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卷 第三回 第十七节(上): 有一种相见,叫“厮见”

 karlinms 2021-03-02

原文:

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juàn)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yè,酒窝)之愁,娇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

端木见解:

上节说了黛玉观察宝玉。

这节说的是,宝玉反观黛玉。

厮见,是一种什么样子?大约是亲昵的感觉吧。这种感觉,我也有过,就是见到某个陌生人,感觉特别亲切,好像老熟人,大约就算是“厮见”吧。

林黛玉的眉眼我就不细说了,单问一个问题: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那么,眉毛呢?大约相当于窗帘吧!林黛玉的眉毛像笼罩着烟云一样,这就是她的心境写照。不是她心不亮,而是家中变故,未来渺茫,加上贾府诸种未知,都是她心灵窗口罩着的云烟。

而“两魇之愁,一身治病”怎么来的?注意啊,愁是“态生”,即“胎生”的,暗指她的忧愁是因为母亲病故之事带给她的;病是“娇袭”来的,这两个字,真的用的太妙了。无论是个人,家庭,乃至国家,都要不得这“娇骄”二字。一“娇”必生病,再“骄”必诞祸亡。林黛玉不是天生有病,而是因为娇生,惯养,从父母那里承“袭”而来的病啊。这不是她一个人的病,而是富贵人家大多都会有的“病”。“娇袭”二字,一字难移啊!

又说她“泪光点点,娇喘微微”,这事儿我觉得不对啊,黛玉她没哭啊,何来“泪光”?啊,原来,这是贾宝玉自己仿佛要流下泪来,已经激动的“微喘”了。这种写作手法,真的是太高明了。大家要学习啊。欲写被观察的人物或者事物,却通过观察者自己的感受来间接反映。甚至是来回交叉着叙述,把主客二体交融着叙述,遂有连绵不绝,柔情万种之妙啊,真可谓是“厮”见了!不服不行啊!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几句啊,就是贾宝玉的想象了。他的心神已飞走了。什么“姣花照水”,什么“弱柳扶风”,问题是黛玉即没有静,也没有动啊。所以,这全是宝玉他自己“心动”。话还没说一句,就知道人家“心较比干多一窍”?真是恨的时候如狗屎,爱的时候似神仙啊!还说人家“病如西子胜三分”,估计都已经想到西施了,不然怎么说黛玉比西施还美呢?这个情节,使我想起唐伯虎在华府,看到秋香时的样子,自己先做起梦来,在梦里“哈哈哈哈哈”,哈个不停。口水都流出来了。

这就是:一见美女便思春,梦醒原来曾“相识”。是啊,恍如做梦,梦里见过,醒来怎么能说不相识呢?好一个“庄生晓梦迷蝴蝶” 啊!你们细细品味吧!

他自己已经分不清是在梦里,还是在现实中了。于是“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宝玉,看清楚了吗?还是梦里那个蝴蝶吗?

你慢慢看,看仔细了。

余话我们下次再说!


端木持易新书介绍:

    对于那些不能说出口的话,我写了一本书,叫《一心集——中国的红与黑与白》,欲购买的,加我个人微信(duoleibei001)即可。全套售价:150,只有电子版。

上卷 第三回 第十二节:来,和朕一起鉴赏文物吧!

上卷 第三回 第十一节:妻尽天下女人,阉尽天下男人

上卷 第三回 第十节:就是不会说话,怎么了?只要我是王的夫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