓷窑 ,烧瓷品种丰富,其中黑釉最能代表吉州窑的装饰特点。

黑釉品种有黑釉剔花剪纸贴花、木叶纹、玳瑁釉、窑变花釉、黑釉彩绘等。黑釉剔花是在黑釉上剔出花纹,花纹露胎。除梅瓶以外,有长颈瓶、罐、 碗等,装饰题材多为梅花。




宋   吉州窑剪纸贴花小碗


高5.3cm、口径10.5cm

足径3.5cm


碗敞口,碗式较深,浅足露胎。里外施两种釉,外为酱、浅黄色花釉,里为窑变花釉。碗内壁饰三组酱黑色四瓣菱形开光式剪纸纹样。把民间剪纸艺术直接运用于瓷器的装饰上,是吉州窑匠师的创举。他们利用施两种不同色釉的方法,先施底釉,再贴上剪纸纹样,上第二次釉,烧成后即成浅地深色花纹。

这种装饰主要用于碗内,或三组、四组梅花形、或菱形,亦有小朵散点式梅花,或风梅、风蝶、折枝花、折枝梅、梅竹、梅竹鸳鸯、鹿树纹等,还有以“金玉满堂”、'长命富贵”等吉祥语为剪纸纹样的。




宋   吉州窑剪纸贴花碗


高6cm、口径12.3cm

足径4cm


碗敞口,腹较深,浅足。里口有一道凹旋纹。外施“玳瑁釉”  至近足部,素底,里为黄、褐相间的窑变釉。碗里剪纸贴花双凤梅花,纹饰简洁,图案效果较强,是吉州窑最具特色的装饰品种之一。




宋   吉州窑剪纸贴花碗


高5.9cm、口径11.4cm

足径4cm


碗口微敛,碗式较深,浅圈足。碗内为窑变花釉,里口贴一周花形边饰,内壁三组菱形剪纸贴花,外施玳瑁釉,足素胎无釉。此碗除内壁饰三组剪花外,里口亦饰剪纸贴花边饰,这在吉州窑剪纸贴花碗中尚属少见。




宋   吉州窑剪纸贴花碗


高4.5cm、口径1.5cm

足径4.3cm


碗撇口,口以下渐内收,浅腹,圈足。内外施黄褐釉,外施釉不到底。碗里饰双凤及梅花两朵。碗心内凹,饰梅花一朵。碗外有黄褐斑点。白胎,胎质粗松,釉面不平。




宋   吉州窑剪纸贴花碗


高4.7cm、口径16cm

足径5cm


碗撇口,外口下一周凸棱,口以下渐收,圈足外高里浅。碗内施窑变釉,内壁饰两只飞凤,碗心饰梅花一朵。碗外壁施黑釉不到底,用黄褐色釉随意在黑釉上面点酒成大小不同的块状纹饰。




宋   吉州窑剪纸贴花碗


高4.5cm、口径10cm

底径3cm


碗敞口,卷沿,浅身,腹壁斜收,平底。外施玳瑁釉,碗里沿下饰阔条花边一周,花边下有剪纸纹样“长命富贵”  “福如东海”  两组吉祥语。




宋   吉州窑黑釉加彩碗


高4.5cm、口径10cm

足径3cm


碗口沿外折,口下内束,圈足。碗内外施黑釉,外釉至近足部。碗内壁以黄彩绘双凤双蝶,碗心绘朵花。此种装饰方法为吉州窑所特有。凤与梅花或与飞蝶搭配为吉州窑的常见题材,有一凤一枝梅、双风双梅或双蝶、三风三花等不同组合,装饰效果很强。




宋   吉州窑黑釉加彩碗


高5.5cm、口径11.3cm

足径3.9cm


碗敛口,口下内凹一周棱,以下渐内收,圈足。碗内外施黑釉,碗外釉至近足部,足里外露胎。吉州窑烧制的黑釉碗,碗足形式有以下几种:圈足;小浅足,足外有明显的旋削痕;外不见足,足底略凹,足边有宽、窄两种,修坯不甚规矩;外浅足,里足墙斜削。此碗足部特征属第一种。碗里以黄色彩釉绘双凤纹,仅寥寥数笔,即把双凤自然、飘逸的动感展现出来。双凤首尾相接,以朵花间隔开来,碗中心亦饰朵花,形象生动传神又具图案装饰效果。

 碗口沿外折,口下内束,圈足。碗内外施黑釉,外釉至近足部。碗内壁以黄彩绘双风双蝶,碗心绘朵花。此种装饰方法为吉州窑所特有。风与梅花或与飞蝶搭配为吉州窑的常见题材,有一风一枝梅、双风双梅或双蝶、三风三花等不同组合,装饰效果很强。




宋   吉州窑黑釉彩绘碗


高4.8cm、口径11.5cm

足径4cm


碗敞口,口下约1厘米处有凸棱,以下渐内收,浅圈足。内外施黑釉,釉色黑而光亮,碗外釉至近足部,以下露胎,胎呈白色,修坯不甚规矩,足部有明显的旋削痕。碗里饰白色月梅纹,白中有窑变乳浊状




宋   吉州窑描金碗


高5.5cm、口径11cm

足径3.5cm


碗敞口,口下有凸棱,圈足。内外施黑釉,釉面有棕眼。碗外釉至近足部,以下露黄色胎,胎上有轮旋痕。圈足外深内浅。碗里以金彩绘折枝花卉两组,惜金彩年久已脱落,只留有金彩描绘的花纹轮廓。




宋  吉州窑玳瑁釉碗


高4.6cm、口径14.8cm

足径3.6cm


敞口,圈足。碗内釉面为酱、黄等色交织混合的玳瑁釉,外为酱色釉,碗外近底一圈及足无釉。此碗无论从造型上或釉色上看,均可称为吉州窑玳瑁釉的一件代表作品。



宋   吉州窑黑釉黄斑碗


高5.7cm、口径10.7cm

足径3.4cm


碗敞口,深腹,浅圈足。碗外施黑釉至近足部,露胎处呈黄白色胎。碗里为两色釉,以黑釉为主,间任意流淌的不规则的黄色斑块四组。吉州窑黑釉器胎有深、浅两大类,深色胎为酱红、砖红色,浅色胎为灰白、黄白色,此碗胎色较浅。




宋   吉州窑窑变釉碗


高3.2cm、口径10.3cm

足径3cm


碗口较厚,下折,式较浅,内足。碗外施黑色半釉,下半部露砖红色胎。碗里为窑变花釉,在黑色地上密布浅黄色花点,装饰效果独具一格。




宋  吉州窑绿釉印花碗


高4cm、口径10.3cm

足径3.7cm


碗口外撇,斜壁,圈足微外撇。碗内壁模印水波纹,其间刻四尾游鱼。通体施绿釉,釉面莹润光亮,开细小纹片。水波游鱼为宋代瓷器中常见的纹饰,耀州窑、临汝窑、广西容县窑等都有烧制。此碗器型小巧,纹饰精美,为吉州窑的典型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图文来源故宫博物院   由古玩元素网原创整理编辑  同行转载请署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