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延年半夏汤治疗久咳

 山东中医竹林 2018-07-19

岳美中先生在其医案中谈到“延年半夏汤”认为此方对突发性的胃脘痛(胃痉挛)和支气管哮喘证偏寒的有很好的疗效。用之得当,立杆见影。
运用延年半夏汤治疗哮病的体会
讨中药治疗哮病的理、法、方、药。方法:采用古方延年半夏汤治疗哮病200例。结果:总有效率96%,根治80例。结论:本方有温肺散寒,祛痰利气,益脾补肾之功效,缓解哮病临床症状作用迅速,若能坚持服药3个月,能达到根治哮病的目的。探讨哮病理、法、方、药。
【关键词】  延年半夏汤 哮病 理论探讨
笔者在25年临床实践中,常用延年半夏汤治疗此病,获得满意疗效。哮病的病因病机极为复杂,与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素体虚弱素等有关。病机关键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常,津液停积成痰,痰气搏结,壅阻气道,肺失宣降而致。病位之标在肺,其根本则是脾肾不足。治疗重点要放在治痰上,治痰之本在于益脾补肾。
哮病的治疗方药很多,诸如内服小青龙汤、麻黄汤、三子养亲汤、人参蛤蚧散等;其他疗法如针灸、发泡、割治、埋线、组织疗法及西医的整套疗法。但其疗效大多只能治其标,不能治其本,病情常反复发作。笔者细读《岳美中医案》,喜得用延年半夏汤治疗哮病,方药组成十分切合哮病病机,通过25年临床反复实践,治疗哮病200余例,根治80余例。
资料与方法
延年半夏汤的组成:清半夏12g,炙鳖甲30g,前胡10g,桔梗10g,人参10g,枳实9g,吴茱萸10g,槟榔9g,生姜6g。
功效:温肺散寒,祛痰利气,益脾补肾。
方解:清半夏燥湿祛痰,以治痰之本,使已成之痰有出路;前胡降气祛痰,与清半夏相伍,一升一降,使肺的功能趋于正常;枳实辛散以行痰湿,《别录》:“除胸胁痰癖”。炙鳖甲补肾阴以达金水互补,其性走而不守,利于痰邪外出,又可镇纳上浮之气,使之归根;人参大补元气,补益脾肺,以治痰之本,与清半夏相伍构成标本兼顾;吴茱萸辛开苦降,《别录》:“主痰冷”。槟榔为竹之余气,善于疏利,能发清阳之气;生姜辛散以助开胶固之痰。诸药合用使痰无源可生、无器可储,肺气升降自如,则哮病除矣。
适应证:阵发性咳嗽,呼吸困难,喘息,喉中痰鸣,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咳大量白色泡沫痰,舌苔白腻,面目浮肿,脉浮无力。若见苔黄厚,脉滑数有力,原方加生石膏20g,桑白皮15g,黄芩10g,以泻肺经之郁热。若持续哮喘,症见烦躁不安,肢冷汗出,脉浮大无根,重用人参15g,加熟附片10g,以防喘脱。热哮痰多者,另服礞石滚痰丸。兼有浮肿者,合用金匮肾气丸。
疗效判断标准:①有效:哮鸣等主要症状消失,次要症状基本消失,舌苔脉象恢复正常;②根治:随访3年,患者的体质显著增强,发病次数减少,发病时症状轻微。
讨  论
延年半夏汤系唐以前的古方,日本医家用此方以柴胡易前胡治疗胃痉挛获得较好疗效。笔者在从医的25年内,运用该方为主,治疗哮病200余例,多数患者病史都在10年以上,使用多种中西药,但病情缠绵难愈。但服用延年半夏汤三剂后,其哮鸣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服药30天后,患者的体质明显增强,若能坚持服药3月,哮病固疾可望痊愈。方中清半夏用量常在10~20g,规毒性反应。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前胡含有类醇样物质,人参可促使类固醇分泌。这给人以启示:对一些常见难治性疾病,既要用中医理论体系进行辨证施治,又尽可能的结合现代医学对这些疾病的研究成果,认真分析每一个患者的个体差异,总结出切合患者实际的治疗方法,只有广开思路,才能最终战胜疾病。
【参考文献】
1 彭先荣.延年半夏汤运用经验.江西中医药,2001,(1).
2 张晓雷.延年半夏汤运用体会.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2:75-75.
3 张世文.延年半夏汤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42例总结.湖南中医杂志,2004,(4).
4李斌.延年半夏汤合西药治疗老年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30例.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2).
