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最大的幸福,是从心底真正的认可自己。

 长沙7喜 2018-07-20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


原著 | 保罗·柯艾略

解读 | 江厘


慈怀为你读的第二百一十八本书 来自慈怀读书会 22:00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简宁朗诵



每天一本书

 


各位慈怀读书会的读者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我们的每天一本书栏目,我将用一篇文章的长度,来向您讲解书中精髓。


今天,我们要一起读的书是维罗妮卡决定去死


歌德说:“任何成熟的心都想过去死。”。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我们或许也会思考这个严肃的问题。那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思索死亡呢?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就是这样一本带你思索死亡的书。本书的主人公维罗妮卡年轻貌美,可是24岁的她却决定去死。


这样一个本该幸福的生命,为什么决定去死呢?读完这本书,相信你会知道答案。


本书的作者保罗·柯艾略1947出生于巴西,是历史上作品最畅销的葡萄牙语作家。


他的书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众多读者,因其巨大的影响力,2007年被联合国任命为和平大使。


他的著名寓言小说《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被誉为“几十年一遇,能够彻底改变一个人一生的书。”《维罗妮卡决定去死》是继《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后又一部探讨生命意义的力作。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保罗·科埃略笔下这本《维罗妮卡决定去死》。



我才24岁,但我不想活下去了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十一日,维罗妮卡决定选择服药自杀。”


她一粒一粒服下积攒了很久的四盒安眠药。在等待死亡的过程中,她开始思考自己为什么要死?她得出了两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是,她厌倦了死水一般的日子,生活中的一切没有任何变化。


一旦青春逝去,生活将一天不如一天。继续生活下去不会增添任何新意,相反,忍受痛苦的可能性却大大增加了。


第二个理由很富有哲学色彩,维罗妮卡通过报纸、电视,了解世界上发生的一切。她觉得很多事情都是荒谬的,而她又无法改变这种局面,这让她觉得自己很无能。


因为一直以来,维罗妮卡都是一个为别人而活的人。


在内心深处,维罗妮卡恨自己的父母。她因为父母舍弃了钢琴家的梦想,因为父母觉得弹钢琴并不能成为一份正当职业,所以她听从了父母的意见,遵从他们的安排在图书馆工作,过上了稳定但一眼就可以看到头的生活。


另外,父母感情也并不好。他们的婚姻也曾面临危机,维罗妮卡尽力挽回了这一段感情,但她明白父母之间并没有爱。她对人生的期待、爱情的憧憬,都在父母无形的钳制下成为了泡影。


她坚信死亡可以终结乏善可陈的生活。


服用安眠药后,她渐渐地失去了意识。醒来后,她以为自己到达了天堂,可事实却是她被人救了下来,并被送去了一家叫做维雷特的精神病院。


维雷特是一座令人生畏的疯人收容所,这里有真正的疯子,也有被人诬陷或者装疯卖傻的人。


维罗妮卡住进了重症监护室,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医生告诉她,由于她滥用安眠药,造成了深度昏迷,心脏受到了无法挽回的伤害,最多只有一周的生命了。


