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伏贴不贴?内病外治专家让你服帖

 为什么73 2018-07-20


90%的人,都说不出来三伏贴为什么这么热,他能告诉你。95%的人,都想看到三伏贴的有理有据的说法,我们找到了他。


温文儒雅的朱庆文大夫


一个最符合解答上述问题的人——他身上有多个重量级标签:医学世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中医外治杂志》副主编,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外治方法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2016年开始主持正安三伏贴配制……


「三伏贴,起泡了效果会更好」

「当然,没有起泡同样有效。」


1.「中医穴位贴敷法2000多年渊源,绝非始自400年不到的清代张璐」


「三伏贴属于中医外治疗法的穴位敷贴疗法,在清朝著名医家张璐所著《医通》中有正式记载。


其实,现在文献可查到的中药贴敷疗法的起源,早在2300年前的甲骨文中就有了描述。《周礼·天官》中记载了治疗疮疡常用的外敷药物法、药物腐蚀法等。


1000多年前的晋、唐之后医家们把敷药法和经络腧穴的特殊功能结合起来,创立了穴位敷药法,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


当我们去质疑甚至批判一件事情前,首先需要自己有足够的积淀,如果没有积淀而随意去批判,就可能会出现笑话。


我们应该好好研究历史,找到更多依据,才能建立正确的认识。不能人云亦云,随意听信自己的认识给不了解真相的人带偏,受损失的一定是自己。」



2.「通过经络发挥治疗作用是三伏贴的主要机理」


「即使现在所谓在人体上找不到经络,但是经络是客观存在的已经多次得到间接的证实。


我曾经专门查阅过文献——


有研究者研究了足三里穴位注射氯霉素对大鼠血、胃、小肠等组织药物浓度的影响,发现与非穴位点肌肉注射对照,足三里穴位注射对血药浓度影响不大,对于胃组织,一次氯霉素足三里穴位注射,在20min时间内获得比普通肌注高一倍左右的药物浓度,这种浓度差异可保持到12h。(姚劲松,陈百先,朱贻盛.穴位对药物组织分布的影响. 中医外治杂志,2012;21(5):11-13)


这说明了经络和穴位可以作为我们从外部进行治疗靶向给药的通道。


三伏贴虽然属于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其实被誉为『外治之宗』的清代著名医家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说过:『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而。』


这段话充分说明,跟用汤药内治疾病取效道理类似,因为人体穴位经络脏腑三者是紧密相关的,外治法虽然是通过体表等外部用药,其实跟内治机理一致,完全可以治内病。


三伏贴的四种常用药物(白芥子、甘遂、细辛、元胡)中就包含了激发穴位的药物白芥子、甘遂,引发经络传导的药物甘遂、元胡,调整脏腑本身所需要的药物白芥子、细辛这三组药物。



3.「800年前的《针灸资生经》言:『凡着艾得灸疮,所患即瘥,若不发,其病不愈。』」


「为什么要『得灸疮』(即发泡)才有效?古人为什么这么残忍地对待自己?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两方面认识,一是古人条件有限,两权相害取其轻。如果必须在继续忍受疾病痛苦和以小痛换取康复之间选择,接受可能的发泡是明智之举;


第二个原因,很多现代医学研究已经充分证明,三伏贴配方中的两味主药白芥子中的主要成分白芥子甙遇水后经芥子酶的作用生成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硫代异氰酸对羟苄酯,为黄色油状物,挥发性较小,具有辣味,为强力的皮肤发红剂,并有起泡作用。


甘遂主要含巨大戟二萜醇型化合物和少量三萜类化合物,其中巨大戟二萜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毒性和皮肤刺激作用。这两味药物属于中医本草学中的气味浓厚之品,特点是穿透力强,选择这两种药就是希望起效迅速。


此外,起泡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机体免疫系统被调动的过程。通过激发局部的炎症反应,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进而实现保健治病的目的。当然,过度起泡肯定是对健康有害的,这就需要患者选择值得信赖的正规中医诊疗机构和专业中医大夫。