我的手机  7:15:06
炎暑已逝,秋冬踵至,天阳日减,阴气渐盛,肺系宿疾,伺机病作。治疗之棘手,病人之痛苦,莫甚于哮喘。笔者近年运用延年半夏汤化裁治愈数例,谨录验案于下。
王某,女,46岁。2008年9月17日初诊。童稚时代即罹患哮喘,夏轻冬重,屡用中西两法调治,时效或罔效,至今未获有效控制,四天前因衣薄感寒而诱发加重。每当哮喘加重时先感觉咽喉发痒,紧缩噎塞,咳嗽喷嚏,呼吸不畅,继之阵作。平时胸痞脘胀,水谷消迟,食后及夜晚益甚,身冷畏寒,体倦乏力。刻诊:面色苍白,眼睑微肿,壅嗽喘憋,喉中痰鸣,愤瞋肩息,胸高气塞,俯仰吐息,不得平卧,四末清冷,痰稀如水,昼夜盈盂。舌体胖大,舌质淡紫,苔白滑,脉象沉弦而紧,诊断为冷哮。
析其病机乃肺气贲郁上逆之证,以其素禀阳衰,脾陷胃逆,中气虚乏,升降失司,浊阴填塞,水谷异化。一被冷风感袭,皮毛闭塞,中脘阻隔,胃气愈逆,肺气闭郁,表里不得通达,于是宗气逆冲,咳逆上气,壅闷喘急,气道逼窄,呼吸困难,病苦欲死。
治法当温中燥土,崇阳抑阴,运转轮枢,以培升降之用。降戊土于坎府,使浊阴下泄于水道,升己土于离位,引清阳上达于汗孔,方选《古今录验》延年半夏汤化裁:半夏15克,吴茱萸9克,人参9克,生姜15克,鳖甲15克,桔梗12克,枳实12克,前胡9克,槟榔6克,桂枝15克,茯苓15克,陈皮9克,僵虫15克。3剂,水煎服,日1剂。服后哮喘发作次数减少,程度明显减轻。守方继服14剂,哮喘平息,随访至今未再发作,生活、劳作已如常人。
按:延年半夏汤出自《古今录验方》,《旧唐书·经籍志》题为甄权撰,原书已佚。唐·《外台秘要》收录此方,近代日本医家将其载入《汉法医典》。该方由九味药组成,配伍严谨,不失为汉唐古方之规范。取半夏下冲逆平喘嗽,降浊阴止呕吐为君药;吴茱萸汤舍大枣之壅滞,而但用吴茱萸温中行滞,化寒痰冷饮,生姜温中降逆,解表散寒,尤托以气淳质厚之人参直走黄庭而补中气,以复升降之常共为臣药。鳖甲主破癥瘕积聚,化痞结痰瘀;桔梗功能疏利排决,消胀止喘;枳实善破结开闭,除停痰留饮;前胡医胸膈痞闷,咳逆喘促;槟榔下气辟浊,消食祛痰共为佐使。全方君臣同构,佐使合宜,温阳理中,驱寒止痛,行气降逆,蠲饮除痰,共消胸脘之块垒。该方原主治胃脘寒痛证,揣测病机当为“寒则收引”所致胃脘挛急作痛,与哮喘尽管病名、发病部位、临床表现皆不相同,笔者运用此方辨治冷哮却收到明显疗效,这是因为二者的病因病机相同的结果。况且方中多数药味具有降逆平喘,止嗽化痰的功效。运用异病同治、一方多效的理法方药取得殊途同归的疗效,体现了辨证论治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我的手机  7:15:07
运用“延年半夏汤”治疗咳嗽案的思考案
案例如下:
盛某某,男,56岁。2014年9月28日初诊。患者多年慢性支气管炎。每逢季节变化、油烟异味刺激和身体虚弱则出现咳嗽、咽部不适。咳嗽性质为干咳,无痰,入睡前偶有咽痒。咳嗽呈阵发性。饮食一般,不贪寒凉。休息一般,工作繁忙,易劳累(企业老板)。个高、体瘦。面色青暗无光泽,眼周特别明显。手温一般。切诊脉弦紧,尺大。舌形大薄,苔白微腻。
证属:体弱久病,肺脾肾虚。操劳过度,肝用过度,金水无以养木,罢极之本易伤。故而面色青暗,本气外漏。脉象弦紧尺大。咳嗽久治不能根治,五脏致伤,穷必归阴入肾。治疗肺肾标本同治。脾胃中州斡旋上下。
思此咳嗽前医多用肺经止咳,不效者未曾考虑下焦肝肾。忆我跟师郝印卿教授抄方时,他曾对我讲解咳嗽治疗,谈到中医大家岳美中前辈对“延年半夏汤”情有独钟。岳美中先生在其医案中谈到“延年半夏汤”认为此方对突发性的胃脘痛(胃痉挛)和支气管哮喘证偏寒的有很好的疗效。用之得当,立杆见影。
经过学习岳美中老先生的经验,本方在临床中时时可以用到。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情况,本案我略作加减如下:
