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座桥梁记录历史变迁

 fsn9oule12e45h 2018-07-19
一座桥梁记录历史变迁
韩贤普
 
 

  七星关河上又开始修桥了。

    近年来,七星关河上修桥的进度,让两岸的群众有些应接不暇的感觉。

    解放前修的七星关桥,桥墩还在。上世纪60年代修的七星关桥,至今还在使用。326国道改造时修的七星关大桥,是现在两岸群众往来的主要通道。2013年通车的毕威高速公路七星关特大桥,高耸在上游,是两岸群众引以为傲的风景。

    四座桥,由小到大,由矮到高,层层叠叠地矗立在那里,记录了七星关的历史,把七星关的雄伟壮观展现得淋漓尽致。

    但这四座桥,却不是七星关桥的全部。

    位于七星关区杨家湾镇七星村和赫章县平山乡对江村交界处的七星关,是贵州“三大名关”之一。历代文人骚客,写下了许多关于七星关的诗篇。如元朝李京“七星关上一回头,遥望乡关路阻修。欲上云山攀北斗,不辞鞍马过南州。两山堑壁连天起,一水飘花出洞流。闻道多时无瘴疬,行人经此不须愁”。而应星桥记也以“雄关筑垒戍边庭,历代名关号七星。千嶂嵯峨山拥翠,一江澄澈水流清”的诗句对七星关进行描述。

    从326国道七星关大桥头下车,沿夏曦纪念碑旁的古驿道下行,山崖石壁上有一块名为“应星桥记”的摩崖刻石。这块刻于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的刻石,记录了当年在七星关河上建铁索桥应星桥的过程。按碑文记载,在建铁索桥之前,七星关桥为竹索桥。

    据史料记载,明弘治年间,将浮桥改为木桥。嘉靖年间,募建石桥。乾隆九年(1744年)于老桥下方建四跨石礅木梁桥,桥上建廊。乾隆二十年(1755年)改为双跨石礅木伸臂梁桥,上建桥屋十四间,两端辟桥门,并各建牌坊一座。1939年修筑川滇公路,改为石礅钢架桥,上铺木板作桥面。这座桥,现在还有石礅尚存。

    而现在开建的七星关大桥,则是替代326国道改造时修的七星关大桥的第五座桥梁。而在不久的将来,规划中的昭黔铁路也将在附近建一座桥。尽管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将会淹没两座桥,但“六桥跨七星”的景观,仍将被历史记住。

    可以这样说,七星关桥的历史,是一部毕节的桥梁史,也是一部毕节的交通史。

    与七星关桥一同发展、变化、进步的,是两岸群众的生活。

    七星关桥的赫章岸,一直被人们称为“江南”:万亩稻田盛产“江南米”,河里出鱼,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现在,江南人找到了更高收入的路子:利用江南低热河谷地带的气候优势种植了万亩樱桃,一年为当地群众创造收入数千万元,家家户户住上了风格统一、漂亮实用的特色民居。

    毕节岸则依托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制定了宏伟的规划:恢复重建七星古城,把七星关打造成风景名胜区,重现名关辉煌。

《毕节日报》2016年04月08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