一想到自己还活着,维罗妮卡就觉得失望。可事实就是,她活了下来,对于到底是谁救了自己, 她已经忘记了。


对维罗妮卡来说,服药速死是一回事,躺着等死又是另一回事。她不想再等五天,而是主动离开这里,用自己的方式结束生命。她观察着周围,为自己的出逃暗自筹谋。


在这期间,母亲曾来探望维罗妮卡。但被拒绝了,因为维罗妮卡知道这会是一次痛苦的见面,况且她也厌恶分别。


在筹谋的过程中,维罗妮卡开始习惯疯人院生活。她跟其他人一起吃早餐,看电影。在这里,人们承认自己是疯子,但不觉得羞愧,这是一种维罗妮卡从没想过的体验。


可不久后,她就跟院里博爱会的成员起了争执。博爱会是由已经痊愈但不想回到社会的成员组成的,他们起哄把维罗妮卡当作疯子,这彻底激怒了她。


所以她狠狠扇了一个男人的耳光,她从未做过这样的事。可一想到自己就要死了,她就觉得无所谓了。


经历了这件事后,维罗妮卡决定远离这里的人,保持以往的自我,遵守这里的规矩。


在维雷特,她结交了另一个病人泽蒂卡。聊下来,维罗妮卡发现泽蒂卡说话很有道理,不像是一个疯子。她跟泽蒂卡成为了好友,并得知了泽蒂卡的经历。


泽蒂卡因为抑郁症被送进来。


她年轻时暗恋过一个男人,后来放弃了。直到有一天,她突然觉得自己的生活或许还有另一种可能,她试图找到他。


她不顾身份、家庭、丈夫、子女的感受,专注于去寻找一个了无踪影的男人。她做了许多出格的事,最终被当作疯子送了进来。


对于泽蒂卡说的话,维罗妮卡有些怀疑。但她也渐渐明白,或许并不疯的泽蒂卡待在维雷特,只是为了逃避社会的种种限制。



有了梦想,也有了生的渴望


在这里,维罗妮卡学会了独自沉浸于美丽的夜景。夜间散步时,她想起白天在活动室曾看到过钢琴,便涌起了弹钢琴的欲望。


但晚上活动室一般不开门,而且还有人看护。就在她犹豫不决准备放弃的时候,守夜护士催促她去睡觉。维罗妮卡说出了自己夜不能寐的原因,并请求护士满足自己弹钢琴的愿望。


而护士一想到维罗妮卡跟自己女儿一样处在最美的年纪,却要不久于人世,出于同情就答应了维罗妮卡的请求。


她沉浸在演奏的愉悦中。她的动情演奏吸引了一个叫做爱德华的病人,他患有精神分裂症。


在维罗妮卡的琴声里,爱德华感受到了久违的平静。爱德华成了维罗妮卡唯一的听众,虽然他只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但维罗妮卡已经很满足了。


没过多久,维罗妮卡就犯病了。一心寻死的她却被这次的突发心脏病吓住了,窒息而死是一件可怕的事。


她的情绪失控了,开始痛哭,并请求医生用一针毒药立马结束自己。医生伊戈尔并没有答应她的请求,相反,他认为维罗妮卡或许可以活下去。


维罗妮卡并不相信医生的话,她觉得既然自己快死了,就应该更疯狂一点。


在维雷特,维罗妮卡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感觉,对父母的恨、对钢琴的爱、对死亡的恐惧以及活下去的渴望。


她知道自己活不长了,应该享受最后的日子,体验全新的事物。晚上,她会去弹钢琴,爱德华也养成了听她演奏的习惯。



自打维罗妮卡住进了维雷特,很多人都开始觉得心神不安。因为这里的每一个人对于生活,都是无望的,他们甘愿待在维雷特逃避世俗的束缚。


可年轻又炙热的维罗妮卡,在死亡面前幡然醒悟,开始在钢琴演奏中表达自己强烈而充沛的求生感情,那对生命的热切,感染了这里的每一个人。这些人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博爱会成员玛丽就是其中之一。


从前的玛丽,是一个高级律师。但她发现法律不是为了解决矛盾,而是在拖延矛盾。她想去拯救众生,摆脱无休无止的工作、家庭。


可就在这时,她患上了恐惧症。那是一种无法控制的、没有根据的恐惧,这种恐惧完全打乱了她的生活。最终,玛丽在维雷特接受了治疗,最后她痊愈了。


治疗的日子里,玛丽遇到了两种人:


一种根本没有机会重回社会;而另一些人已经痊愈,却继续装疯卖傻,待在维雷特逃避生活的重责。


玛丽跟他们都不一样,她想要重回社会,自己掌控命运。可就在这时,她等来了律师,她本以为是来雇佣自己的,却是丈夫的离婚申请。


玛丽签了全部的文件,本来她可以用自己的法律知识拖延这场争斗的。可她太累了。她撒谎说,自己的恐惧症回来了,请求继续待在这里。


她很开心自己可以远离纷扰,待在维雷特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不必遵守规矩,就算违反了规定,也不必承受什么大的后果。


可是如今听到维罗妮卡的琴声,玛丽似乎又想再次回到社会了。


玛丽想同自己的想法和爱德华谈谈。进维雷特三年,爱德华只跟玛丽交谈。玛丽就像母亲一样呵护爱德华。


她把对孩子的思念和爱转移到了爱德华身上,她尽力让他觉得还被人爱着。可爱德华总觉得玛丽并不完全理解自己。


但维罗妮卡的出现,给了爱德华全新的感受。他欣赏她的才华。在维罗妮卡的琴声里,他寻求到了一直渴望的平静和爱。


如今,他突然想要离开维雷特。他知道怎么逃离,甚至有好几次,他都到了外面的公路,可是没有继续向前的理由和方向,所以一次次又回到了这里。而维罗妮卡让爱德华一下子找到了方向。



第三部分:向死而生


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维罗妮卡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全心全意弹钢琴。即便观众只有一个疯子,她也全然不在意。


渐渐地,维罗妮卡发现自己爱上了爱德华。她像一个恋爱中的女人弹琴给他听,她觉得这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一天晚上,维罗妮卡觉得或许该勇敢一次,直接表达自己的爱意。她主动把自己献给爱德华,可爱德华似乎只想听她弹钢琴。最终,维罗妮卡放弃了这个打算。


对爱德华炽热的爱,让维罗妮卡想通了很多。那些从前她抗拒的犹豫的事情,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实现。


那天晚上,她奇迹般回忆起了所有会的曲子,并满足了爱德华对琴声的渴求。


重拾钢琴梦、爱上爱德华都让维罗妮卡有了活下去的欲望。于是她找到伊戈尔医生,问自己到底还能活多久?


并请他给自己开一种药,让自己可以一直保持清醒,不用休息。


这样的话,她就可以享受剩下的每一分每一秒;另外,她想在外面死去。那样的话,她至少还能在死之前,最后一次看看这个纷繁的世界。


伊戈尔医生并没有直接回答维罗妮卡的问题,但答应了维罗妮卡去外面死的请求。


对于这个结果,维罗妮卡明显是不满意的。不过一想到自己就要死了,她也没有那么在乎了。但她还放不下一个人,那就是爱德华。


饱受疾病折磨的爱德华要定期进行电击治疗,缓和病症。看到爱德华遭受电击治疗的折磨,维罗妮卡心疼不已并引发了心脏病。这一对深爱着彼此的疯子终于发现,对方的存在是多么重要。