鳖甲12(先煎半小时),炒槟榔6,吴茱萸3,前胡9,桔梗9,法半夏15,枳实6,党参20,紫苑30,茯苓15,防己10,生姜三片。五付水煎服分早晚两次。
服上方三付时咳嗽止。五付服完感觉精神很好。后给予苓桂术甘汤加减继续调理脾胃。
《岳美中医案集》按:延年半夏汤,系唐以前古方。日本野津猛男于此方以柴胡易前胡、治胃痉挛,有效。主要以神经痉挛为主.包括支气管痉挛。因肝脉浮细而弦,用人参、鳖甲、槟榔;咯粘液性白沫痰,用半夏、桔梗、吴茱萸,且吴萸一味,在临床上经验,其治咽头至胃部之粘液样白沫壅盛.有殊效。桔梗与枳实相配伍,具升降肺气之力,兼之柴胡能除胸胁苦满,生姜主治水毒,合力共济.故能用以治支气管喘息。
按:“延年半夏汤”的方解很多。主要认为鳖甲引阳入阴搜邪外出。我想强调的是本案中重用党参和紫苑加茯苓和防己。防己,茯苓有“木防己汤”的意思。因为病人面色暗,水气不化,源于肾气不足。重用党参在于补气运药。紫苑色红入血分搜邪,如果邪入血分,我的经验是多用、重用紫苑,效果很好。黄元御《长沙药解》中解释紫苑:味苦温。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去蛊毒痿蹶,安五藏。生山谷。味苦、辛,入手太阴肺经。降气逆而止咳,平息贲而止喘…..紫菀清金润肺,止咳定喘,而兼善敛血。劳嗽吐血之证,因于肺逆而不敛,肺气清降,则血自敛矣。其诸主治,开喉痹,通小便,定喘促,破息贲,止吐血,住便血,疗肺痈,行脓血,皆清金降逆之力也。
我的手机  7:15:07
延年半夏汤治疗外感久咳不愈58例
延年半夏汤为《古今录验》方。岳美中老中医用其治疗突发性阵咳作喘,白沫痰,舌苔白腻 ,证候偏寒者效果颇佳。近年来,笔者用其治疗外感久咳不愈患者,亦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58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10~72岁,平均38岁;病程1周~3个月。其中上感后咳嗽迁延不愈者28例 ,慢支、支气管哮喘者30例。均曾接受过中西药物治疗效不佳。
治疗方法
  延年半夏汤组成:制半夏12g、槟榔6g、桔梗3g、炙鳖甲9g、吴萸3g、枳壳6g、前胡6g、党参10g、炙甘草3g、生姜5片,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治疗效果
  本组经治疗服药1周内咳嗽消失,停药后不复发者42例(71.2%);服药超过1周,咳嗽减轻, 但未 完全消失者14例(23.7%);服药超过2周,症状未改善者3例(5%)。
典型病例
陈某,男,56岁,1996年10月2日初诊。患者于月前不慎感受风邪,致起畏寒发热,鼻塞流涕 ,咳嗽等症。经西药抗菌消炎退热处理后,余症均除,唯咳嗽迁延难愈。诊见患者咳嗽痰粘色白 ,喉中气逆则咳,痰咯出后咳可稍止,兼恶心欲吐,纳谷不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细弦滑,遂 予延年半夏汤3剂,药后咳嗽大减,续用原方服5剂而愈。
体会
外邪初起在表,治宜辛散,可望汗出邪解而病愈。但近年来对外感病初起患者,部分医生常早用、滥用抗生素,致使冰伏外邪,寒痰阻肺,肺失宣降,则咳嗽迁延难愈。故方中用半夏、吴萸、生姜、桔梗、前胡温肺化痰,宣肺止咳。根据岳美中老中医的经验,吴萸治咽头至胃部之粘痰白沫壅盛有特效;枳壳降气化痰,与桔梗配合一升一降,升降肺气;槟榔、鳖甲镇逆止咳;更佐以党参扶元健脾,以绝生痰之源。诸药合用,共收温肺化痰、降逆止咳之功,故用于顽咳偏寒者有佳效。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温西医院,31752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