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市海淀区养老服务管理协会

 玖玖家政 2018-07-19

   将钱存入银行司空见惯,但将服务时间存入银行却是近几年逐渐出现的新事物。那么,“时间银行”的概念到底是什么?该如何让这一养老现象得以全面推广,并形成一种长效机制?它又能给老年人带来哪些好处?

 

社区发现

“时间银行”里的老年“客户”


    近年来,随着空巢老人的增多,全国各地开始探索社区老人互助养老新模式。其中,“时间银行”就是最典型的代表。那么,老年“客户”在“时间银行”里储存和支取的到底是什么?


现象一:储蓄快乐,支取快乐


    在长沙县星沙文化广场一个亭子里,每天上午都会上演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一群老人聚在这里拉二胡、吹口琴、唱红歌,引得不少游人驻足观看。“音乐会”的组织者是现年72岁的刘景云和她的老伴。用老人自己的话说,组织这个活动是自己的一大爱好,但更是为了使和他们一样的空巢老人得到快乐。

刘景云夫妇家住长沙县星沙街道望仙桥社区。他们的儿子移居美国14年未曾回家,夫妇俩时常感到孤独。几年前,社区成立了“时间银行”,两位老人在获得志愿者的帮助后,突然萌生出了加入“时间银行”的想法。于是,他们开始利用自己的特长,在闲暇之余组织一些空巢老人聊生活、话家常、唱歌、跳舞,缓解孤独之情。两位老人坦言,在“时间银行”里,他们实际上存的是快乐,如果以后支取,也要支取快乐,因为那是有了“利息”的快乐。这样的做法让他们觉得生活很温暖,不再孤独。

在刘景云夫妇的带动下,社区内身体较好的空巢老人都在“时间银行”开了户,老人们聚在一起聊天、弹琴、唱歌不亦乐乎,给社区增添了活力。

 

现象二:储蓄爱心,支取帮助


    每天中午,独居老人李秀明用两个小时帮王玉和老人准备午餐,这两个小时则被社区记录在册。今后,李秀明将可以像在银行提取存款一样,在自己需要的时候,获得同等时间的无偿服务。

79岁的王玉和是一名独居老人,住在新疆乌鲁木齐市苇湖梁街道新光社区,由于年岁大了,她独自生活十分困难。同是独居老人的李秀明今年66岁,腿脚还很灵活的她参加了社区的“时间银行”,并主动承担起了照顾王玉和老人的责任。洗衣服、做饭、散步、聊天,两位独居老人在一起,自然没有以前那么寂寞了。

现在,李秀明已为王玉和服务达500余个小时,今后她可以在自己需要的时候,获得同等时间的无偿服务。对于这样的一个“储蓄结果”,李秀明坦诚地表示,她很能理解独居老人的难处,所以趁着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就想去帮助和自己一样的人。李秀明说:“我知道有一天自己也会像王玉和一样行动不便,如果哪个时候也有人来帮助我,对我来说无疑也是一件好事。所以,我现在是在‘时间银行’里储蓄我的爱心和帮助,今后我也同样会得到别人的爱心和帮助。”


现象三:储蓄的多,支取的少


    在“时间银行”里储存时间,为的是将来自己需要的时候随时支取,及时帮助自己解决需要解决的困难。但是记者了解到,许多老年人在“时间银行”里储存了很多时间,却往往很少支取。

广州寿星大厦养老院的“时间银行”开设了12年,但在“储蓄时间”的四千多人次的老人中,真正需要他人服务时却鲜有“提取时间”的,因此,“时间银行”的储蓄量一天一天地增大。

今年84岁的甘大爷擅长打太极拳。在广州寿星大厦居住了6年的他,已经免费教院内的老人打了6年的太极拳,他在“时间银行”里储蓄的时间累计超过了180小时。有一次甘大爷不小心扭伤了腿,行动不便,院方提醒他可以从“时间银行”提取时间享受免费服务,却被他婉拒。甘大爷说,虽然自己储蓄了不少时间,但遇到困难时只要自己能解决,还是不想麻烦别人。

跟甘大爷有同样想法的老人不在少数。他们要么是不好意思让别人来帮助自己,要么是觉得没有必要找他人帮忙。


记者调查

“时间银行”故事多


“时间银行”是怎么运行的?它的建立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为此,记者来到湖南长沙县星沙街道办事处和望仙桥社区采访。