爱德华也决定把自己的故事告诉维罗妮卡。


爱德华是外交家的儿子,他像父母期望的那样,终日埋头读书,希望与同学好好相处,但都失败了。


他尝试了很多新鲜的事物,但最终对身边发生的一切失去了好奇。在恋爱和追求画家之梦的道路上,又屡屡受挫,周围的人都不能理解他。


他既不想遵循父母的安排,也无法追寻自己的梦想,所以他疯了。他选择待在维雷特,逃避一切。


可如今维罗妮卡出现了,他想离开了。爱德华告诉维罗妮卡,如果她想离开,自己会带她走。


维罗妮卡想到自己不会活多久了有点伤感,但又觉得或许趁着最后的时光,做一些疯狂的事,就答应了爱德华的请求。


就在大家都以为爱德华因为电击治疗而昏迷不醒,维罗妮卡已经离世的时候,他们二人已经逃出了维雷特。


那是一条爱德华再熟悉不过的逃离之路,如今在维罗妮卡的陪伴下,他终于鼓起勇气彻底离开了。


逃出来后,他们在昂贵的餐厅享受浪漫的晚餐,漫步在广场,去酒吧喝酒,愉快地爬上山路。


他们沉浸在极致的自由和欢乐中,可维罗妮卡命不久矣。



酒精加上剧烈的运动让维罗妮卡疲惫不堪,她觉得就要死了。她突然觉得,自己来到世间,经历了一切,尝试过自杀,摧毁了自己的心脏,遇见了爱德华。


她请求爱德华继续追求自己的画家梦,或许自己来到这世上的意义,就是让爱德华回到自己的艺术之路上。


她闭上了眼睛,爱德华温柔地抚摸着失去意识的爱人,也渐渐失去了意识。第二天醒来,二人并没有死,他们只是冻僵了。


奇迹发生了,维罗妮卡活了下来。


原来这一切都只是伊戈尔医生的一个实验,他也是唯一知道这件事的人。多年从医让伊戈尔知道,那些千奇百怪的心理病症,其实都是对现实生活的不适应。


他清楚自杀未遂的人会有第二次自杀行为,所以他想找到一种药,阻止这种行为。


一心求死的维罗妮卡恰恰符合实验要求,就自然成了用以验证假想的小白鼠。


按照实验计划,他开了一种药,使用后会产生类似心脏病发作的症状。这药用上一星期,病人会觉得恐惧,就有时间去思考死亡并审视自己的生活。


在伊戈尔医生的这场实验里,维罗妮卡被成功唤醒。所以当他得知维罗妮卡逃出维雷特时,并没有太惊慌。相反,这恰恰证明了他的推论,对死亡的恐惧反而能激励人们活得更久。


只是维罗妮卡以后的人生里,还会担心死亡突然而至,并为此担惊受怕。或许终有一天,她会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心脏病,自己很健康。维雷特医生的诊断有误,但无论如何,她终于不用去死了。


故事的最后,四个主要人物都离开了维雷特,踏上直面现实、寻求自我的人生之路。


泽蒂卡的抑郁症已经痊愈,她选择离开维雷特,重回社会,过一份平淡的生活。维雷特这个“疯人世界”,让她看到了自己的疯狂特质,也让她的灵魂得以释放。


她会穷尽所能,不去在意外界的眼光,过一份真正有意义的只属于自己的生活。



玛丽当初留在维雷特只是因为丢了工作,没了丈夫,而她无法面临这一切,失去了重新生活的勇气。


可维罗妮卡在死亡面前对梦想的投入,对爱情的勇敢,让玛丽明白自己不该再逃避现实生活。


她决定把控自己的人生,实现从前的梦想,做自己真心想做的事。而伊戈尔医生也知道玛丽的恐惧症早就好了,只是在心理上逃避现实罢了。所以当玛丽说出自己的打算后,便同意了她出院的请求。


维罗妮卡在死亡中获得了生的欲望,并用自己生的欲望拯救了爱德华,让他能够继续追求艺术之梦。


如同伊戈尔医生所说,直面死亡才能好好生活。


朝生暮死,方死方生,唯有直面死亡,才能看到生机。



所谓“向死而生”,就是思考死亡,然后反思生活。在人终有一死的现实前提下,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无意义的。但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在死亡面前,一切皆虚妄。唯有真正的勇士,才敢于去面对这个残酷的事实。所以,不妨站在死亡的角度审视自己的人生。


如果生命只剩一周,你最想做些什么?如果明天即将死去,你又将做些什么?


当你开始这样思索的时候,才能开始珍惜活着的每一分每一秒,才能明白什么于自己而言才是最重要的。


而人的一生其实就是由无数个这样的一周、明天组成的。但你要知道,人只能拥有现在,把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来过。


每一个成熟的人,都应该突破对死亡的认识局限。从而在现实和精神世界里放下包袱,完善自我。


向死,方能知生。知生,方能向前。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

作者:(巴西)保罗·柯艾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