我们在稍微担心可能面临皮肤起泡挑战的同时,不得不佩服古人为什么在成百上千种药物中选择这两味药物。创新固然需要,继承好前人成果同样重要。


总之,有一定范围和程度的水泡是效果更好的反应,并不用担心。当然,我们都理解现在的社会现实情况,哪怕可以没效果,但是不能出现其他的情况。不过从医学学术上来讲,有水泡可能会取得更好的疗效。由于出现水泡会给患者身体带来不便,发泡灸的方法我们一般不推荐使用。」


「三伏贴,四季任何时间都可以贴」


「其实,三伏贴一年四季都可以贴的,三伏天贴只是利用了这个天时和日子。其他日子贴的话效果稍微打些折扣而已。


三伏贴,属于中医外治法中的一种。选择在一年中特殊的日子——三伏天,可以更好地补充人体的阳气,预防和治疗人体的虚寒之症。中国先人能够想到借助天时、药力,实现功效最大化,确实令人点赞。」


「三伏贴配方非常有讲究」


「三伏贴的配制学问是很大的。我以前写过一个报告,对三伏贴的配方药做了系统解读,为什么这几味药就有很好的疗效?


首先,三伏贴配方是有深厚中医理论渊源的,不是随便攒在一起的。当我们了解了理论依据后,我们可以对它进行改造,举一反三,效果更好。


其次,为了更好地保证疗效,尽量选择生药,取的是药物的气味浓厚,穿透力强。如果制(中药炮制)过了,是为了内服降低毒性增加疗效,而外用大多需要用生药。生药往往效果更好。如果外用的时候不用生药,虽然药味相同,效果就可能会打折扣。


第三,配方中的药物,如果单纯用干粉,人体是很难吸收的,对皮肤刺激也不是那么大的。这里面有调和药物的成分,也就是赋形剂,比如有的用水,有的用蜂蜜,有的用姜汁,有的用白酒,这要根据药物成分和治疗目的进行选择或者优化组合。


最传统的做法一般是要用姜汁的,如果单用清水而不用姜汁进行调和的话,药力必打折扣。正安三伏贴用的是专门从四川空运来的药力很强的小黄姜。


根据我的研究,基于皮肤细胞膜脂溶性通透的原理,姜汁配以适当比例的白酒,是一种非常好的赋形剂,一个细微的改变就可以让疗效得以提升。


另外,今人与古人不一样,在古代,配制三伏贴要用到麝香,这是一味很好的引经药,现在因为成本等原因基本不用了,考虑到没有麝香疗效会降低,想要尽量保证疗效,就要在丰富、全面的外治理论指导下,对前人的方子进行尽可能的改进和提高。比如,可以考虑使用氮酮等原来多用于化妆品中的化学促透剂。


总之,充分合理利用现代科技,研究药物怎么经过皮肤吸收,怎么产生更好的疗效,我们现代人完全有技术和方法可以把三伏贴做得比古人更好。


我认为,现代社会做中医研究和临床,是离不开现代科学的帮助的。」


「三伏贴想要效果好,中医思维最关键」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三伏贴说简单也简单。敷贴取效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药,用什么药物,这个我前面讲过了;第二个是穴位,选择哪些穴位。当然,也有中医大夫的合理辨证施治(贴)。这就离不开中医思维的运用。


就是说,想要取得好的效果,就需要对理论、器械,药物等都有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具体的人,因人设方,因人敷贴。


比如,还是起泡的问题,临床上我就经常告诉患者『如果贴敷后感觉痒或者刺激了,不要担心,外用和内服不一样,可以随时撤药。有水泡了,效果可能更好,但是我们不希望起水泡,我们会提醒患者,不同的人皮肤敏感度不一样,如有不适可随时撤药。』


对于有人担心起水泡甚至将来有瘢痕,我们医疗机构当然会很在意,要尽量避免。其实,中医传统上就有瘢痕灸的,对于起泡我的意见是合理告知,不要因噎废食,当适合贴敷的患者正确理解起泡的原因、情况和程度后,一般都会理解和接受三伏贴的。有据可查,几年来,正安三伏贴没有发生一例因为起泡导致的医患问题。




朱教授为你进一步答疑解惑


问:正安三伏贴是千人一方还是用相对固定的方子但是结合医生的个体辨证来贴敷?


