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部的生理的构造,是微向外突的,但在练拳时如过于外突必有低头弯腰之病,故太极拳对臀部要求不过于突出而注意向里收进,称作“敛臀”,是腰部松沉直竖和“尾闾正中”后的自然收进的姿势。因此过于强调收进,练成没有自然外突的臀部,即俗称的“没有屁股”,反而是违反生理上自然形态的,会减弱下肢的支撑力。敛臀的主要作用是在“气沉丹田”和裆部会阴虚上提的配合下能使气团聚小腹,加强横膈式呼吸运动的作用,能使腹肌、大小肠、泌尿系统获得更好的有规律锻炼,也有助于提高腹肌的弹性和韧性。其次,在敛臀后臀部易于保持中正,不像突臀时容易扭臀,常常会使“尾闾正中”受到影响。尾闾位于尾骶骨附近,它是自然正中,不偏不倚的,因此它不是一个动作,而是生理上固定的姿势,与骨盆倾斜为40—50°。敛臀后加上头部的“虚领顶颈”,全身就易于中正安舒。所以《十三势行工歌诀》说:“尾闾正中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此外,敛臀不但有利于做好平衡动作,也有利于推手时的化劲和放劲,可使身体重心下降。因为敛臀使整个脊柱下端的尾闾内敛和沉着,这样就固定了脊柱的下端,成为整个上体的支座。有了这个尾闾正中的支座,使腰骶固定,则有助于增强脊柱的灵活性和背肌的弹性,这也是劲由脊发出的根源。如果臀不内敛,尾闾后凸、不正中,则会使发劲成为偏向一边的手臂劲,这种劲会失去平衡,不能“专主一方”,因为它不是发于腿、主宰于腰脊的整体劲。 臀部的技击作用为应付背后近身的地方,或移步进身将臀部贴住敌方小腹,配合手法,俯身将臀部上挑,使敌方从我背后翻倒地。臀部也可猛坐身后敌方的胯部和膝节,使之倒地。 |
|
来自: dongjw0934 > 《练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