故事一:一个社区和一条街道的创新


    星沙街道望仙桥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范先顺最初成立了一支服务空巢老人志愿者队伍,建立“夕阳乐”餐桌为空巢老人提供集中就餐服务,提供家庭助老、低保、医疗和精神文化慰藉服务。

如何吸引更多的居民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范先顺想到了“时间银行”这个概念。她的这一想法得到星沙街道办事处的肯定与支持。善于开拓创新的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剑也在思考:随着城市居民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家庭成员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特别是外出务工青年逐渐增多,导致空巢老人也日渐增多。街道和社区在关爱空巢老人的生活方面,面临着许多突出的实际问题。他觉得,社会管理不能光靠法律法规,大力弘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新风,值得探索一些更科学的管理模式。王剑认为,“时间银行”这个由美国人卡恩创立、并在我国一些城市实施的志愿服务模式,不失为调动社区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意识的最有效方法。

2011年3月12日,在星沙街道的直接指导下,望仙桥社区“时间银行”挂牌成立,设立了“关爱老人”“文明劝导”“社会救助”“法律援助”“百灵天使”“邻里使者”等几个服务小分队,定期开展相应的志愿服务,并将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储存在“时间银行”里面,当提供服务的志愿者需要服务时,可以将储存的时间取出来。


故事二:最繁忙的热线电话


    记者在望仙桥社区采访期间,“时间银行”热线电话铃声不断,业务十分繁忙。

社区“时间银行”工作人员沈恬是位漂亮又能干的姑娘,学导游专业的她,不仅活泼可爱,而且十分细心耐心。她对银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了如指掌,对储户的要求和每一个打来的电话及时作好记录。

“84050273,社区居民都熟悉这个电话号码。志愿者要求加入‘时间银行’的,居民要求志愿者上门服务的,都通过这个电话号码反映。”沈恬告诉记者,社区“时间银行”开办以来,她专门负责接听社区居民的热线求助电话,并做好记录,和居民预约服务时间;然后按照居民要求服务的内容,通知服务队负责人安排人员上门服务。第二天,她还要打电话对被服务的居民进行回访,了解他们的满意度。

“‘时间银行’的热线电话24小时都有人接听,我每天至少要接两个电话。”沈恬说,有的居民白天没有联系上,晚上就打她手机,她已经把办公室的固定电话转移到了自己的手机上。


故事三:能“升值”的爱心


    针对老年志愿者群体参与活动时间较少、需求帮助时间较长的实际,望仙桥社区“时间银行”启用“保值增值”程序,让其在参与志愿帮扶后获取“支半入倍”的“储蓄效益”。

78岁的张老是第一批加入“时间银行”的储户。当社区工作人员将她30分钟的服务时间记录到台账时,他当着大伙的面第一个表示了怀疑:“以后我需要帮助时,‘时间银行’能不能兑现承诺?”

今年5月,张老突然生病不能起床。“时间银行”工作人员得知其儿女都在外打工的消息后,立即对其启用“保值增值”法,委派另一位年龄比他小的空巢老人帮他煎药、买菜、煮饭、做家务……病愈后,张老就拄着拐杖来向“行长”表达谢意:“时间银行”还真管用,我30分钟的付出换来80小时回报,大大增值了。


专家声音

让'时间银行'成为老年人的福音


    “‘时间银行’已成了世界上通行的志愿者服务激励措施。”长沙民政学院教授史铁尔告诉记者,将志愿者为社区以及他人提供的服务折算成时间,储存在“时间银行”里,将来一旦需要,可以获得社区志愿机构提供的同等以上时间的服务,这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十分普遍。近年来我国上海、广州、重庆、南京等一些城市社区也先后出现这种服务。这种通过“时间储蓄”方式进行的接力式服务,为社区老人居家养老提供了积极的辅助,值得倡导和推广。

史铁尔教授同时指出,我国一些地方已经建立的“时间银行”在管理、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一是制度还不够健全,管理还不到位,没有形成长效机制;二是盲目行事,条理不清,服务缺乏针对性;三是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联动的网络,“储户”担心支取难。为此,他建议应当像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香港地区一样,建立统一的“时间银行”储户数据库网络。如果暂时还不能全国联网,至少也应实行省内或地市(州)、县内联网。

点评:“时间银行”是志愿服务新观念的体现,是居民居家养老的新模式。任何新鲜事物开始都会存在不足与缺陷,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呵护,相信它一定能成为老年人储存爱心支取快乐的福音。


(来源:中国老年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