答:正安不是千人一方,正安是对经典配方合理地继承与发展,但是会严格辨证施治,因为这才会体现出医生的价值。进一步说,如果医生对三伏贴原理和方法很了解,辨证准确,可以根据患者不同病情需要随心所欲地设计个体化的敷贴(药物+穴位)。这样就能充分体现出中医的辨证施治,个体化治疗的优势。


问:为什么有人贴完三伏贴会感觉皮肤不适,比如发痒?


答:首先,出现皮疹是正常的,有时候,人们贴伤湿止痛膏也容易痒。这是因为每个人体质差异性很大。比如,如果遇到有的胶布质量不好,发痒的会有2~3成。


同时,皮疹并不是生在脸上,是身上,一般人看不到的地方。


三伏贴用的贴片,根据三伏贴的药物不同,每个人的耐受性不同,因此贴敷方法是要因人而异的。


一般来说,正安三伏贴可以贴2~4小时,感觉不舒服,就随时可以撤掉。


如果感觉局部有轻微的烧灼感,发热,甚至有的人会有一种热流沿经络慢慢传导的感觉,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不同的人敏感程度不一样。


问:有些敷贴的药物成分是有一定毒性的,作为一个医生,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答:中医外治,是有一整套的东西做支撑的。首先,外用药就是要药力强,只有药力强,药效才能够进入人体,至于烧灼皮肤的药物,我们也是慎用的。


我们希望的是气味浓厚,挥发性大的,这样有效性成分含量相对高,能够尽快进入人体。比如白芥子,可以发泡,但是没有毒性。至于半夏经皮肤吸收的问题,我们知道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人体能够透皮吸收多少呢?


我们要知道,抛弃了药量谈毒性,是没有意义的。如果药物是内服,基本是被人体吸收了,外用的话,大部分是被人体皮肤给阻隔掉了。根据我多年的经验,真的不必担忧。如果出现皮肤破溃,及时去掉贴敷的药就可以了,很方便。


问:为什么您如此严格要求三伏贴甚至敷贴疗法的学术积累?


答:诸多因素。我有家传背景,父亲是全国知名的中医外治专家,我本人做了很多具体的外治理论和实践研究工作,担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WFCMS)外治方法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WFCMS)肿瘤外治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任《中医外治杂志》的副主编工作,先后出版有《中华膏药处方与制备技术》、《中医特色贴敷疗法和处方》等外治著作。


想设计一个好的贴敷处方,需要有足够的理论做支撑,这是必须明确的。要有足够的中医学、中药学、制剂学、甚至包括现代药理学、生理学的很多知识。只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设计出来的处方,疗效才会更好。同时,对于外治法制剂的加工,需要有一定的匠人精神,精工细作,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功效。




朱庆文大夫简介


医学博士、副教授,生于四代中医世家。善用中医脉诊辨识体质,结合中药外治法,治疗妇科月经病、乳腺病(乳腺增生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尤擅内外合治过敏性鼻炎、皮肤病(湿疹、日光性皮炎、荨麻疹、痤疮)、亚健康调理等。



【 互动 


你还有什么关于三伏贴的问题吗?


欢迎大家点击右下方给我们留言哦



 ♡ 三伏贴正当时 ♡ 


冬病夏治要趁早




版权声明:

1.本文转载自「明医相对论」,搜索「mingyitalkshow」即可关注。

2.本文未经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如欲转载及内容合作,请于公众号后台留言或添加小编微信:「zanclub_bjb」 。

3.文末留言区开放,欢迎踊跃参与讨论。本平台支持言论自由,精选留言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今日编辑:朱雀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